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朝的农具     
牛慧娜 《历史学习》2007,(10):10-12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代农业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在国家重农抑商的扶植之下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汉代劳动者在前代劳动者发明的农具基础上改进和创新了农具促使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琅琊文化在燕齐文化的大环境中形成一由于多种机缘,琅琊文化早在先秦时代便形成了它的道家文化特色。在汉代,琅琊文化中的道家思想随着汉朝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潮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相应地,其对汉代国家政治的影响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汉初,盖公为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西汉末,王吉、贡禹是“托古改制”运动的中坚人物;东汉初,伏湛、淳于恭等人自觉地翼戴和佐助东汉朝廷的政治施为;东汉中晚期,郎额、襄楷对现实政治进行尖锐的批评,并提出改革建议。由此可知,琅琊文化对汉朝政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钱国旗:今天我们交流讨论的主题是“汉代文化政策”。汉承秦制,但在刑法和文化统治方面,则吸取秦亡教训,采取简约宽松的政策。汉立国之初,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以休养生息,恢复百姓与国家的元气。随着经济的复苏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确立儒家思想为国家统治思想,为儒家在此后二千年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节教材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耧车、白渠、六辅渠、编户制度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认识: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生产的财富必然为地主阶级所占有,即使在剥削较轻的情况下,广大农民的生活也还是贫困的。  相似文献   

5.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十分昌盛的重要时代。汉初鉴于秦代的失败,制定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高、惠、文、景四朝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收效很大。由于铁器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于是整个民族文化得以蔚然勃兴,绘画艺术亦呈现出云蒸霞蔚的壮观局面。过去,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汉代绘画的研究,多以画象石、画象砖作为主要对象。它乃是一种介乎雕绘之间的石刻画、砖刻画。真正用毛笔绘制的汉代绘画作品,则因缺乏实物,只能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去推测其灿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君主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制定治国施政政策的指导思想.康熙是民本思想的倡导者和躬行者,他强调治国安邦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以农为本,保护工商业;关注民生,禁官扰民.这种行之有效的统治策略使清王朝迅速走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为康乾“百年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 :汉高祖刘邦以及后来的几代皇帝,连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据此回答1—2题。1.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评价 ,不正确···的是A.是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教训而对生产关系作出的一定调整B.有利于建立新的封建统治秩序和恢复经济C.使劳动人民得到了一些土地和劳动时间D.是对劳动人民变相的剥削 ,较之原来有过之而无不及。2.“百金 ,中人十家之产业 ,吾奉先帝宫室 ,常恐羞之 ,何以台为 !”语出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土地兼并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 ,据此回答3—4题。3.中国古谚“千年田 ,八…  相似文献   

8.
娄敬为戍卒出身,在汉初,他审时度势,向高祖刘邦提出了“定都长安”,“和亲匈奴”,与“迁徒贵族”三项建议,皆为高祖采纳。对此,笔者从汉初特定的环境出发,评价其所作所为。重点在探讨娄敬与汉初政局的关系上。从而得出其三项建议有利于汉初政局的安定、政权的巩固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结论。并指出他在汉代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桂俊 《历史学习》2006,(12):22-23
现行统一教材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在叙述“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特点”时,比较突出“汉承秦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也着重让学生掌握这个内容。实际上“汉承秦制”还应有“随时宜而改”。“汉承秦制”作为教学的基本知识点应该掌握,它主要体现在:第一,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初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0.
“以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书·郦生陆贾列传》)这是汉初陆贾批评刘邦的话。这个不能用马上(武力)治天下的思想,为汉代统治阶级所接受,也是其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政治原则,为历代统治者所遵奉。 (一) 这个不能以马上治天下的思想,是在汉初社会处于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而被提出来的。汉初是布衣将相之局,君臣起于草莽之中,除一部分人是故秦的中下级官吏外,大多出身微贱。如樊哙屠狗,灌婴贩缯,周勃是个  相似文献   

