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中被关注的理论话题,而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更是其中焦点.不可译性主要表现在双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实例探讨英汉互译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语言表层功能和文化差异的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可译性问题,并把不可译性区分为绝对不可译性和相对不可译性,语言的认识表达功能与美学功能引起了绝对不可译性,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乃是相对不可译性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郑秀峰 《文教资料》2006,(12):178-179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译现象。本文主要探讨文化差异所引发的不可译性,它主要表现在文化词汇空缺、指称词语义文化冲突和语用意义冲突等方面。进而指出运用“洋化”和“归化”手段是变不可译为可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独具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差异,使英汉诗歌互译不可避免存在不可译现象。本文分析英汉诗中的不可译因素,提出解决不可译性的思考,认为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对不可译因素进行再创造性翻译。  相似文献   

5.
英语隐喻的翻译具有可译性,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翻译产生了可译性限度。就语言的不可译性而言,独特的语言形式是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语音、语义、词汇中的文化差异制约了隐喻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6.
麻欣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170+172-170,172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构成、文化、语法以及思维方式等层面存在着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不可译的现象,汉译英准确与否直接会影响到信息传达的效果.本文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层面简述了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探讨了如何对不可译的词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特色词存在相对不可译性。民俗文化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外宣翻译中处理不当将出现文化内涵严重流失的情况。不可译性主要源于语言特征、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不可译性是相对的,文化意蕴的流失可以通过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补偿。该文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从文化差异视角探讨如何降低受众文化接受难度,减少文化意象流失,并提出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以改善民俗文化外宣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导致汉日两种语言对译不可能完全准确地传达信息。本文通过分析汉日语言对译在字音、字形上的翻译局限性,译语丧失源语的语感以及目标语中的文化空白现象,认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社会现实差异、思维方式差异以及古代跨文化交际的闭塞,是导致汉日对译存在局限性、不可译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英语习语既是西方语言的精华,也是西方民族文化的瑰宝。由于中西方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译者在把英语习语转化为汉语习语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可译的现象。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可译称为相对不可译。文章研究在英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因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相对不可译现象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向来为翻译界所关注。由于语言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古体诗英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本文以古诗《清明》的几个英译文本为个案,分析了古体诗中英文表达的差异,探讨了中国古体诗意境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英汉习语存有相似性的同时亦有差异,于是在英汉习语互译中产生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现象。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语言的意念功能决定了习语之间的总体可译性,语言的文化功能造成了习语的相对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则使习语产生绝对不可译性。了解英汉习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利于更好地使用英汉习语,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共有的东西无所谓交流,相异的东西才有交流的必要。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既构成了人类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同时也构成了交流的障碍。因此,在翻译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可译现象。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探讨了语言不可译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是翻译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对文化负载词不可译的分析,讨论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认识不可译的因素及其影响,有助于在翻译中采取恰当的补偿策略,有效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词义空缺与文化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化的差异导致了词义的空缺,而词义的空缺又导致不同化间的某些不可译现象,给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带来了巨大困难。本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观点出发,以英语和汉语为主要对比对象,从符号意义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化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文化的不可译性。如何突破这种不可译性,并使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走失量减少到最小,是所有翻译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文章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文化的不可译特征作了简单的归纳,探求其不可译的根源,并给出了针对这种不可译特征的应对策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习语是从人民口语和经典著作中提出来的语言精华,是历代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语言中的瑰宝。习语体现其民族的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无不给其民族语言留下深刻独特的烙印。本文试图利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英汉习语在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然后进一步探究在这种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可译性及翻译的准确性。笔者认为文化的不可译性可向可译性转换,但应注意习语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时也映射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因而,在英汉互译时往往会造成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文章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英汉互译中可译性存在的障碍,建议翻译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清除障碍,变不可译性为可译性,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不可译性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的。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文化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文探求了文化不可译及其根源,对文化的不可译特征作了例证分析并给出了应对策略,进而指出当今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英汉互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性将会更多地、在更大程度上朝可译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