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①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高祖、文景时期的政策措施。②汉武帝的大一统;发展经济措施,“王国问题”的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经济的繁荣强盛,对学生进行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动力的教育。②认识汉武帝  相似文献   

2.
西汉王朝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实行"和亲政策",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实行"征讨政策",不但没有征服匈奴,反而使汉朝国力衰退。元狩四年以后,对匈奴实行"绥抚政策",又使经济恢复发展起来。从西汉王朝对匈奴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3.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促使西汉政权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简论汉惠帝     
西汉“宽仁之主”惠帝在位时.以其温柔敦厚的个性.积极推行黄老学说,注重国家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放松文化专制政策,为巩固西汉政权,安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景之治”不是“小康局面”──与职高教材《中国历史》编者商榷陕西刘汉朝人教版职业高中教材《中国历史》中,有这样一段话:"西汉王朝初期,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社会经济,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农业和手工业、商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小康...  相似文献   

6.
张芳 《小学生》2013,(2):9-9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他是我国"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他开启了"以德治国"的先河,大力推行"黄老无为政治",顺应民心,还权于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分权的权力结构,保持了社会稳定。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不忘进行经济与军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西汉建立之初,汉高帝制订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即位以后,社会"衣食滋殖"。随着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当时社会滋长了淫侈趋利之风。受此风影响,农民"背本  相似文献   

7.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由于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后人誉之为“文景之治”。其中实行“轻田赋”政策是被后人称道的一项内容。史学界普遍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汉文帝时曾有十二年之久政府未征收天下农田的租  相似文献   

8.
西汉王朝在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之后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但在王朝的实际社会生活中,无论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百姓都普遍存在着尚武之风.研究这一相对和平稳定时期的尚武之风对于更进一步解读尚武的深刻含义以及了解西汉社会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金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14-19,58
汉初社会经济严重凋弊,再加上“重租税以困辱之”的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基本萎缩。惠帝、文、景之时,实行“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商品经济亦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到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景象。汉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汉代社会经济(包括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二、汉初“黄老政治”与“休养生息”政策,为汉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三、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是汉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四、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格局,为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西汉前期出现的“文景之治”的兴盛景象,除了文帝、景帝在经济方而,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使农民得到休养生息的政策外,而在政治方面,实行“约法省禁”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汉文帝废除一些严刑苛法,“平狱缓刑”,是由一批执法官吏来执行的,张释之便是他们之中突出的一个人物。本文试图对张释之的生平和政绩作一粗浅的论述,以起到了解“文景之冶”和借鉴历史经验的作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盐铁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汉政府盐铁官营专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的“义利之辩”、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之争、王道与霸道之论、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品评等方面。实际上,《盐铁论》可以称得上是西汉中期的一部有关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反映出西汉中期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全景。我们从《盐铁论》一书中既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衣、食、住、行、用、玩等各种日常生活物品,也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风气: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奢侈腐化;社会风气的江河日下;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每当封建王朝初建之时,统治阶级大都实行过休养生息政策,如较为典型的有西汉初、唐初。这是因为国家初建,经济残破,政局未稳,人心动荡之故。宋初也同样面临这一局面。所以,宋太祖、太宗二朝在某种程度上也实行过休养生息的政策,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使这一政策与汉、唐有别,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宋初统治者的休生养息政策与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相辅相成,构成了宋初四十年励精图治的主要内容。一、宋初休养生息政策提出的历史前提宋承五代乱局,立国之初,政治、经济形势均不安稳。五代时,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武人骄横,兵士拥立或废黜皇帝之风颇盛。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正是这一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赵匡胤当上皇帝,建立宋朝,与汉高祖、唐太宗是大不相同的。后者靠的是南征北战的赫赫武功,统国治民  相似文献   

13.
休养 修养 〔休养〕①休息调养。 例:暑假里,工会组织教师到黄山去休养。②恢复并发展国家或人民的经济力量。例: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让农民休养生息,让他们的生活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4.
唐朝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中写到“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命奇”。他认为,卫青之所以能打败匈奴,是由于上天的垂幸,是偶然因素。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结合,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西汉最终能打败匈奴,绝非卫青一人之功,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然。一汉初休养生息,国力渐强,为打败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西汉建立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国力贫弱:“天子不能钧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183;平准书》)而此时匈奴崛起于漠北高原,经常南侵汉朝北部边地,边郡的城门时常关闭。公元前202年,汉高祖调大军30余万,出击匈奴,被困于平城白登山,七天后才解围,史称“白登之围”。它说明汉朝反击匈奴的物质条件尚不具备。随后汉朝对匈奴采取守势,用“和亲”的政策暂缓匈奴的侵扰,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充实国力。为此,汉初从高祖经文帝到景帝都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四条措施。一是组织军队复员生产。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根据他们军功的大小,赐予数量不等的田宅,并免除他们若干年的赋税徭役。位高爵显的军官变成大地主,一般士兵得到...  相似文献   

15.
和亲政策形成于西汉初期,作为解决民族冲突、协调民族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为新建的西汉王朝消解了外患之困,使其有机会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也使双方百姓远离战乱、安居乐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对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改善民族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避免冲突、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历史课堂上,多数教师上课就是按“历史”的全面内涵,对历史中浓厚的文化因序排出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将素、人文因素等都极为漠视。同时也忽视了学生这些知识点一个一个加以落实。对历史学习的体验、感悟,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比如,“汉初休养生息”这一条目课文:任感、道德品质、个性发展的培养。“西汉建立后,汉高祖为改变政治、经济的困二是认为只有串讲,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效窘局面,吸取秦亡教训‘反秦之弊,与民休果。有人认为采用其他教学方法花时间多,教学息’。他一面致力于铲除异性王,稳定边疆局节奏缓慢,难以完成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建立在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基础上的东汉王朝,其封建经济、统治政策、政治思想都发生了一些变革。其用人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仅就亲贤、德才和名实关系等三个问题,时东汉时期的用人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并分析用人思想变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 讲述东汉初期的经济陕复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学生了解: 1.汉光武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东汉豪强地主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成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田庄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徒附”的基础上的。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难点: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西汉人口、恳田数统计表》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①绿林、赤眉起义的结果怎样?②东汉建立在哪一年?是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 (学生答后,教师概括,导入新课)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王莽的黑暗统治,但是这次起义的胜利果实却被地主阶级夺去了。公元  相似文献   

19.
林之有政 ,实缘课税 ,政税相联 ,西汉统治者较前各朝更加重视林政。西汉政府重视林政之原因 ,除却汉初经济残破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外 ,西汉时期既定的自然资源情况和当时能够对国家政策产生影响的思想家、学者、官僚、商人的积极推动 ,也是一大原因。西汉林政主要包括森林职官和森林政策两个方面。其特点有二 :一是森林权属具有国有和私有两重性 ;二是农林结合 ,手工业和林垦并重 ,表现为多样化的开发和种植。西汉林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但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耗费和较频繁的自然灾害 ,进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商品经济发展、演变,历经西汉前期、中后期及东汉三个时期。西汉前期推行的放任无为政策及其社会经济环境,促使商品经济自由迅速发展。然其发展前途与巩固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方向背道而驰。故西汉中期统治集团采取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迫使商品经济变态发展,使之成为封建官僚地主经济的组成部分,沿着有利于封建专制集权国家的轨道运转。从而奠定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到东汉时期,即使封建国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商品经济也仍然因循这一模式,紧密依附于官僚地主经济运行。从此以后,商品经济完全失出了西汉前期那种独立品格与社会活力,与封建经济长期共存达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