11.
今本《楚辞》以传释经的编纂体例是刘安定下的,屈原作品为经,述骚作品为传。在儒家还未取得绝对统治地位的西汉初期,楚人刘氏建立的汉朝对楚文化的优秀代表屈骚十分推崇。即使在提倡尊儒的汉武帝时期,"悉延百端之学"的文化政策也为屈原作品提供了称经的文化空间。随着楚文化与各地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统一的汉文化,汉朝政府无需再以楚文化自我标榜,儒家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屈原作品称经的真相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相似文献   

12.
<本纪>作为<史记>的总纲,与其他四体之间存在着阐释和被阐释的关系.<史记>以<本纪>为叙述中心,不但建立了以帝王为核心的史学叙述结构,而且还承担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和价值判断体系.与其他四体相比,<本纪>特别关注一代之兴衰的全过程,这一叙述的特征是突出时间线索,从一代兴衰的历史中总结社会运动的周期,揭示社会运动的大势.  相似文献   

13.
肉刑是中国古代早期一种残酷的刑罚,延续千年,而在汉文帝时得以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汉文帝废除肉刑这一事件本身也反映出汉初特有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汉初统治者的慎刑思想、"无为而治"的治世理念以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都是废除肉刑改革的催生剂和内动力。同时,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成功历史经验也给当代中国废除死刑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尤其对于死刑改革中政治决策者作用的定位及刑罚改革的立法技术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是原始农业的创始人,还发明了最早的医药等,为远古渔猎时代进化至农耕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备受先民推崇,被尊为三皇之一。后人称颂炎帝神农有八大功绩,将炎帝神农同黄帝轩辕一起称为炎黄,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汉代已经有了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而且有专门的祭祀场所,如“神农社”之类。汉代画像中常见有对炎帝神农事迹的描绘,虽然这些事迹具有浓郁的神话传说色彩,却形象而又生动地表达了对炎帝神农的崇敬。现代各地对炎帝神农的纪念活动,便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优良传统,将寻根问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张扬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态势是在不断地提高。西汉前期,由汉高祖的“贱商”到文景时的“惠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上升。武帝时“抑商”导致大部分商人破产,地位一落千丈,但部分商人却坐上了高官,地位殊荣,商人社会地位处于两个极端。武帝之后,政策逐步宽松,商人、地主、官僚日益结合,社会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一直到东汉无大的变化,所以说两汉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的商业政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6.
移民是历代王朝开疆拓土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策略。为实现对西南边疆的开拓及控制,明初,中央政府在这一区域设立卫所制度,实行有组织有规模的汉族移民,给黔东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富足的劳动力,极大地推动黔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明初黔东南落后的社会面貌,使得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研究明朝初年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情况,探讨明初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的社会背景、过程、类型、活动、特征及影响,总结汉族移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为当下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清朝自人关统治之始,便禁止蒙古族和汉族互通婚姻。但随着清朝对边疆的渐进统一,蒙汉交往逐渐频繁,蒙汉通婚成为大势所趋。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帝断然取消禁令,允许蒙汉通婚。嘉庆帝亲政后,于嘉庆六年(1801),再次禁止蒙汉通婚。  相似文献   

18.
西汉立国初年,积贫积弱,统治者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清净无为,与民休息。历经近70年的发展,到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逐步走向繁荣。《淮南子》作为一部旨在提供治国思路的书籍,试图总结西汉初年社会发展的轨迹,运用道家思想理念解决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使它遭受了成书后的冷遇。但武帝末年重归黄老之治的历史证明,《淮南子》的地位及其历史作用依然是值得肯定的。它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巩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汉代私有土地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经济手段,即土地买卖;二是通过政治权力、政治手段实现的,后者是汉代封建地主阶级得到土地的主要手段。汉代土地所有权常随着政治权力的运动而发生转移;土地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但受到种种限制;且常常存在着超经济强制。  相似文献   

20.
乡里是东汉豪族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通过长期对乡里宗族公共事务的主持和承担,在乡里形成了权威,进而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权、实现了对乡众的超经济强制和地方官场的控制。豪族宗族组织在乡里发展势力的主要途径是在经济上靠大土地所有制的兼并,在政治上则是企图操纵地方官场。由此出现了豪族向官僚化和士族化演变的趋势.处于不同地位的豪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东汉乡里社会的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