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含义。语文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语言系统和规则的学习,又包含言语行为的训练和言语作品的学习。语文教育就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中国语文课程教材要体现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特点;中国语文教学应按照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研究者呼吁语文教育要回归本原,这似乎是说当今的语文教育出了问题,需要倒退,需要回归。如果不能认识语文教育的本原到底是什么的话,谈回归本原可能就是一句空话,不妨从教育的本原来寻找语文教育的本原,还真是一条捷径。教育的本原是什么?教育就是"以德育人"。由此推究语文教育的本原,语文教育就是"以文化人,育人为本"。既然认识到语文教育的本原是"育人",接下来需要弄清语文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研究者呼吁语文教育要回归本原,这似乎是说当今的语文教育出了问题,需要倒退,需要回归。如果不能认识语文教育的本原到底是什么的话,谈回归本原可能就是一句空话,不妨从教育的本原来寻找语文教育的本原,还真是一条捷径。教育的本原是什么?教育就是"以德育人"。由此推究语文教育的本原,语文教育就是"以文化人,育人为本"。既然认识到语文教育的本原是"育人",接下来需要弄清语文教育的内容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界定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果将"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2014年秋季,上海市教委对小学教育明确提出了"回归教育本原"的要求。为此,我们经过半年的酝酿,从本期开始开设"语文教学名师谈"栏目,邀请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金哲民以连载的形式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以此引发读者对"回归教育本原"的关注和探讨。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规律的。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育中的一部分同样有规律,同样会受到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制约。之所以提出遵循规律,是因为教育是一项极其崇高的事业,是神圣的,是有规律的,教师在对待时的态度要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只有遵循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的语文教育,经历了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再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的过程。所谓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是我对"语文教育"在认识上和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2011年底,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上海市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9家单位联合为上海语文教学界的符号性人物黄玉峰举办了从教45周年语文教育研讨会。几十年来,黄玉峰老师的名字和他的"大语文"教育观一直与中国基础语文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从上世纪80年代的"还我琅琅书声",到90年代的"文化学旅",再到本世纪初的"教学生活得像个‘人’",黄玉峰始终将"读书做人"放在语文教育的中心。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些问题是黄玉峰"大语文"教育关注的核心所在。几十年间,黄玉峰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视野迎来了一批批稚嫩的学生,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艺术培育了一批批有文化、有思想、有灵性的现代公民。在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文化内核的时候,在多元文化剧烈地激荡校园的时候,在碎片化思想漫溢孩子们的头脑的时候,在工具理性以最功利的方式植入孩子们幼稚的应试思维的时候,我们借各方专家学者对黄玉峰语文教育进行研讨之机。剖析当前语文教育的症结,助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马兰兰 《语文天地》2012,(24):35-36
语文教育承载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一些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地理课、生物课,大量非语文元素涌进语文课堂,淡化了语文的原有味道。其实,语文就是语文,让语文课回归本原,使其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何谓"语文味"?"语文味"理论创立者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味是指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  相似文献   

8.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指出,“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做学问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因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语文教育而言,它的本原在哪里?依我看。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语文教育的本原在人的“心根”。从心根上用力,才是旨归本原的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小学语文教育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涌动着一股巨大的改革浪潮。十年来,语文教育领域各种问题的争鸣为语文课程建设提供了民主参与的平台,不断推动语文学科建设向公开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一、语文教育"百家争鸣"的背景探析当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无疑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展开讨论,免不了产生思想碰撞、观点交锋。学术争鸣成了语文课程改革中一道新景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与实践语文教学的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以"全语文教育"的理念拓展与深化改造与变革的范围,切实落实"课标"的要求。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力倡"大阅读",改变只读一本教材的语文;二是力践"日写作",改变只做大量习题的语文;三是力主"思课堂",改变只有听讲与记录的语文;四是力为"微课程",改变唯有第一课堂的语文。四个层面有机融合,让语文教与学回归常识,呈现本原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潘利萍 《江苏教育》2012,(27):57-59
一、中职语文教学之功能定位"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在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中,语文课只有更鲜明地使所有人认识到自己的"作为",才能确立自己必须存在的地位。(一)生活之于生存语文是人文综合学科,重在文化教育、人文教育、言语人格教育。潘新和主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中指出:学习语文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的需求,学习语文有益人的身心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倾向的研究。语文教育倾向指的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出现的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这些倾向从最深刻的意义上看,是语文教育的一些历史积弊在新的条件下的恶性膨胀。它的实质是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在很大的程度上会消弭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本内涵。这些倾向主要表现为语文教育既被"功利主义"所遮蔽又被"非语文化"所消解还被"无效教学"所扼杀。这就需要我们施教者从多方面去认识它、了解它、研究它,以期找寻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坚信:生活处处皆语文,篇篇即是好文本。只要是文学的东西,小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大小"说明书",大到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名著,它都一定有可让学生"吸收"的语文元素。其实,小学生具有天然的言语生命力,只要"温度和营养"适宜,这种生命力就会自主舒展。作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则是让学生的心灵真正浸润到优质的语言文化元素中,实现有效的语文教育。"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元素,提升学生素养"理当成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承担着母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双重任务,用言语文化来分析语文教育的复合性特征,确立言语文化的语文课程观,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反思当下语文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需要回归,其本原应是"简单教语文",阅读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亲近",领悟语言美,感受文本内涵,在语文教学中,简而精、简而丰,简单而厚实。  相似文献   

16.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一些教育教学思想和观点,并设专章探讨"语文教学法",这时当代语文教学实践仍然具有积极的价值和启示。如"通过实践去学"、"从熟悉的题材入手"、"教学是点亮的艺术"等,其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言语性"、"情境性"和"对话性"的特征。坚持语文教学的独特个性,将语文教学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聚焦语文教育规律的探讨,关注教学效率的提升,回归到"真"和"实",是开展语文教育研究的起点与归宿。语文教学的主体是侧重言语形式的探究;语文教学要指向历练自学,要强化教师主导;语文教学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融新。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从人文的角度来阐释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敏锐的人文知识的简单模式。语文教育要又好又快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目标,即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真",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语文教学经历从经学到单独设科的国文、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到1949年革命语境中的"语文"、再到言语(语感)教学的种种变化,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目的从侧重"思想教育"向侧重"言语能力培养"的变化,思想教育也从语文教学目的变为附带功能.这种变化所具有的曲折过程,是与文化现代化变迁的曲折历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身心的疲惫和痛楚"。语文教育可解决心理问题。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要担负起信仰教育的使命。教育学生爱自己,爱母亲,爱母校,爱故乡,爱国家。如果丢掉后面"四爱",只剩狭隘的一"爱",不是真正的人才。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