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抗逆力视角对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原因进行解读,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沉溺大学生的抗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网络沉溺是抗逆力激发失败的结果,而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乐观程度与自主选择意识等内部动力系统,与人际支持、校园环境、大众传媒和网络环境等外部社会支持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网络沉溺大学生抗逆力的激发程度。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沉溺,是伴随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已经显现出社会问题的“症侯”.首先从网络沉溺的具体内涵出发,对大学生网络沉溺从伦理学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建议和对策,以有利于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文明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前计算机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现状令人堪忧.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具有内部、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本文探讨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外部抑制性因素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使能条件、监控与追踪、警示、成拳和劝阻等五个外部抑制性因素,并开发了一套有效的量表以测量各因素对成瘾行为的作用大小,初步调研结果显示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令人满意.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提出应对抑制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尽可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理工类高校学生网络依赖问题(一)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研究理工类高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笔者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并不能简单归结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应该是大学生沉溺网络的重度表现。根据多年的公寓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设计《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  相似文献   

5.
秦海  沈健 《时代教育》2012,(1):77-78
大学生出现网络依赖症的情况由来已久,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其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已不再单一地沉溺于某一互联网载体。通过对我校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习状况的问卷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上网时间过长,占据了本该学习的时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要从学生自己、教师、高校、社会多方面来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缺失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分别为过度沉溺网络延伸出的道德问题、网络道德的认知模糊、互联网上的言行缺乏责任感、互联网上的交往中存在情感冷漠.针对网络缺失这四个方面的表现,又从当代大学生、网络、高校以及我国道德发展的现状这四个层面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最终提出以网络技术的提升为外在保障、以高校校园文化的宣传为引导、以学生自律意识的提高为内在主导、以家庭、高校、学生三者相促进为思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出不诚信社交、网上抄袭、网络色情、网络沉溺、容忍网络侵犯等特点。其原因主要为当前法律法规、教育、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不适应网络发展要求。要加强与完善国家网络法律体系,规范网络的运行管理,建设配套的高校网络教育管理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交往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高效、快捷、广泛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一些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产生了网络心理障碍和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心理的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探讨如何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彪 《学子》2014,(1):114-114
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在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部分使用者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感,甚至沉溺、成瘾。体育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得出恰当的结论,使本校体育大学生能够健康、正确、科学的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10.
张望龙 《文教资料》2011,(14):234-235
大学生沉溺网络不但给其自身发展带了诸多负面影响,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和网络自身特点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寻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差异,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总结,进而在父母教养的角度上提出干预和预防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的思路和措施。研究结果:1.高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缺乏沟通和情感支持,更多是采用惩罚、拒绝否认和严厉的方式进行教育。2.父亲对男女大学生在情感温暖、拒绝及惩罚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母亲对男女大学生的教养方式在各个维度上没有达到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一种由于网络依赖而导致的心理疾病。鉴于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的紧迫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有效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应树立"三维"应对目标,构筑"四维八方"预防体系,同时诉诸操作性定义甄别大学生是否网络成瘾。对于业已成瘾的大学生,采用奖惩强化法与规避奖励法戒除其网瘾。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现象的高发人群。通过调查广东5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揭示了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并从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体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出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杨文娇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结论:高网络成瘾倾向者与低网络成瘾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237名在校中职生问卷调查发现,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比率高于同龄青少年;男生上网游戏成瘾的比率高于女生;学业成绩差的网络游戏成瘾率高于成绩一般的,而成绩一般的高于成绩优秀的;二年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率高于一年级,一年级高于三年级;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社会支持低于非成瘾者,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解决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管齐下,加以预防,以促进他们的成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大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而造成的家庭、学业、工作以及身心健康等问题的困扰日益严重,网络成瘾己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出发,并试图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探讨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及预防大学生网路成瘾的想象出现。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职业规划来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疏导,可以同时满足大学生的网络兴趣与互联网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交易成瘾4种网络成瘾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积极开展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甚至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危害社会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良因素造成的。积极心理学领域出发,分析造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纠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害羞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校大学生649人为被试,采用《害羞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害羞大学生网络成瘾、社会支持的状况,分析害羞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对害羞学生网络成瘾易感性的可能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害羞、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各维度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网络成瘾各维度在害羞组和非害羞组之间均差异显著;大学生害羞程度对其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害羞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