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产生的机理是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膜对K+通透性大,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的蛋白质负离子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止在膜内,结果引起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产生膜内外电位差.这个电位差阻止K+进一步外流,当促使K+外流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相等时,K+外流停止.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位.  相似文献   

2.
<正>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亦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比膜外电位低,即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K~+(Na~+)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中具有决定作用,两者在细胞膜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那么,细胞外液Na~+浓度发生变化时,神经元静息电位是如何变化的呢?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石墨烯纳通道中离子输运的模型,统计了不同直径石墨烯纳米孔两侧的电势和电荷分布,确立了电势和电荷分布随纳米孔直径的变化关系.通过施加匀强电场使极性水分子在石墨烯纳通道中重新排列,总结出水分子的极化程度与纳通道直径的对应关系.利用建立的纳通道中离子输运的理论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直径纳通道中的阴、阳离子浓度与体态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纳米孔径的减小会导致孔两侧电势降的增大、聚集电荷的增多,并且水的极化程度也更加明显.此外,在较低浓度的NaCl溶液下,纳通道中氢离子浓度占的比重大.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通道中钠离子的浓度上升值远大于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值,因此,钠离子浓度对于离子电导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青蛙的皮肤通过从周围环境主动运输(物质逆着浓度差而进入细胞或组织的过程——译者注)钠离子(Na~ )起着渗透压调节器的作用。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质能结合Na~ ,靠消耗能量把Na~ 带进皮肤细胞,再从那里进入体液,起平衡电解质的作用。同时,由于Na~ 主动吸收所引起的电位差又造成氯离子(Cl~-)的被动运输。用简单的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渗透作用"教学疑难三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其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看做是~层半透膜,这层膜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分隔开来,两侧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故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在以往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提出以下三个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大分子及颗粒型物质主要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2)小分子物质主要通过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运输)。(3)水、钠离子等无机盐离子还可以由细胞膜上相应的通道蛋白快速转运,如水通道、钠离子通道。那么如何来快速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呢?又要注意哪些方面,本文将对此问题作一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从材料与仪器、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方面介绍了利用卵壳膜观察水分子的渗透现象定量实验设计,并通过模拟膜的透性,探究渗透现象与膜两侧浓度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什么是细胞膜上的钠钾泵? 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进行钠离子和钾离子间的交换,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化学梯度泵出三个钠离子和泵入两个钾离子,使细胞内保持钾离子浓度较高,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 ,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在教学中 ,为了巩固渗透原理 ,可采用以下五种尝试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通过渗析 ,纯化胶体如欲除去淀粉胶体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 ,可将不纯的胶体放进用半透膜制成的一个小袋中 ,用线把半透膜袋的上口缚好 ,系在玻璃棒上 ,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 (如图 1所示 )。由于氯离子、钠离子小 ,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 ,而淀粉胶体的微粒大 ,不能透过半透膜 ,故通过透析 ,氯离子、钠离子便…  相似文献   

10.
关于“渗透作用”的进一步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渗透作用的实验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的浓度差,半透膜两侧如果是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会发生渗透作用吗?用不同面积的半透膜,是否同时达到渗透平衡,渗透平衡后的液面高度是否相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静息状态时,胞浆Ca~(2 )浓度具稳定水平,而Ca~(2 )在细胞内的各种作用又有赖于胞浆Ca~(2 )浓度的改变.细胞活动时,细胞外液和细胞内Ca~(2 )库的Ca~(2 )进入胞浆,使胞浆Ca~(2 )浓度升高.Ca~(2 )与胞浆内的特异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而被激活,完成Ca~(2 )的调节机能.Ca~(2 )发挥作用后,立即返回细胞外液和细胞内Ca~(2 )库,使胞浆Ca~(2 )浓度回降.可见胞浆Ca~(2 )浓度的稳定是通过细胞外Ca~(2 )内流、细胞内Ca~(2 )释放和胞浆Ca~(2 )清除的动态平衡来调节和维持的.一、细胞外Ca~(2 )内流胞外Ca~(2 )内流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和受体操纵性Ca~(2 )通道.1.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 这种通道的开  相似文献   

12.
1如何理解水通过渗透作用跨生物膜渗透作用是指液态小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方式。半透膜是通过孔道大小和膜两侧同类分子自由能(分子势)差来决定其过膜情况,无生物膜活性。虽然水分子跨生物膜与半透膜发生的渗透作用结果一致,但在发生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将细胞吸水与失水简单地等同于渗透作用。综合生物膜的成分、物质相互亲合原理、水通道蛋白的发现三方面来分析,水通过生物膜,一方面是由生物膜上的水亲合物决定的,所有膜蛋白都能承担水分子的过膜,主要是贯穿蛋白,因为它能形成水通道,为水分子过膜创造便利的条件;其次,非贯穿蛋白的自发运动,也能使水分子过膜,因为所有蛋白分子都有水亲合性,膜蛋白对水的亲合量与水势成正比,从生物膜内外两侧分析,水势大则亲合亦大,自发转运到另一侧的能力亦强,从而体现与渗透作用一致的现象;另一方面,生物膜内外两侧的水势产生的动力可使水分子克服阻力穿过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由生物膜内外两侧的水势差决定过膜情况,当外侧水势大于内侧水势,细胞吸水;当外侧水势小于内侧水势,细胞失水。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改以后,人教版关于兴奋的传导讲得仍然很简单,学生学习时有些问题不是很清楚,在做题时就会遇到困难。比如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钠离子、钾离子运输方式等类型的题。兴奋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课本中是以小字形式这样描述的: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  相似文献   

14.
小肠上皮细胞钙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离子跨上皮细胞转运分为细胞旁途径和跨细胞途径。前者是经紧密连接顺电化学梯度进行;后者则需要借助上皮细胞顶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6、胞浆钙结合蛋白CB、基底侧膜上的质膜钙ATP酶(PMCA)与钠-钙交换体(NCX)介导。1,25-二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等钙调激素对钙离子跨膜转运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0):33-34
物质跨膜运输简单地说就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扩散作用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之一,影响物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膜两侧的浓度差及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打造板块、实践练习、创新教学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1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方向与速度"此问题的提出源于检测题目,其认为自由扩散的速度要比协助扩散的速度快。笔者发现学生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物质跨膜的扩散以及渗透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膜两侧的物质存在着浓度差。物质由浓度较高的一  相似文献   

17.
成熟的植物细胞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接触时,由于存在半透性膜及膜两侧的浓度差,细胞内水分外渗而发生质壁分离。此后,当与清水或低浓度的外界溶液接触时,又由于外界水分内渗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该实验成功与否,关键之处有二:一是实验材料(洋葱表皮细胞)的死活。如果所用材料为死细胞,则注定实验要失败。二是外用溶液浓度的大小。所用溶液浓度不能过高,如用蔗糖溶液超过50%,虽然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显著,但细胞也会因大量失水而死亡,致使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复原,实验失败。针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对该实…  相似文献   

18.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其机理与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植物细胞中水分进出的方式,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它不但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渗透作用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1)半透膜;(2)浓度差。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即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新鲜的萝卜放在浓盐水中逐渐变软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C.干种子泡在水中膨胀D.面粉吸水解析B选项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半透膜。C选项干种子没有大液泡,不能形成半透膜,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面粉没有半透膜,也不能发生渗透现象。答案A2.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1)实验材料: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演示实验"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时两个条件决定了实验的成败: 一、半透膜的选择;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适当的浓度差.在两个条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的是半透膜的选择,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作为半透膜的材料有很多,那么如何选择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对常见半透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1.题目见全国理综卷(湖北卷)第1题。神经纤维上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都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