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作中经常遇到家长问这样的问题:孩子做事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看书,画画时一会要喝水、找东西吃,一会又看电视、玩玩具。担心这种状况会影响人小学后的学习,不知道该怎样使孩子学习时注意力能集中。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学前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是常见现象。这一时期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也即家长关心的注意力,则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因此,孩子对于一件事的注意力大概只能维持在十几分钟。一旦原来的事物对他来说不再新鲜,或有更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09,(6):138-138
如果希望孩子集中注意力,就不能总是去打断他自然发展的注意力。 有很多家长来找我咨询,问题是孩子学习时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有的孩子才上小学,甚至还有幼儿园里的孩子,是老师要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因为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3.
王燕  刘国磊 《幼儿教育》2012,(35):14-15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所有父母都非常重视的,很多父母平时都会学习一些先进的育儿理念,但是,纸上谈兵和现实生活是两码事,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有时还会步入误区,下面五类家长做不得。误区1:成为孩子"利用"的对象"妈妈,给我梳个小辫子吧,谢谢!""妈妈,让我再吃一颗糖吧!谢谢!"  相似文献   

4.
我儿子今年上8年级,这学期开始厌学,不学习,只对玩游戏感兴趣。看着孩子沉沦,我这个当妈妈的心里很难受。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再迷恋游戏,用心学习呢?刘秀英:游戏之所以被许多家长痛恨,是因为家长们认为游戏占去孩子的学习时间,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了  相似文献   

5.
夏红恒 《师道》2006,(1):16-17
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在我看来,孩子的学习风格可以分成四个类型:认知型、模仿型、逆思型和开放型,每一个类型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这些个性是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决定的,家长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这些个性,并顺着个性引导孩子,让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以朋友方式对待认知型孩子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他在平时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争辩,喜欢追问事情的来源,学习比较主动,但比较固执,常常不理会别人的感受。这类孩子比较适合美式教育,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  相似文献   

6.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要让积极的一面在孩子身上奏效,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做到这一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走入误区。其表现为: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的。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研究》2011,(7):57-58
我和我妻子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很大分歧。孩子刚开始上小学,我妻子就想周末让她到少年宫参加学习辅导班。孩子自己不愿意去,我也认为应该让孩子多玩,但说服不了孩子的妈妈,应该怎么达成一致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超前教育得到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超前教育对于大多数儿童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从加重儿童学习的负担,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影响校内课堂效果和弱化人格的培养四个方面来分析。建议教育者和家长要慎重对待超前教育,不要为了孩子成绩的暂时提高,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泯灭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要让积极的一面在孩子身上奏效,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做到这一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走入误区。其表现为: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的。其二,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  相似文献   

10.
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学生常见的学习障碍,也是家长和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家长和教师会用讲道理和做行为训练两种方式,尝试让孩子告别分心、提升注意力,但往往效果很不明显或者容易反弹,家长和老师的过分关注还会加重孩子分心的情况。将元认知干预技术用于小学生注意力训练,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原理、简化放松训练;借鉴艺术治疗的方法,设计情感组织者和程序,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能完成、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之友》2013,(Z1):53
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教育上采取的是孩子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以为学习跟补充人体维生素一样),最多的时候,竟然请了所有课程的家教。目前在辅导孩子教育上的钱不下十万了。孩子现在读初一,成绩听说是倒数五名以内。看来家长平时忙于生意,钱赚了不少,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却认识不够。家长找到我时,谈话很直接:"我听说你教孩子很有一套,只要让孩子学习好,收多少钱都不是问题。"我和这个家长解释:"孩子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比如,孩子现在对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心理上对学习的抵触度到底有多大?在方法上有没有持续改进的地方……"家长说:"你也别跟我说这些大道理,就告诉我,通过你的方法,能不能让我孩子学习好起来?""不能!"我非常肯定地回答。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一直提倡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主动学习.其实就是让孩子自主学习。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效,并且要抓住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生性顽皮好动.注意力不稳定。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趣味性,吸引其注意力,让孩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好以几个方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希望他能够尽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作为父母,我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宇明妈妈孩子即将开始正规的学校教育,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  相似文献   

14.
彭莉 《广东教育》2007,(5):10-10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今许多家长为培养孩子的礼仪,贵族气质,不惜花几千元让他们学习高尔夫球,但是这些家长们却忽视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法则:礼由心生,贵因才现。  相似文献   

15.
高美华 《现代家教》2000,(10):22-23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一、教孩子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些孩子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因为不会学习,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有的孩子上课不知怎样听讲,不知怎样记笔记,等等。方法不得当,学习自然不会有好效果。因此,要  相似文献   

16.
刘霞 《生活教育》2012,(19):77-80
刚开学三周时间,便接到不少家长的咨询,有说孩子对新环境不适应,不喜欢新老师的;有的问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校外辅导班;有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的……归纳起来会发现,这些家长反映的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位母亲和我说:"我每天下班之后,主要任务就是陪孩子学习,看着他做作业。前天晚上,我到小区门口买点水果,前后离开大概10分钟,回来发,  相似文献   

17.
缪舜 《教学与管理》2002,(11):39-39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目的。家长座谈会发挥出最大功效,表现为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家长的教育艺术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座谈会本应是使学生、家长、教师都有所得,而现实中呈现出的却是家长不愿参加,孩子怕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为召开家长座谈会煞费苦心、收效不佳的境况,为何如此呢?  相似文献   

18.
《中华家教》2012,(2):6-12
有人曾经笑言,家长是一种职业,它不经过考核就可以上岗,而且永远不会因为考核不合格而下岗。为人父母如果仅仅是把孩子养大,那只是类似于动物的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在现代社会。要把孩子养好,家长就必须进行学习了——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学习力培养对小学生非常重要.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切入点应该是培养学习能力.在学习能力中注意力是学习毅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小学生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毅力,从而提升其学习力.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为生理方面的、病理方面的、环境方面的以及家长教育方式方面的.要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都必须做出针对性的回应,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和策略.教师的设置情境,寓情于境;语言激励,寓传于心;科学训练,寓动于行等策略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长的不陪读可督促、不打扰可巡视、不拖延可定时、不打骂可引导等策略与学校达成一致,共同促进孩子注意力的提高,为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20.
刘永花 《成才之路》2014,(21):34-34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部分学生成绩较低、素质教差,很多还是问题少年。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比那些所谓的优等生需要更多理解、需要更多支持、需要更多的“爱”。对于他们的“差”,我们更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一、家长多“爱”他们一点点 近年来,周围的家长都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从小让小孩多识几个字,多背几首诗词,会做多少道数学题,认为这个是最为要紧的。多少年来,家长对智力教育也重视了,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训练班等。家长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识多、成绩好,谁不希望孩子聪明啊!但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个别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延续,而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便会失望、抱怨,随后加之孩子的便是冷眼、辱骂、甚至是责罚,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就会找个出VI去释放,许多孩子的“差”就源于学生家长的“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