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歧义现象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在言语交际和外语学习中,面对无法消除的有意歧义就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歧义容忍意识。对歧义容忍意识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语感受言语主体所属社会文化、认知心理和语言本体三大因素的制约,是言语主体的知识、认知和情感的有机融合。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矛盾,语感的普遍性、可习得性,内隐学习的独特优势及其与外显学习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外语教师积极将语感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语感教学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是必要、科学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语感受言语主体所属社会文化、认知心理和语言本体三大因素的制约,是言语主体的知识、认知和情感的有机融合.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矛盾,语感的普遍性、可习得性,内隐学习的独特优势及其与外显学习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外语教师积极将语感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语感教学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是必要、科学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探讨了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外语混合学习意愿的相关性,对某独立学院英语专业109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如下:1)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新生听力元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2)外语混合学习意愿与听力元认知意识、集中注意策略、主体知识策略和解决问题策略等呈显著相关;3)技术熟悉度、解决问题策略和主体知识策略等三个变量为外语混合学习意愿的显著预测变量。进而建议外语教师加强策略意识的储备,在混合学习前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进行适当的策略教学,以期提高混合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抛锚式教学法在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与传统外语教学法不同,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抛锚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验对"抛锚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及其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体会到外语学习中语言能力、言语知识与言语环境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网络在给外语自主学习者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巨大的自主空间的同时,网络知识的多元性、发散性、不确定性和无始源性等特点也常常迷失学习者的主体意识。网络化的知识环境要求外语学习者必须具备主体批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鉴于此,源自生活世界的经验知识、协商建构的教学内容以及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构成了以自主学习为培养目标的外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已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的巨大作用。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其学习者主体意识的引导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外语主体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内隐学习理论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探究精神、自主学习精神、人文精神、跨文化主体意识和自审意识有指导作用;内隐学习理论还可以加深教师对英语教学本质的认识,同时为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试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意识是学习者从自觉主动的角度去觉察与认识自己的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自主学习意识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意识、目标意识、自我效能感和归因信念等几方面。可以通过言语说服、榜样示范、搭建平台、营造氛围、签定合约和归因反馈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本文认为,应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外语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全面提高外语素质。  相似文献   

11.
语言习得中的学习自主性及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语习得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社会和教师因素是影响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自主性的主要因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记录学习日志、培养语言知觉、寻求同伴/小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是得体地运用语言的保证,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一目标出发,讨论了文化与语言,文化知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指出了外语教学中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对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语学习中,听是四项言语技能中最为困难但又最为重要的一种。基于我国外语听力教学的实践,对听作出认知阐释和元认知分析,并探讨学习者在外语听中如何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提高外语学习者听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可概括出运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外对语言意识的界定及语言意识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本文从语言意识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语言学习中语言意识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过程,对语言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样本,以外语和母语阅读动机问卷和阅读能力测试卷为调查工具,以SPSS for Windows13.0软件为分析工具,对大学生外语阅读动机进行实证性的比较研究:外语和母语阅读动机比较,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外语阅读动机的比较,不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动机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外语阅读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而母语阅读动机则内外部动机兼有;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阅读动机整体上来看较非外语专业学生强;无论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具有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在部分外语阅读动机上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previous research and reports on a study relating to six factors relevant to achievement in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motivation,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gender, course level, and previous experience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Although motivation, learning styles, gender, and learning strategy use were all found to be influential, motivation wa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of succes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and interaction of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on achievement will allow instructors to provide optim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all student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elects one of classifications of 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hat is,instrumental and integrative motivation.By analyzing such a distinction,it hopes to direc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转变教师角色来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习动机的研究,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已经把动机理论应用到外语课堂教学中去。为此我们应该注重如何在外语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及对外语规则的误用,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言错误。不同流派的研究者、教师、学生对错误所持的态度也不同。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在说与写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关系到能否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关系到学生能否达到学习外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