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唤风格     
风格即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简”。——人文教育的本质是精神之学,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教师是思想者,才具备教育者的素质,教师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育。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说什么是什么,一笔一画很规矩,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学怎样才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新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增强专业修养,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能有所依托,才有保障。没有教师素质的提升,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新,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的发展,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在自律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的宗旨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在学校学科教育教学中居于特殊的位置,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一、更新观念观念创新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前提,没有创新观念的教师,就没有善于创新的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不能过多地强调物质条件,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在实施作文创新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实施作文…  相似文献   

5.
近日.跟同事谈起教师这个话题.不免让我想起吴非先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中令人欣赏的几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的确。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嘹望者.嘹望者都没有了思想.学生岂不迷失了成长的方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更富有呢?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权利和时间 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真正的课堂?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我认为,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我们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没有思考的课堂怎么可能有创新思维,怎么可能谈创新精神?无论是德育还是情感教育,最终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传统教育“述而不作”思想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一直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现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质疑,没有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与发生发展中来,没有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来,所以难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以往旧的教育教学方式作改进,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学业是学生的生命,而它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政治教师,我们的政治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来翻阅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我的思考和实践是一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向往,  相似文献   

9.
一所学校的学生没有特长,教师没有个性,学校没有特色,这是教育的悲哀。有特色、有风格,才有风采,才有地位。一所学校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所有学校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下面就学校教育特色建设谈谈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学校、学生持续发展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是教师。正像叶澜教授所说的“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不管你曾经是一个多么成功的教师,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你应和你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传统的“知识传声筒”型教学方式已无法立足于讲台,必须要超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尤其是语文教师。提高素养、与时俱进、扩大视野,才有可能在新的挑战中不被淘汰,才能完成教师的使命。学者叶澜教授曾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师法>指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诚如叶澜教授所言:“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的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强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因而学校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14.
郭韶明 《宣武教育》2006,(11):45-45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虽然不像工农业生产的失误那样会立刻导致严重的后果,但会隐藏在一个漫长的时期,而当其滋蔓之时,真是天命难回。”“如果把那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极端的应试教学也称作‘教育’,是教育的羞耻,也是对教育的玷污。”  相似文献   

15.
黄文军 《班主任》2000,(2):10-1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在于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这种影响的力度首先决定于对学生的爱。教师不热爱儿童,就如同歌唱家不喜欢旋律,画家不热爱色彩。这种教师即便有深厚的教育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也将会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6.
孙成 《教育艺术》2004,(4):29-29
当前,在教育教学中只是单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却忽视了教师同样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试想:如果教师没有创新精神,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现象:有  相似文献   

17.
吕爱慧 《吉林教育》2005,(11):20-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建议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保密,不要让学生认为你在给他实施教育,而是和他交朋友。因为师范生正处在成长期,逆反心理还没有完全理顺过来,正确的德育观正在逐渐形成,也可以说是学生时代最后的养成教育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给学生实施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时,善于思考,勤于动脑,  相似文献   

18.
张颖 《辽宁教育》2007,(11):24-25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强调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发展,而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关键点是教师。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见,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那么,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以学校为本,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形成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教师专业化呢?是我们在管理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几年来,针对学校自身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教师的素质对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上一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强化“问题”意识,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将其引向真正的创新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好方法。一、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虽然该阶段学习的都是已成定论的最基础的知识,从知识的角度看不存在什么创新,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有创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