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从而重新找回生活之根和本,而且还要回归并融于生活的理想,从而引领现实的生活。理想的教育即理想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片羽2020     
杨发余 《江苏教育》2010,(7):107-108
教育应扎根于厚重的大地,但不能匍匐于现实的地表:教育不必热衷于浪漫的凌虚高蹈,但需要执著于理想的超越品格。是的,我们需要眺望和想象,如果在眺望和想象中,蕴含2020年教育讯息的片片羽毛轻盈地飘过我们的眼帘和脑海,或许会给我们当下的教育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浓缩起来有两个含意:人的生活必须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而理想必须扎根于现实,立足于当今,这就是过美的生活,用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苗静 《甘肃教育》2021,(3):52-53
在新时代下,让新教育理念扎根于学校,为学生构建理想课堂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需要对新教育理念下理想课堂基本特征以及如何构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浓缩起来有两个含意:人的生活必须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而理想必须扎根于现实,立足于当今,这就是过美的生活,用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的人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现代数学要求我们以数学的眼光看待我们生存的世界,用数学手段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努力做到跟生活接轨,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改善学生的思维,让数学生活化植入每名学生心里.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的成长有其特殊规律,切不可急功近利。教育家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能够从文化视角深入观察、思考、解决教育问题。教育家产生于广阔的世界教育土壤,具有深厚的国际教育品质,具有世界教育素养,能够从世界教育实践中汲取教育智慧。教育家产生于热切的时代生活土壤,扎根现实土壤,对现实有发言权,并能深刻地影响教育实践。贯通历史文化,放眼世界教育,扎根时代热土,锤炼高尚的品质,拥有博大的胸怀,潜心教书育人,这些是教育家的精神基因。  相似文献   

8.
法治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坚实的源头和肥沃的土壤。法治必然反映人的现实生活的需求。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法治只有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才能走向理想,才能导引现实的人走向理想现实。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在一些中小学生中间泛滥,有些地方,学生流失现象相当严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以为,除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农村中小学当前的理想教育工作。没有显示出农村特色,没有扎根于农村这块现实土壤,因此对农村学生失去吸引力,理想教育对他们实际上没有产生多大的  相似文献   

10.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提出“再创造”的教学原则外,还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  相似文献   

11.
薛志兰 《陕西教育》2010,(11):49-49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数学教学也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数学学习水平。这样,数学就会因走进生活显得更加精彩了。  相似文献   

12.
所谓生命教育理念,是指关于生命教育未来发展的理想的观念,它是未来生命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终极的范型。[1]生命教育理念昭示了生命教育发展的一种"应然"状态,它具有超越现实功利性和指向未来前瞻性的功能。如果高中思想政治课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就会失去它的终极追求,就会被现实的功利所驾驭。  相似文献   

13.
略论理想     
有人说,理想是前进的灯塔,此话讲得有理.没有理想就没有瞄准的目标,当然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无论是谁,树立一个美好的理想,都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人们世界观的起点,是人们向往的目标,是同奋斗目标联系的有现实可能性的信念.我们革者的理想是人类历史上真善美的典范,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这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灵魂,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革命导师为我们的理想设计了蓝图,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奠定了基础,而它的实现则要靠我们几代人的英勇奋斗.理想与奋斗相结合,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理想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通过我们百折不挠的奋斗可以使之变为美好的现实.理想必须以客观可能性为内在依据,必须有实现的现实基础.没有客观的必然性作基础的理想犹如无本之木.理想的种子必须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中,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否则理想就变成了空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令人神往的,因为它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经过奋斗,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受于生活、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的问题,表现在以传统抽象的理论原则代替对现实的分析、把理想信念教育等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把社会现实排斥于理想信念教育之外、把个人理想排斥于理想教育之外等几个方面。要提高这一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要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理论灌输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现实教育相结合、个人理想教育与社会理想教育相结合等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建立民主共和国家,是陶行知 一生的理想追求.通过长期的实践,陶行知认为,要实现这一理想,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教育就必须首先从农民入手,必须去"凑"农民的生活,并通过改造提高了的"生活"去教育农民."生活教育论",恰恰是基于中国现实、符合中国实际的理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校园是学习共同体,也是生活共同体。幸福教育必须扎根于师生校园生活的现实土壤,致力塑造感受、分享、追寻幸福的人。以幸福教育的视角审理当下校园生活,关涉幸福的校园重构成为哉们应有的使命和现实的课题。当下,幸福校园的实践路向在于:建构学校幸福愿景;转变校长领导方式;塑造和谐校园文化;提升师生幸福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校园是学习共同体,也是生活共同体。幸福教育必须扎根于师生校园生活的现实土壤,致力塑造感受、分享、追寻幸福的人。以幸福教育的视角审理当下校园生活,关涉幸福的校园重构成为哉们应有的使命和现实的课题。当下,幸福校园的实践路向在于:建构学校幸福愿景;转变校长领导方式;塑造和谐校园文化;提升师生幸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想之所以是理想而不是空想,就在于它与教育现实联系密切。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关联出发,可将教育理想的存在形态分为三种,即价值形态教育理想、知识形态教育理想和实践形态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神秘和高不可攀,它扎根于教育实践,融合在教师的教育生活之中。这就要求管理者树立“人人都可发展,事事皆能成长”的观念,实施开放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一、挖掘教师教育生活中专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教师的教育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每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研究课题,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如果我们能及时把握这些契机,就能迅速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管理者应善于引导教师在各项工作中挖掘能促进专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更新专业结构。●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园本研究融为一体将幼儿园中心课题或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