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晏阳初是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与乡村建设的倡导者,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从社会现实出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认识和解决农村的问题,并构建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主要是以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渊源为出发点,解读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内涵,并以此为鉴,揭示其对当今农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和陶行知都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倡导者,分别为平民教育的普及做出了贡献。随着平民教育思潮的推动,晏阳初和陶行知逐渐认识到国家危亡脱离不了国民素质,普及平民教育对当时混乱的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还是陶行知对普及平民教育事业的奋斗,他们在平民受教育这一关键上不断探索,促使平民教育这一理论逐渐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本文主要探讨晏阳初与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异同,同时提出对两者在平民教育普及问题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两大核心,乡村改造是实现平民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平民教育又是乡村改造的归宿和目的。晏阳初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源自于对"齐家治国平天下"概念的深度理解,其教育目的也建立在这种思想之上。通过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分析,凸显人与国家的关系和社会普通阶层的重要性,对晏阳初构建其教育目的有很高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极力倡导平民教育运动的平民教育家,他在其平民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农民教学原则至今对农村工作者仍具有十分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阐释晏阳初农民教学原则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农民培训工作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先生是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在当时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识字运动,后来又将平民教育转移到乡村地区,开展了乡村建设运动。其平民教育思想中课程思想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以晏阳初先生的课程思想为中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方面来整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国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而又特殊的精神资源,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走向和方向标。其平民教育思想具有平民性、表证示范性、系统性和扬弃性四大特色,并且对开创教育重心下移与对象扩大以及开创真正意义上的博士下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看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平民教育之父"的中国平民教育第一人,晏阳初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几十年如一日献身于我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平民教育工作,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43年晏阳初与爱因斯坦、杜威等一道被西方学界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今天,我们回顾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活动,总结其平民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仍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 (1890— 1990年 ) ,四川巴中人 ,中国及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实践家、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 ,其教育思想与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伟大人格 ,享誉国内外。时至今日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仍散发着灼灼光辉 ,对我国农村教育与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晏阳初先生诞辰 110周年之际 ,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巴中市人民政府于今年 5月 2 7日在四川师大联合召开了“纪念晏阳初先生诞辰 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深切缅怀了晏先生的崇高人格…  相似文献   

9.
作为"平民教育之父"的中国平民教育第一人,晏阳初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几十年如一日献身于我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平民教育工作,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43年晏阳初与爱因斯坦、杜威等一道被西方学界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今天,我们回顾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活动,总结其平民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仍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19日,“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09年年会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召开。重庆市委办公厅、北碚区委、北碚区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共115人出席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新中国60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相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还特邀了晏阳初至今健在的7位重庆学生列席。现将研讨会学术交流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生态伦理是挽救生态危机的思想基础,生态伦理教育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和高职生的认知特点,把生态伦理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创新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医乃仁术。为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且要有高尚的医德。这正是我们今人应该继承与弘扬的。黄冈历代名医辈出,他们行医济世,视患者如亲人;立志为民,救死扶伤;技艺精湛,德艺双行;他们的高尚医德有着深刻的渊源,传统文化的熏陶,历代名人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医家自身的修养,共同造就了这些医家们良好的品德。他们身上闪耀出的高尚医德,对当代医疗卫生行业及人才培养尤其是医学生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以培养学生工程伦理实践能力为取向的工程伦理案例教学是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方法,工程伦理案例教学适应了工程教育回归实践的需要,也适应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了工程伦理案例的教育学转换。为保证工程伦理案例教学效果,对工程伦理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学习架构,要体现跨域整合与高阶学习相结合、自我建构与多向互动相结合、循序渐进与典型针对相结合、新型评价与教学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新加坡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得到了完美结合,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八德"和五大共同价值观即是对儒家精神进行的现代意义上的转化和升华。新加坡在儒家伦理思想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结合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乐记)从政治统治与道德教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认为教育首在“教民”,而乐教是“教民”的重要手段,认为音乐教育作用的发挥,主要靠“情”的作用,而“情”的作用,正是音乐教育对社会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具有“德”的音乐与教育,是音乐教育发挥作用的基本教学依据与条件。  相似文献   

16.
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鲁洁 《教育研究》2005,26(12):11-14,42
当代的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发生了变异,它从指向人自身的存在,指向人的发展和完善,变异为征服、占有世界的工具。而道德教育的本意不在使人拥有某方面谋生的本领,只在使人成为人,因此它被边缘化。当代在“道德的名义”下唯一可资利用的价值就是用道德规范和规则去把人组装在科学理性主义的大机器上,道德教育就蜕变为注入规范、规则的外在化教育。道德之知本是一种实践之知,当代的道德教育却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走上了一条唯知识化的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早期的教育伦理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早期教育伦理观是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毛泽东早期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权利、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反传统性、创新性和平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现代挑战和德育中对生命伦理的长期忽视,德育出现了许多违背生命伦理的行为和现象。生命伦理教育通过进行生命文化建设,培育新型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开展生命情感和意志教育等途径,以此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9.
刘学坤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5):103-110,124
西方政治与伦理经历了由合到分的过程,二者的分离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和教育后果,政治不断暴露出伦理缺陷,公民走向政治冷漠.以课程和非课程形式存在的专门的政治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并成为政治的重要设置,保持适度政治热情成为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政治教育无法挽救西方的政治困境和社会的现代性道德危机,西方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转向在根本上是其教育救国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重新确定和完善我国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使道德教育更符合人的发展观和社会的发展观。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站在战略的高度,探索与思考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