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近两年,电视平民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超女"、"好男儿"一时成为追逐的焦点。在我国平民选秀节目泛滥的情形之下,上海东方卫视率先推出了《舞林大会》: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带动电视真人秀,由"平民秀"转向了"明星秀"。之后,湖南卫视也推出了自己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名声大震》、《舞动奇迹》。一时之间,新鲜的明星真人秀顿时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这个花样舞台上,明星已经被还原成了普通平民。这类明星真人秀突破了以往真人  相似文献   

2.
司思 《传媒》2019,(1):66-67
2016年起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互动音乐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至2018年7月收官,该节目已连续成功推出三季。节目每期邀请明星歌手与素人合唱,以素人真人秀的方式呈现,并与新媒体K歌平台深度合作。获赞数最高的素人将有机会由线上走到线下,受邀到电视台参与节目,与明星同框合唱,从而形成一档全民互动参与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在综艺节目同质化发展的今天,节目似一股清流,以“明星+素人”跨越时空的合作为基础,让素人真正参与到演唱中来,为受众带来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  相似文献   

3.
刘馨 《新闻前哨》2021,(2):78-79
大多数真人秀节目都依赖流量艺人来制造话题、提高收视,但节目想要长远健康发展,就要转变靠名人明星才能博取收视的陈旧观念。在真人秀节目过渡泛滥的现状下,一档优秀的真人秀节目,一定要充足把握受众心理需求,不能一味地模仿现有节目的成果,不断集思广益,不断地收集新鲜的话题,从而提升节目内涵做出的每一档真人秀节目都可以让受众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4.
从歌台到跳台,电视建构的不仅是秀场更似竞技场。在音乐类节目风起云涌之际,看似独具匠心的明星跳水类节目也并没能满足大众的审美期待。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分别推出名为《星跳水立方》与《中国星跳跃》的两档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让一直以来苏浙两台看似兄弟近邻般的和睦局面被打破,生发出了从栏目招商阶段“版权、第一之争”,到节目期间的谩骂、攻击,再到借助新媒体的诋毁大战。人们对于节目周边的关注度似乎已经超过了节目内容层面本身。这两档终于跳出选秀窠臼的“新节目”,终究却走进了另一个泥淖。  相似文献   

5.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是湖南卫视在2014年推出的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版权引自韩国MBC电视台,由谢涤葵及其团队制作,节目一共16期;《爸爸回来了》是浙江卫视2014年推出的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版权引自韩国亲子节目《超人回来了》,由岑俊义及其团队制作,节目一共14期。本文从节目自身与营销传播两个方面对两档节目进行分析。节目自身节目表现形式方面,《爸爸去哪儿》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2日晚,随着朴树、刘璇的明星组合夺走冠军,湖南卫视跨年巨献《名声大震》节目落下帷幕。作为中国内地第一档明星歌艺真人秀节目,八场争夺堪称跌宕起伏,既秀出了明星不同以往的风采,也令观众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户外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推出便夺得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同时也引发了媒体网络对于该节目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不得不说这档节目取得了成功。本文试图从传播理论的角度对这档节目的成功之道进行探析,分析其给中国户外真人秀节目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邓博洁 《今传媒》2016,(10):99-100
在网络自制内容凭借其对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的贴近席卷网络视频网站的当下,一档网络自制真人秀节目《十周嫁出去》异军突起。作为国内首档明星群体爱情真人秀节目,同时也成为了国内首个销售额破亿元的网络自制节目。其成功的定位,对用户的把握和对赞助商品牌的营销,都为中国网络自制综艺提出了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2007年的《变形记》是湖南卫视在真人秀节目中尝试注入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性的人文思考的一次成功“试水”,那么安徽电视台2007—2008年度播出的两档节目——《幸福密码》和《第12夜》第二季《大饭店》则正式推出了“民生真人秀”的概念,意欲打出“公益牌”,  相似文献   

