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作用关系,致力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两者的融通需要置入“一”与“多”、“分”与“合”、“红”与“专”的辩证关系之中。在“一”与“多”的关系中,阐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的实践要求;在“分”与“合”的关系中,说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的理解视角;在“红”与“专”的关系中,透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色彩     
章武 《新读写》2009,(7):28-28
“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在两位作者笔下,城市也并非只有一种颜色,他们眼中的城市,一个“明快、热烈、奔放”,一个却“是一座设有色彩感的城市”。站在不同视角、怀着不同感觉,两篇作品对城市、都市人和色彩的刻画及领悟都有独特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网红时代的“网红餐饮”对高校后勤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红餐饮”具有多样性、差异化、个性化、视觉化与智能化的特征。网红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餐饮服务凸显出服务内容单一、文化元素缺失、育人功能薄弱、信息技术滞后等弊端。高校引入“网红餐饮”既要利用其“当红”之处,也要重视其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文化内涵,笔者通过举例,从“汉语和英语中‘红’共有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相反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独有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相似与不同的文化内涵,为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英汉颜色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史学家古列维奇正确地指出,巴赫金抛开中世纪的整个文化语境,把下层文化与上层文化截然对立起来,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彼此渗透,对狂欢节文化意义的阐发存在夸大之处。但是,对狂欢理论而言,这类缺陷不是根本性的,该理论并不是“神话”与“谬论”。实际上,巴赫金与其对峙者采取了不同的史学视角,围绕狂欢文化观念是否站得住脚的争论,与其说是谁掌握了“史实”的争论,倒不如说是从什么视角选取、甄别与释读史料的史观之争。巴赫金的多学科交叉视角及敏锐洞见,提供了活跃学术灵感的启示,为史学开辟了民间狂欢(笑)文化研究课题,其亲近底层生活感受的立场、伸张大众话语权的勇气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7.
从课程模式的视角解读“MOOC”,cMOOC与xMOOC因有鲜明的模式主题、特定的课程结构与功能目标、相关的支持系统与适用环境等要素,具备了构成典型课程模式的特征;从具体课程模式的视角解读“MOOC”,cMOOC模式与过程模式有互通互融之处,xMOOC模式则与目标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对于课程模式视角下的“MOOC”优化,需从“cMOOC是巨量个体在自由通信过程中产生的超级智慧”出发去评价与优化cMOOC、从“xMOOC实现的是团队对团体即多人对多人的传播”出发去评价与优化xMOOC.  相似文献   

8.
文化诗学是从诗学与文化视角透视历史片段的共时性研究;文化研究是对文化的专门研究(尤其是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文学视角;文化批评是从文化视角对文学的批评研究。三个范式之间在关涉文化与文学方面有兼容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许多可区别之处的。然而国内学界对三个范式的应用有许多误读误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着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和文化心理状况。在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红”与“red”在联想意义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本文以《红楼梦》中“红”的使用及其翻译为主要语料,辅以汉英语言中“红”和“red”的惯用短语搭配,对比归纳出其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红色”在汉文化中寓意颇丰,与之相关的词语多为褒义,这与西方以贬义为主的“红文化”反差甚大。探索与“红”相关词语的英译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独特的红文化,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孟子“民本思想”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先秦政治思想中,有着优良的"民本主义传统",尤其以孟子的贵民思想最为鲜明。认为从传统廉洁文化的角度出发,先秦的"民本"、"贵民"思想可以转化为对掌权者的外在要求和价值准绳。据此,有必要将民本思想作为廉洁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清廉政治提供坚实的价值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论文疏理了关于"国学"的几种不同定义,认为要恰当地定义"国学"、了解"国学"的基本内涵,首先应确定"国学"的核心对象与核心观念。与目前的主流观点不同,文章对"儒学为国学核心"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先秦主流学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四家主要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明确此四家为"国学"研究的核心对象,而在这四家之中,道家为体,"天道"是其核心观念;三家为用,但三家的"人道"主张与倾向各有不同,因而彰显出不同的人文色彩。先秦之后,融合道、墨、法、阴阳等各家而成的儒家遂成一家独尊之势,成为先秦之后中国古代庙堂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形态乃至民族特征的丰富性,仍然离不开其他三家持续不断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国学"的核心,才能全面理解儒家的发展变化,进而准确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理性和智慧的积淀,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科学把握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现实境遇,用辩证扬弃的态度进行综合创新,其意义和价值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从上海"亭子间"的恶劣物质生存环境中产生了左翼文化人群体的青年文化,即带有边缘性和激进性的"亭子间文化"。亭子间文化相对上海文化既具有接受性、继承性因素,又具有反抗性、冲突性因素,并通过30年代左翼青年文化人的社会交往的两面性体现出来。亭子间文化在上海城市生活语境中产生、发展,又与上海城市气氛融为一体,它有着以上海文化为背景和参照系的一面,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它在上海文化系统中的青年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5.
“美文”对我国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现代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传媒的兴盛,促进了“美文”的传播;而“美文”也在文化普及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刮面"是沿河地方土家族最独特的礼品,是人们往来结交和赠送喜礼的重要物品。通过"刮面"的生产过程,介绍"刮面"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针对"刮面"文化正在遗失的现状,提出了对"刮面"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那达慕”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标志性内容和重要载体。蒙古族“那达慕”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古时“那达慕”是蒙古族民族维系和平的重要手段,现代“那达慕”是蒙古族对体育功能和价值观的诠释。对“那达慕”这一传统体育文化要合理保护与利用、科学开发与传承,在保存原生态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效益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以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文化精英主义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三个阶段,对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进路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对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茶文化是指广义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从"荼"到"茶"可以见出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博大精深;审美意蕴就是审美对象里面所包含的理性内涵。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感性显现。茶文化的审美意蕴是茶德精神的审美性内容和形象性表达。茶文化活动的媒介、形象及其意象、情境等,无不包含着茶文化精神和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意蕴从静、和、雅三方面获得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20.
校园体育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任,本文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