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古代林政,初兴于西周,其标志是周统治重视森林职官建置和加强伐木管理。其林政兴起的原因,除当时丰富的森林资源,更重要的是西周统治思想与自然财富观的有机结合所致。西周林政包括森林职官和森林政策两个方面,其显特点是:森林是属于周天子和封侯所有的天然富源,伐木要有定时;政府有计划地组织林垦,并开始实行人工培养保护森林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林政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的管理与利用和统治之政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造成的。初兴于西周之林政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各国富国强兵的要政之一,受到普遍重视,其主要特点是:加强伐木管理,提倡人工林;采伐和林垦并重。  相似文献   

3.
浅谈西汉前期的重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成满 《承德师专学报》2004,24(3):64-66,109
长期以来,史学界多数人认为西汉前期统治者为了恢复农业经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在这一时期,统治者确实采取一些措施抑制私营商业的发展.但很少有人关注另外一个方面,即西汉前期也有许多措施是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笔者就西汉前期重商政策的原因、具体措施和结果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节教材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耧车、白渠、六辅渠、编户制度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认识: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生产的财富必然为地主阶级所占有,即使在剥削较轻的情况下,广大农民的生活也还是贫困的。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少、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1965年独立后,经过32年的不懈努力,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和一个风景秀美的花园国家。新加坡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坚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自己发展的经济政策,以及有比较完善的配套措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倡导和奉行“人才立国”的思想,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他们认为,“新加坡要有卓越的经济表现,唯有依赖卓越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新加坡最好的资产”。政府相信人才是新加坡的最主要资源,唯有优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行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本文试图从静态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经济学意义 一、自然资源又称天然资源,一般是指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用来生产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物质要素。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虽未开发利用但已经过勘探和评价的物质和能源的储量,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广义的自然资源则指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够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要素和条件,除上述的土地、森林外,阳光、空气等也属于广义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决策与地质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规划和决策中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并使之在国家政策、法律、管理、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中得以体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已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0.
外戚集团擅政专权主要是在封建社会前期,而以汉代为甚。尤其是东汉王朝,几乎成为外成天下。清代史学家赵翼云:“两汉以外戚辅政,国家则受其捐”①。当代史学家何兹全亦说:“唐和明清都有宦官专权,但却没有外戚擅政,只有西汉后期和东汉,外成才成为政治上的大势力。”②由于汉代外戚专权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深,故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外威集团的形成及擅政原因作一探究,以求正于大家。汉代外戚“成为政治上的大势力”的原因甚多,笔者认为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是和汉代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早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就受到…  相似文献   

11.
继孔、孟之后,荀子着重对善的现实化和普遍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善得以实现的外在力量,开创了经世儒学的路向,对西汉儒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分别体现在性命观、儒士道统与政统精神和礼法观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西汉王朝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实行"和亲政策",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实行"征讨政策",不但没有征服匈奴,反而使汉朝国力衰退。元狩四年以后,对匈奴实行"绥抚政策",又使经济恢复发展起来。从西汉王朝对匈奴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3.
论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商品经济发展、演变,历经西汉前期、中后期及东汉三个时期。西汉前期推行的放任无为政策及其社会经济环境,促使商品经济自由迅速发展。然其发展前途与巩固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方向背道而驰。故西汉中期统治集团采取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迫使商品经济变态发展,使之成为封建官僚地主经济的组成部分,沿着有利于封建专制集权国家的轨道运转。从而奠定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到东汉时期,即使封建国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商品经济也仍然因循这一模式,紧密依附于官僚地主经济运行。从此以后,商品经济完全失出了西汉前期那种独立品格与社会活力,与封建经济长期共存达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4.
简论汉惠帝     
西汉“宽仁之主”惠帝在位时.以其温柔敦厚的个性.积极推行黄老学说,注重国家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放松文化专制政策,为巩固西汉政权,安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期基本上具备了开发地方经济的条件,成为历史上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西汉“弛山泽之禁”、“如粟拜爵”、屯田林垦等政策的引导下,促成了地方开发、诸侯开发、商人豪强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发的成效显著,培育出了经济中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但也造成了西部自然资源的巨大耗费和导致灾害频繁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生态旅游自然资源优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自然资源丰富 ,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 ,充分利用草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 ,发展旅游业 ,是振兴呼盟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产油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劫难”说解读了这样一种现象: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反而不如那些相对来说资源匮乏的国家。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产油国而言,资源开发既带来了短期经济增长率的快速提高,也产生了经济增长格局失衡、冲突频发、石油收入分配不公平等负面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非洲国家政治根基不甚牢固、政府治理能力低下和发展政策失误等因素。有鉴于此,非洲国家在资源开发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资源观”和“发展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实现减缓贫困、社会进步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试论汉武帝的敛财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究其目的与效果并非是抑商重农,或农商并重。这些政策是为了迅速聚敛社会财富,以支持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并巩固大一统的帝国,同时也满足皇室的奢华生活。这些政策可统称之为敛财政策,它分为三个阶段:与民协商,互为换利;以法治商,与民争利;极尽物欲,不计后果。汉武帝敛财政策既给西汉社会带来抗击匈奴的胜利、巩固国家统一的正面效应,又为西汉走向衰落埋下了诸多隐患,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9.
安化县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和贫困县,发展县域经济既存在许多优势也存在一些劣势。安化县发展县域经济应遵循科学发展、城乡统筹、改革开放、突出特色、跳跃发展和以人为本等原则,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国家政策扶持等优势,克服县域经济实力弱、产业结构层次低、人均收入水平低和农村基础设施差等劣势,采取转变经济发展观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发展山区特色经济、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等对策来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陈东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4):32-34,40
马尾古镇在建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马尾人民的辛勤劳动;二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三是外商的积极投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