10.
明星真人秀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星真人秀节目是由明星参与录制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自2006岁末东方卫视推出《舞林大会》并收获高收视率之后,随即掀起一股明星真人秀热。东方卫视随后又策划播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档从韩国引进的明星音乐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基本依照韩国原版制作模式,但又有所创新。在节目形式上,赛制调整、升级节目悬念、舞台灯光设计等元素有效提升节目观赏性;在节目内容上,歌手身份和表演风格日趋多元,满足多层次受众需求。在同类明星真人秀节目中,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为我国其他电视台引进国外节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但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的一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收视狂潮,首播当天力压其他同时段综艺节目获收视第一。随着节目的热播,收视率一路飙升,同时也获得观众极高评价和追捧。作为国内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毋庸置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档节目的成功要素并简要探析如何打造成功的亲子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3.
陈明 《视听界》2006,(6):34-37
2006年9月4日,湖南卫视在晚间黄金时段19点30分播出了一档全新的节目——《变形计》。第一季《网变》讲述了一个繁华都市的网瘾少年和一个贫困乡村的农家少年互换7天的故事。节目一播出就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收视率在同时段卫视位居前列。随后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推出了3期节目《高三师生母女互换》、《老孔变形计》、《走,走,走》。节目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引来了非议和指责,有关此节目的报道和评论铺天盖地。《变形计》是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以“纪录片 真人秀”模式推出,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4.
张潇艺 《今传媒》2016,(11):140-141
2006年,东方卫视播出了我国首档明星真人秀节目《舞林大会》,节目的高收视率给明星真人秀节目带来了短暂的热度,但很快便沉寂无声.自2013年湖南卫视播出《爸爸去哪儿》之后,明星真人秀节目又如"雨后春笋"般,成为了媒体争夺收视率的法宝.而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节目光靠明星、话题度是不行的,所以,本文从受众角度出发,探寻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策略,从而为其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一经播出就取得收视与口碑的双赢。《最强大脑》这档小众的科学真人秀节目之所以热播,其成功原因在于科学题材的创新呈现,人文精神的温情表达,明星嘉宾的思维碰撞和节目营销的多维传播。  相似文献   

16.
吴奇 《传媒》2014,(3):39-41
正2013年第四季度,湖南卫视全新推出中国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这档周播节目于2013年10月11日22点"非黄金档"播出,首播当日即以全国网收视率1.1力压同时段其他节目,而且收视率一路攀升,11月8日第5期播出时,其全国网收视率已达到2.13,超过湖南卫视上半年火爆一时的音乐节目《我是歌手》。笔者认为,这档节目产生如此轰动效应的原因是做到了中外交融,在借鉴国外优秀节目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阳 《现代视听》2015,(1):68-70
我国美食节目类型传统单一且雷同率高,缺乏创新元素。《星厨驾到》是江苏卫视开播的国内首档明星美食竞技真人秀节目,分析其创新元素,可为我国美食节目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李观慧 《青年记者》2016,(26):81-82
近几年,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其受关注程度之高甚至超越才艺类真人秀节目.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热度,预示着亲子类节目仍具有较强的收视号召力.有观众需求就有节目继续创新发展的必要和动力.2016年初,北京卫视开办了一档以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的形式展现二胎时代新育儿观的真人秀节目《二胎时代》,这是根据中国家庭的特点打造的创新式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通过跟拍四位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后四组家庭的变化,真实展现宝贝们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见证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矛盾不断到和谐相处的过程.节目紧跟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掀起了热议.节目第一季的成功播出,为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侯云杰 《视听》2016,(6):36-37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刮起了一阵秀恩爱的热潮,明星夫妻真人秀节目一夜间风靡开来。夫妻档的组合形式不但能成就夫妻双方事业的共赢,也能极大地满足粉丝的胃口。但是在真人秀中对明星隐私的过度曝光和节目效果的夸张宣传,也会适得其反。本文通过分析时下荧屏上热映的明星夫妻真人秀节目,来解析明星夫妻真人秀节目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20.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继“超女”后重点推出的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以纪录片加真人秀模式推出。这个号称“接棒《超级女声》”的栏目似乎要为湖南卫视正名湖南电视人并不只是做娱乐很在行.而且做理性节目.有教育意义的节目也很在行.借此摘下湖南卫视“娱乐至上”、“娱乐至尊”的帽子.节目一推出.在网络上反响热烈,叫好声与质疑声接踵而来,而节目最新收视率目前已排在全国同时段同类节目第七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