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云 《教育导刊》2013,(11):27-30
研究选取湖北省长阳县土家族地区学生336名,将留守儿童分成父母均外出、父母一人外出.父母均在家三类,父母均在家儿童组作为参照,考察不同留守经历对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影响及不同群体在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差异。结果显示:①相比较父母均在家的儿童,父母一人和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明显偏低:②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采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和情绪行为策略:③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土家族儿童均优于汉族儿童;在自我效能和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初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与情绪行为策略上,初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六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2.
姜秀芹 《文教资料》2012,(27):171-172
记录电影发展史实际上是真实与虚构之间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用真实和虚构简单地区分纪录片和故事片是肤浅的,真实与虚构不是严格的对立,虚构是接近相对真实的一种手段和策略,并非完全摒弃真实。张经纬力求真实但绝不排除虚构,而是充分利用虚构的合理成分、采用故事化的创作手法、运用情节化的叙事策略发现生活的戏剧性,对客观现实生活进行选择和概括,运用非线性叙事进行主观创造性处理。  相似文献   

3.
周意 《教育导刊》2011,(3):20-23
运用访谈法研究4岁~6岁学前儿童的恐惧源时发现:学前儿童恐惧源既有现实存在的事物,也有虚构的不存在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恐惧有多种主客观原因,恐惧的来源有多种途径.学前儿童在恐惧源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学前儿童对某些事物具有一定程度范围内的恐惧是一种正常的精神成长现象.面对幼儿的恐惧,应尽早地找出他们恐惧的事物、恐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试来区分儿童是否具有学校恐惧倾向,进而考察他们的情绪识别能力.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试和学校恐惧分量表将儿童分组,并使用表情判断任务测试表情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使用内隐联想测验分组的儿童在学校恐惧分量表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具有学校恐惧倾向的儿童对恐惧表情的识别正确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对悲伤面孔的反应时也显著长于普通儿童.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校恐惧倾向儿童在表情识别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主要散见于<形而上学>各章节的亚里士多德哲学观的梳理与诠释,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把哲学定位为研究某些本原和原因的思辨科学,是如何与实践科学、创制科学相区分的;产生哲学的两个条件"好奇"和"闲暇";哲学的自由、求真性质和崇高地位;哲学研究的对象--实体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含义等构成其哲学观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仇席席 《亚太教育》2019,(10):187-188
儿童的嫉妒心理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能够捕捉这种情绪并及时安抚是父母必备的技能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嫉妒的产生因素多样,如儿童本身的人格因素,来自父母的婚姻状况、教养方式的影响,究其根本则可用“形成性关注”的丧失来解释。为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社交技能的培养,父母应对儿童嫉妒行为的策略就显得尤其重要。保持婚姻的积极互动,增加对儿童的促进行为,如情感理解等,是应对儿童嫉妒心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性别、父母外出时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和照顾人类型等与儿童心理弹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寻找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和教育策略,以此来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心理弹性,积极应对不利情景。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16,(6):19-25
当前教育实践面临多方面的恐惧,其基本表征为:在认知领域,对知识盲信与日渐式微的无所适从;在社会交往领域,对社会依恋与区隔渐大的惶然不安;在自我领域,追求自我却又在现代性中迷失的茫然。应对以上恐惧表征,教育应当选择真的、完整的、多元化的知识来应对认知实践中的无所适从;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并恰当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应对儿童的人际恐惧;培养儿童自我意识、反思精神与独处能力以应对现代性中的迷失。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行为问题及同伴侵害问卷为工具,以252名4~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完成对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2)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的维度与儿童行为问题、身体侵害相关,校标效度较好.(2)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的知觉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5 ~0.75之间.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而教师作为儿童人格品行的指引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科学应对,既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因为问题行为背后隐藏了儿童的恐惧与害怕、儿童真实的心理特点、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儿童对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调查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对广州市210名幼儿进行调查,探讨幼儿社会退缩与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的消极心理控制与幼儿社会退缩呈正相关,并能预测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父母的内疚感引导、焦虑感引导、监管,与幼儿的沉默害羞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保护儿童与幼儿沉默害羞负相关;内疚感引导、权威控制、贬低儿童与儿童主动退缩呈正相关,情感表达与儿童主动退缩呈负相关;家长独立与儿童被动退缩呈正相关.父母应对幼儿社会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并适度控制,同时应加强亲子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减少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发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研究中的跨行为多探测设计,以成人与同伴混合视频示范作为干预策略,嵌入动机操作的原理,对一名孤独症儿童实施以玩偶为中介的虚构客体游戏行为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在干预期的目标游戏中表现出的与视频脚本一致的假装游戏行为数量显著增加,并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持;在未经教学的游戏情境中能够表现出恰当的虚构客...  相似文献   

13.
学校恐惧症是儿童对学校环境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针对学校恐惧症是否与特定的注意加工机制相关联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比较了学校恐惧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情绪Stroop任务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学校恐惧儿童仅对学校相关刺激产生注意偏向,学校相关刺激在学校恐惧儿童身上获得了优先加工;这种注意偏向只在学校恐惧儿童身上出现,并会受到重复呈现效应的影响,随刺激重复出现次数的增多而消失.这表明,学校恐惧儿童与普通儿童对学校相关刺激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4.
姜旭  钱文 《幼儿教育》2012,(18):30-34
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其情绪管理能力可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多子女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高于独生子女父母。(2)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只与儿童对发泄策略的使用呈显著相关。(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中班儿童的影响大于大班儿童,尤其体现在对儿童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赋予了它新的研究意义.本文研究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现实演变,阐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两种分离模式;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指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调表现,即二元金融模式的困境;提出协调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应遵循“实体经济→金融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发展资本市场→虚拟经济”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6.
"真实与虚构"是小说艺术的重要方面,儿童视角是小说的重要视角之一。儿童视角对小说艺术中的真实与虚构具有放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因赤子之心的表达而呈现的真实性,因游戏精神与丰富的想象力而造就的虚构性,这种双重加深使得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假装游戏能力的显著缺乏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临床特征与早期诊断依据之一。虚构客体是假装游戏的表现形式之一。采用单一被试研究中的跨行为多探测设计,通过视频示范对一名孤独症儿童的虚构客体游戏技能进行干预。结果表明,视频示范策略有效提升了孤独症儿童虚构客体游戏行为的数量,促进了其假装游戏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孩子怕见生人,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和脸红,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有时还会表现出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这就是"社交恐惧",是孩子自卑和社交恐惧的外部表现.本文针对部分儿童的社交恐惧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了导致儿童社交恐惧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儿童社交恐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这孩子真漂亮!”“您的孩子真聪明!…瞧这孩子多听话!”……当人们这样夸奖孩子时,很多父母把这视为客套而敷衍过去,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交往角色,因而忽视了这种“客套”和“敷衍”对孩子的影响。儿童非常希望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形成对自我的认识,但儿童在接受成人的评价信息时,很少能理解其真实含义,不能区分哪些是真实的评价,哪些只是客  相似文献   

20.
儿童早期阅读是一生教育中的重要阶段,父母决定家庭的阅读环境。父母对阅读的理念影响儿童早期阅读的发展;父母在阅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父母参与阅读更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促进儿童早期阅读发展的过程中,父母应注重阅读环境的营造、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策略的提升以及自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