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以国内外极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报纸《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为对象媒体,以两者关于中国武术报道的内容为研究文本,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中国武术历史文化、中国武术整体认知以及中国武术现代发展 3个范畴。研究发现,《纽约时报》与《中国日报》中关于中国武术的报道,其相同点在于:都对中国武术文化、中国武术认知、中国武术现代发展进行了报道,且呈现的都是正面基调,凸显的是中国武术客观、正面的形象;不同点在于:《中国日报》对于中国武术报道更为全面,而《纽约时报》则仅关注较受欢迎的拳种及其文化和太极拳科学研究。中美报纸对中国武术形象表征的共同点是由于中国武术与海外受众之间存在“意义共享空间”,而不同点是由于受自身文化心理影响而导致的结果呈现。  相似文献   

2.
国外主流媒体对李娜法网夺冠报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时代,体育报道日益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以《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泰晤士报》(The Times)、《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3家国外主流报纸就李娜获得2011年法网女单冠军这一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主题、关键词和消息源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泰晤士报》首先展现了一个充满力量和人格魅力的经典女子网球明星的形象。《纽约时报》的报道展现出的李娜,则跨出了网球的范畴,展现出了追求独立、自由的现代女性的形象。在《印度时报》的报道则构成了一个两面的李娜:在事业方面,李娜果断、机智,而在家庭方面,李娜又是一个依赖丈夫的传统东方女性形象。表明:由于媒体地理位置、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所属利益集团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意识形态或者政治倾向的不同,新闻从业人员习惯以各自的框架来思考和解释新闻事件。从而,针对同一人物或事件的报道,在不同框架的作用下,国外众多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了微妙或明显的差异。希望透过国际媒体的体育报道更好的对既有的体育体制结构进行跨文化的传播,塑造中国体育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3.
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周年。后奥运时代需要反思媒体在其中的表现,以及奥运会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深刻变化。本文运用框架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媒体此次报道视野开阔,国际化思路彰显,树立了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基调,采取了宽泛的报道框架,从而最终为公众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但是,今后媒体需要加大深度报道力度,坚定“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进一步克服“金牌至上”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费尔克劳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及物性、情态和互文性这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谷歌关闭中国大陆网站的不同报道,揭示新闻记者如何通过操控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又与各自政府的观点立场一致,指出不同的机构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决定着同一新闻事件会有不同的报道方式,呼吁广大读者以批判的眼光来阅读经济类新闻语篇。  相似文献   

5.
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美落幕已过去1年。在后奥运时代需要反思媒体在其中的表现,以及奥运会给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深刻变化。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媒体此次报道视野开阔,国际化思路彰显,树立了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基调,采取了宽泛的报道框架,从而最终为公众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但是,今后媒体需要从3方面改进体育报道:1)加大深度报道力度,2)坚定"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3)克服"金牌至上"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各州州长和公立学校校长近日在亚特兰大举行的会议上共同公布了一系列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毕业所应学习的英语和数学知识及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语言的经济原则理论为依据,以《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中新闻标题经济手段的使用频率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英文报纸新闻标题中经济手段使用的异同、成因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从1952年到1984年《人民日报》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结果发现报业媒体《人民日报》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的倾向性发展和变化,表现为亲苏反美、反苏反美、反苏亲美和以我为主4个阶段。从中得出:《人民日报》对奥运会的报道主要取决于中国对奥运会的态度变化,这其中政治方面的考量是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奥运背景下,《泰晤士报》对中国的关注显著上升。《泰晤士报》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态度是客观的,但偏见依然存在,倾向性比早期更为突出。《泰晤士报》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变迁表现为"去政治化",政治议题的比例大大减少,经济议题报道量居首位。在报道方式上更加注重策略,针对性加强,对华政治报道的倾向性表达更加隐蔽。  相似文献   

10.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视角出发,以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分析工具,选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2016年6月15日刊登的金融新闻“MSCI Delays Adding China Stock to Emerging Markets Benchmark”,即MSCI明晟集团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新闻报道事件作为语篇分析范例,从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出发,从三大语言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层面入手,试图从及物性结构、词汇句法选择、语气系统、直接引语等角度分析该报道如何使用语言操纵策略体现其意识形态及其政治经济立场,以期为后续国内读者阅读外媒金融类新闻提供借鉴参考,增强批评性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时代》周刊中国援助菲律宾海燕台风的相关报道为语料,运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过度词化、重新词化、选择性真实和意识方块对新闻标题和主要新闻事件所建构的中国负面形象进行了分析,指出意识形态分歧、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国家利益决定了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中国负面形象建构倾向和报道偏见。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对苏联体育的报道自然成为中国媒体国际体育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为主要方法,对冷战背景下《人民日报》的苏联体育报道进行了阶段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伴随着中苏关系从同盟加兄弟、到分裂与对抗、走向“正常化”的演变,《人民日报》的苏联体育报道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在意识形态认同阶段(1949—1965),《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体育事业发展、苏中体育交流、苏联参与国际赛事、苏联运动员创造世界纪录,并从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理想三方面积极建构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在意识形态斗争阶段(1966—1980),《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在体育领域的“勾结”、苏联在国际体坛的霸权行径、世界各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等,以达到批判苏联“修正主义”路线、“霸权主义”政策的目的;在意识形态淡化阶段(1981~1991),《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侧重报道苏联参与国际赛事、苏中体育交流、苏联打破世界纪录,呈现出尊重事实、客观报道、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主位结构是语篇功能的重要部分,对篇章的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前人对新闻报道的主位结构研究主要侧重于不同语场或语旨方面,而在不同语式方面的对比研究则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新闻报道某一特定语场——科技新闻英语在两种不同语式广播和报刊中的主位结构特点的异同。研究应用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别对2009~2010年美国《纽约时报》、标准《美国之音》和慢速《美国之音》的科技新闻报道的主位结构,从多角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并对其特点、异同进行了深层次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以2004年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报道为切入点,从核心团队、核心内容和核心受众三方面,比较分析《体坛周报》、《足球.劲体育》和《南方体育》这三家当今中国知名体育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并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曾风靡一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2012年也因此被《纽约时报》称为“MOOC之年”。本文以榆林学院为例,对MOOC 理念下网络视频资源课程教学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1992年发表于《纽约时报》继而风靡全球的通俗爱情小说。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最终回归家庭而大加赞扬,然而,对于她如何作出这一选择的原因却众说纷纭。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弗朗西丝卡的复杂心理进行解析,在探求她作出选择的原因的同时,更期望对当今普遍的婚外恋现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远东报》是沙俄在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创办的唯一的一家中文报纸,随着沙俄势力的不断扩张,《远东报》不遗余力地宣扬和维护沙俄的利益,政治观点极为鲜明,但《远东报》对中国国内一些政治斗争的报道有时是客观的,如对五四运动连续从正面加以报道。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藏文版和汉文版2010年—2013年每年3月份的涉藏报道进行研究。通过对藏汉文版涉藏报道内容的分析,探索《人民日报》双语传播语境下涉藏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慈悲》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新作,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最佳好书"之一。莫里森的作品发表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国内外的文学评论者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莫里森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从散居族裔批评的角度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可以为莫里森小说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也可以与其他视角研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20.
以2005年12月16日至2006年1月18日期间《足球》报推出的系列专题报道《中国足球人口调查》为研究对象,对报道的背景(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报道的特点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提出了报道中的缺撼,对于类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