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启宏的话剧《李白》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当我们用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理论重新诠释《李白》时,李白身上同时具有的双重矛盾会更加突出地展现出来。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冲突,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是全剧的主要矛盾。家与国的取舍和清浊之争的现实冲突是外在的冲突和次要矛盾。剧作家通过三层戏剧冲突,进一步还原了李白悲剧性格及命运形成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盛唐文化观念,再现了大时代背景下典型人物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2.
广告谐音成语新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谐音成语现象蕴涵了复杂的"三维"矛盾冲突--传统文化的挑战与现代公众认同的矛盾冲突;语言文字规范与商业广告经济的矛盾冲突;传统修辞与广告修辞的矛盾冲突.这"三维"矛盾冲突是广告谐音成语现象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权利的相互性使得不同的权利之间产生冲突,而知晓权与隐私权在现代社会便是一对相互冲突的权利。如何认知与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便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福山做出历史将终结于自由民主理论的论断之后,民主理论在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众多的矛盾,如何中和或者抑制这些矛盾成为了修正民主主义的思考重镇。文章主要对前人对民主理论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关于民主发展趋势"小国家、大社会"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浮士德》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神性和魔性的冲突,善与恶的冲突是贯穿诗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具体来说,这主要是作者歌德充满矛盾的一生的体现,诗剧中处处体现了他的对立统一观,同时正是神性和魔性的对立统一促成了代表整个欧洲时代精神的"浮士德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矛盾分析法视角来看,师幼冲突的本质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矛盾,"求关注"与"被忽视"的矛盾,"孩子"与"受教育者"双重角色间的矛盾。矛盾分析法介入师幼冲突具有理性价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利于幼师把握解决师幼冲突的时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利于幼师树立正确的师幼冲突观;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有利于幼师明确解决师幼冲突的关键。文章利用矛盾分析法,对师幼矛盾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解构,在方法论的指导下重构缓和师幼冲突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父母的教诲、老师的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缺一不可的两大助力。然而现实生活中这两大力量往往很难得到很好的配合,甚至这两种力量在发挥作用时经常有矛盾与冲突出现。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老师是拥有专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道路及其动力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学理论的发展理应走上一条内生之路、人文之路,这条道路就生成于教育学在发展中所遭际的诸种矛盾和冲突中.体系化与问题化的冲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张、教育学化与非教育学化的危机,这三对矛盾紧密缠结在一起,共同干预着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各个转向.它们既是教育学理论生死存亡的转换枢纽,又是其发展动力的生发之所.  相似文献   

9.
按照矛盾分析法的理论考察,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公德问题表现为两对矛盾,即公德规范与个人行为的矛盾、公德需求与公德供给的矛盾,两对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产生矛盾的社会根源在于,由实践所推动的公共生活拓展、科学技术进步与传统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的冲突。实施有效的角色行为教育,推进社会公德制度化以及社区公共生活的开展等,是解决目前社会公德矛盾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用"三一律"结构形式写成的多幕剧,采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在矛盾冲突接近总爆发的时刻回溯和交代复杂前因。全剧有多重戏剧冲突线,贯串始终的主要冲突是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父子的冲突,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繁漪、周朴园的冲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周宅的母子乱伦事件是周朴园的家庭专制造成的。众多矛盾冲突与主要冲突彼此交织向前发展。该剧还成功地运用了"发现"与"突转"、"悬念"、"巧合"等结构技巧。《雷雨》艺术生命力百年不衰,和它缜密严谨的结构艺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齐美尔认为,社会冲突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形式,它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有两种主要形式:作为手段的冲突与作为目的的冲突。社会冲突不仅有助于社会群体边界线的建立和维持,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而且具有维持社会整体、提高社会整合度的功能。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对于人们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矛盾与冲突,都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的《通变》篇阐述了文学创作中的"会通适变"问题,首创了文论领域的"通变"说。在这一学说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下,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实践在"会通"与"适变"的矛盾冲突过程中发展前进。直至叶燮《原诗》问世,才重新调和"会通"与"适变"的矛盾冲突,再次回归刘勰"通变"说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的基本状态,具有社会整合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内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着很多矛盾与冲突,冲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框架进行分析。本文运用冲突理论分析高职学校教育改革中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从而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建立大学权利组织的多元化教育体制,完善制度化的教育协调机制,创立畅通的学校中介组织等调适机构。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一个充满价值冲突和矛盾的地方。课堂价值冲突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教师的一元价值与学生的多元价值冲突、教材的文本价值与学生的现实价值冲突、教师的价值与教材的价值冲突。教师面对冲突时通常会有三种表现倾向,即权威压制、充耳不闻和随声附和,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缺乏价值冲突的教育意识、欠缺驾驭价值冲突的教学机智以及教师缺乏对自身教育角色的认知。鉴于此,提出几条针对性建议:基于"他者的目光"转变教师的角色认知;以宽容的心接纳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冲突观;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掌握高超的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5.
教育过程论与教育目的论冲突的实质反映了终极与存在的矛盾。理论理性的矛盾最终会反映到实践理性之中,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如何看待两种理论的实践价值,已不再是经院的思辨,而直接关涉到广大受教育者和国家的发展。本文从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的视角说明两种理论各自存在的利弊及其原因,并认为应在两种理论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考试与教学孰重孰轻"、"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旧冲突"是两大必须解决的矛盾。解决好了这两大矛盾,必然会有力地推进中学语文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管理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冲突.运用冲突理论分析高校管理中的学生与学校、教师与学校、学生之同以及学生与教师等冲突,从而提出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建立大学权力组织的多元化体制、完善制度化的协调机制、创建畅通的大学中介组织等调适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呢?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以矛盾冲突引导科学探究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矛盾"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必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论《牡丹亭》的人物格局和矛盾冲突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娘是<牡丹亭> 唯一的核心人物,这是由汤显祖运用心学生命价值观理论塑造新佳人形象的创作意图所决定的.杜丽娘这一文学形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爱情自发_择偶自由-婚姻自主三端.在她身上"矛盾"与"冲突"两相分离的情形是非常特殊的,可以称之为戏剧冲突的"<牡丹亭>模式".<牡丹亭>严肃崇高的文化品位与戏剧冲突具闹剧的丰富性与活泼性,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几米说过:"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体现,它包括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他人的冲突以及人自身的冲突,具有尖锐激烈、高度集中的特点。《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