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信心是一种精神能源,是人行为活动的内驱力。一个人有信心,心理活动就积极、稳定,就会就以持久的毅力去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反之,一个人缺乏自信心他就会对自己的目标产生怀疑,发生动摇,甚至自卑自责。后进学生意志消沉,生活纪律涣散,一人很重要原因是看不到自己的力量,缺乏自信心。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首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试谈学习自信心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自信心,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的能力与力量所持的一种肯定性态度。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有相应的自信心,才可能实现目标,取得成功。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必会表现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学习自信心就是指学生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反应倾向。学习自信心以自身的学习能力为认识、评价的对象,它本质上是学生对自己所具有的能力的一种正确估计与高度自我接纳的态度。学习自信心作为一种学习态度,它是由自信认识、自信体验和自信意向三种…  相似文献   

3.
陈丽 《河北教育》2000,(10):39-39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孩子会有如下一些不同于常人的心理行为表现。   1.在个性心理方面表现为怯懦胆小,沉默孤独,遇事冷漠且缩手缩脚,不愿与人交往,缺乏必要的自信心。   2.为人处事自信心不足,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习惯于说自己不行,总认为没有人喜欢自己。   3.有些上进心不强,学习落后且性格外向的学生,故意在课堂上起哄,引人发笑;下课乱喊乱叫,欺负弱小,这往往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实际上是在以一种怪异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存在。   以上种种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为自卑。自卑…  相似文献   

4.
徐洪 《教育现代化》2005,(12):124-124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学者的思想与观点充分地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信心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有资料表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在这样一个由于缺乏自信心而产生了自卑心理的状态下,不仅正常的学习受影响.而且个人的身心活动和交往活动都受到了影响。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能力与力量所持的一种肯定性态度,是对待自我态度方面的一种性格特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随着生理、心理的成长逐渐成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所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在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中,我们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学习自信心是指学生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反应倾向。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的体育自信心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对自我信任的一种态度,它表现了学生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一定能够战胜某种困难或达到某种活动目标的情绪状态。体育自信心是个体获得成功的一种良好的心理,这种心理将对一个人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非  相似文献   

7.
陈明清 《班主任》2003,(2):32-33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自信、自卑的概念及主要表现;使学生知道自信心对学习、工作和人生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掌握摆脱自卑困扰与树立自信心的方法。二、教学方法:游戏、谈话、自信训练。  相似文献   

8.
后进生通常是指思想品德素质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成绩不好,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其心理特点常常表现为自尊与自卑、出于自尊需要表现出的傲慢无理与自暴自弃交织在一起。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才能使他们找回自尊,走出自卑的阴影,成为一个品格健全的人,逐步实现自立、自强,因此,树立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的重要环节。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9.
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能转化为人的行为活动的动机。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特有的需要,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自卑的定义及其表现自卑是指当事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这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对应的一种病态心理。通常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如果人们的这种正常的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表现出相应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之,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一个人的自尊需求屡受挫折乃至被剥夺,他就会因羞耻感与屈辱感的不断加强,而逐渐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产生怀疑,并作出偏低的评价,这就是所谓的自卑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卑感较强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当今学生群体中大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赞扬和鼓励学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学生加以赞扬和鼓励,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和自信,这些是他们去追求成功的动力。社会的进步、科学文明和文学创作都是由这种内在力量推动的,它像一架马力巨大的“发动机”促使人们奋发图强,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研究表明成就感和自信心强的学生在学习上成绩优秀,而且学习效率高,自觉性强。他们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赞扬和鼓励是…  相似文献   

12.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自信是在生活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成功的生活经验是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有重要作用,而自信心的形成与个人的成功体验密切相关.老师的正确引导,会给学生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造了一次次成功的记录,使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了,而自信心的提高又成为新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容易取得学习进步,这样就形成了自信心与成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自卑心理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具有体育自卑心理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如他人,不愿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对体育运动缺乏信心,不仅如此,体育课中缺乏自信心,既影响体育成绩,又会对学生学习其它学科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自信心在学习上就会产生一股无形的力量,敢于向困难挑战。特别是现代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依赖性强,  相似文献   

14.
论自信心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表达,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坚信自己能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这是一个工人工作与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体性的健康发展。因此了解自信心理的功能,探讨影响自信心形成的因素以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方法,对培养人才级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自信心是指人在行为前或行动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取胜信念或取胜的确定程度,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际、创造性活动等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自信心的强弱是个性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著名心理学家 A·阿德勒曾指出,儿童的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幼儿自卑感具有显著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活动中缺乏积极性;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敢与人交往;惧怕尝试新任务等。诸多研究表明,自卑心理的形成对…  相似文献   

16.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或是工作能力上都有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与职校学生的接触中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较严重的现象。在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后,我们也分析了学生不自信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找到了主要影响因素。以我校学生为切入点,针对学生在学习、做事、与人交往等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卑、缺乏自信心的现状,施以适当的教育对策,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电大普专班学生刚入学时普遍存在自卑,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心,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我们要从分析导致电大学生产生自卑原因方面入手,不仅注重个体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重班级整体自信心的培养,更要根据青年学生易反复的特点注重长期自信心的培养。重新唤起自信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孙敏 《成才之路》2014,(34):32-32
正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学生自信心是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一个学生只有鼓起自信的风帆,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航船承受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绕过一个又一个暗礁,驶向胜利的彼岸。帮助后进学生树立自信心,可采用下面的方法。一、鼓励从自卑中超越自我自卑,是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一个人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不到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他们在自信中提升,在成功中发展.自信心指个体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心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指学  相似文献   

20.
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作一种重要的个人品质,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拥有自信心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顽强斗志和不甘落后的行为,这不但对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和途径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一、克服心理障碍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人的自信心完全是后天形成的,与先天无关。在工作时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并告诉自己曾经有过什么成就。要坚持对自己说:“我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