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发展是课程发展史中的重要方面(内容),也是当代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重要(主导)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有着深厚的教育思想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自发展以来,颇有影响的、代表性的主要课程模式有“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以及“人本课程”(Humanistic Curriculum)等。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发展对推动今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教学的宗旨是实现“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当前,材料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材料类专业课程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材料结构基础与应用是材料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以该课程为例,结合该课程理论性强、量子力学基础知识点繁琐等特点,对思政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并探讨了材料类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是高等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外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调研,发现“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提出确立同向同行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提高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1992年秋季,原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谭程计划》,对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进行了规划,构建了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作为“课程”提出来既无大纲.又无教材和教参,该如何实施?“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有什么区别?落实活动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这些必须面对的问题引起我们的思索与研究。我校经过近四年的探索与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应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协同育人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还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思政课程不被重视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普遍偏低,支持体制不完善和评价标准缺乏等。推进二者的同向同行,必须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同向同行中的地位与作用精准定位,以重点突破和分类推进为原则推进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开发,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构建教育共同体,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从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领域出发,把握“四个原则”,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本科院校“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提出了“获取式”、“互动式”、“仿真式”等有效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山脉模型”、“课程与教学论的‘椭圆焦点’模型”、普通课程与教学论和分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圆锥体”堆积模型关系图,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主题。“环境教育”已经是教育界不可不面对的重要环节。怎样将“环境教育”融入成人教育,正是本文所讨论的主要内容。笔者从环境、环境教育、环境教育课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行在成人高校设立“环境保护”类的单立课程进行讨论,强调了在广播电视大学中设立“环境保护”课程的易教性和必要性,概括地阐述了设计环境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路,简述了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为进一步展开“环境保护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前,省属涉师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教育专业课程门类过少、教育专业课程地位不高、教育方法类课程明显缺失、教育实践类课程设置不合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本着“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统一及“通才”与“专才”相统一的教师培养目标,理应依据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并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并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并重、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重、素质课程与应试课程并重等课程设置原则,构建涵盖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及教育专业课程等三大课程模块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章以烟台职业学院“船体建造工艺”课程为例,分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并在“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育人教学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物化”现象的出现源于鲜明的物质、经济利益交换的社会根源,也源于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观念的教育根源。彻底消除体育课程中的“物化”现象所需要的是“人化”思想的重视与倡导。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是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关系,思政元素可以分为思政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三类,它们蕴藏在各类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是:政策保障,全员参与;转变传统观念,内化思政意识;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设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程思政回头看。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注意点包括课程与课程之间“打架问题”、课程思政”标签化”问题、课程思政“信息孤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课程思政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使命,教师是落实这一使命的主力军。同时,教师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追本溯源,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与课程思政的根本使命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这一双重使命在理论上完全契合于“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在实践中落地于“怎样培养人”。在课程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构建课程体系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何昌岳 《阅读》2023,(39):58-60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这一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出彩,属于“被埋没的金子”,还存在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如何能让这块“金子”破土而出?在宏观层面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加大监管和督查力度;在校本层面上,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此,本文着重从学校实践的层面,研究和探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院校近10年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近10年来本科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研究的文献回顾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在梳理的基础上,对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范式、涉及内容和主要观点进行的分析讨论。结果,1)“专业培养目标”实质内涵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的有机结合是专业方案建构的重点,应当更加看重“专业培养方案”的前瞻性;2)专业培养方案的主体是由“知识体系”、“知识领域”和“课程”三部分构成。从知识的角度比从传统的课程认识和建构专业方案更贴近真实,更务实;3)师资队伍的水平,课程的质量是专业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的基础。抓住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课程的质量就等于抓住了专业建设的灵魂。结论,现有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发展已由“整体结构”设计为中心转向“课程建设”为中心,且课程内涵的确定、教材对课程的表达和教师对课程的演绎将是课程建设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OC平台的“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板工艺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特色课.为了推动该课程的数字化建设,开发了“人造板工艺学”MOOC课程平台,并引入“MOOC+课堂”混合式教学方法,将网络教学的便捷和传统教学的启发相结合,改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从案例教学的角度对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层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思路、建设原则、建设过程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教学实战,分析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库的运用途径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库为教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来源,又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9.
“三全育人”视域下,美育如何赋能课程思政建设是美术院校育人的关键问题。美术院校美育赋能课程思政,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育人思想,有利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美术高等教育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院校美育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存在全员育人主体对美育、思政认识不足,全程育人课程与美育、思政结合不紧密,全方位育人美育、课程、思政协同体系不健全等“三全育人”不全问题。应探索美术院校美育赋能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包括:树立全员“美育+思政”育人理念,形成全程“美育+课程”思政育人过程,构建全方位“美育思政+”育人体系。将美育结合课程思政,推进美术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目前高职课程设计模式无法适应高职课程改革步伐问题,以高职“Photoshop CS6平面设计”课程为例,按照“六步四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阐述高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新思路,从方法、技术层面为高职院校的课改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参照,为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具有普适性、操作性的“轨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