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创新驿站建立的借鉴及应考虑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寿生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4):385-387,407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我国提出了创新驿站的建立问题,其中涉及如何建立区域性创新驿站。为了给区域创新驿站建立提供支持,文章对欧盟创新驿站和我国上海创新驿站的设立模式及运营管理进行了分析和借鉴;并提出在区域创新驿站设立时应注意创新驿站定位、网络框架、服务思路、实施主体、网络建设实施、网络兼容性和技术经纪人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创新驿站中科技中介项目特性浅析及其风险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概述了创新驿站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归纳、分析了创新驿站中科技中介项目的主要内容及特性.从项目风险管理角度出发.以工作流程为依据,将创新驿站中科技中介项目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再以工作分解结构图为工具,对此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予以识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创新驿站是在借鉴欧盟创新驿站的成功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也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系统。文章以创新驿站云南基层站点为例,结合省情和站点自身条件,在站点的功能定位、工作内容、服务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并对建设站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的5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创新驿站在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创新驿站评价也成为国外科技政策、技术创新以及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笔者分别从创新驿站站点和网络两个方面对国外创新驿站评价研究进行评述,最后指出评价研究的启示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欧盟创新驿站的建设起步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我国创新驿站的建设借鉴于欧盟,文章通过对欧盟和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概况的分析和对比,概括出中国和欧盟在创新驿站建设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我国实情提出了建设创新驿站需要注意的4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对创新驿站和技术转移中介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学者和企业家重点关注创新驿站对技术转移的直接影响,却忽视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最终导致创新技术转移率较低.为弥补这个缺陷,本文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入技术转移研究中,以北京、青岛、南京和上海四个城市科研组织、中介转移组织、创新驿站和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对179份有效调查问卷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对创新驿站与技术转移之间有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即创新驿站对技术转移的影响是在信息技术中介作用下实现的.该结论对创新驿站和技术转移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科方  许沛华 《情报杂志》2012,31(4):202-207,184
创新驿站网络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现有文献仅限于创新驿站的案例分析、运行模式、评价方法、标杆管理、经纪人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驿站网络研究并不多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首批32个创新驿站形成的组织间网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网络的密度、中心度和派系,揭示创新驿站网络的结构、属性与特征,总结中国创新驿站运行的经验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创新驿站是一种新的技术转移范式。最近几年国外创新驿站的研究动态表明,在运作方式上,创新驿站已从"科层制"向"分布式治理"嬗变;在组织形态上,创新驿站正向创新驿站网络升级。可以预测,创新驿站的网络化与分布式治理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曹辉  卞艺杰  孙武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31-1736
创新驿站作为当前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中实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平台载体——即为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提供支持性服务,其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所体现出的创新技术资源跨区域的高效配置作用已得到欧美等国和我国的高度认可和应用。在深入分析现有国内外主流创新驿站运行模式与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创新驿站的经济学特征,发现其参与主体的多方性与供需关系的互补性与依赖性特征已超出了经典经济学的解释范畴。进而,文章运用新型产业组织形式理论——双边市场理论,对创新驿站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创新驿站运行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结论将为相关部门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和规制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驿站对于加快知识流动与扩散,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创新释站建设由地方发起,已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和推进,形成国家站点、区域站点和基层站点无缝对接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基于中国创新驿站发展现状,以上海创新驿站建设为案例,预测中国创新驿站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当前创新驿站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驿站是一种全新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化科技中介组织。技术评估作为创新驿站挖掘企业需求的重要方法,对企业技术具有重要的评价功能、估算功能和识别功能。系统化的技术评估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三部曲式的结构特征,创新驿站以专业的评估模型和技术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技术评估,为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提供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方案服务。  相似文献   

12.
曹辉  卞艺杰  孙武军 《软科学》2011,25(11):1-4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深入研究了具有立体网状多分站组织结构的创新驿站的运行机制问题。结论表明,只有以总站为"核心"、分站为"卫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创新驿站的网络效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给方吸引到创新驿站这个交易平台上来。  相似文献   

13.
在创新驿站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等问题,影响网络平台实现技术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功能的发挥,更不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现.拟采用网格服务方式,搭建科技创新驿站技术信息资源共享的架构模型,实现网络内部信息的共享,实现各创新驿站资源的无缝衔接,在虚拟的网格环境下,以服务的方式向创新驿站用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完成官产学研中金协同创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需求牵引技术转移的制度安排——欧盟创新驿站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创新驿站是欧盟构建的面向中小企业为主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合作的技术转移网络体系,是一个成功的以市场需求牵引技术转移的制度安排。在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应该积极启动创新驿站建设,摸索建设和运营经验,为最终建立跨区域的创新驿站网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从创新驿站的背景意义、构建模式、运行模式、安全风险、绩效评价、成果推广等方面梳理和评述我国创新驿站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提出不足之处和相应对策,以期对同行研究提供建议,对政府、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部省工作会商制是国家指导地方科技创新、地方服务国家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06年建立以来,科技部对四川省的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科研经费上,先后支持四川省近80亿元;在科技创新上,推动四川省建设1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自贡、乐山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成都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在支撑经济发展上,培育了东方电气、成都地奥等20多家国家创新型  相似文献   

17.
中科院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未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科院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力量的战略布局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近几年中科院与地方共建的研究单元、技术转移平台和科技园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对未来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共建三大创新圈、创新驿站和产学研论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期,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重视离退休老专家人才资源,服务江苏省创新驱动战略的批示,江苏省科技厅经研究决定,支持江苏省老科协汇集相关老专家信息,充实《江苏创新驿站》创新信息资源,搭建老专家人才服务平台。随后,江苏省各地、各单位老科协按照省老科协《关于征集老专家信息的通知》要求,推荐了首批老专家名单,经省老科协审核,现  相似文献   

19.
欧盟创新驿站网络对中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通过对欧盟创新驿站的出现背景、资金来源、运作模式及运作绩效的研究,从科技中介机构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合作的角度,总结出可供中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通过8年探索,根据在孵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差异性,联合其它服务平台和机构,组建科技新型联合体"科技创新驿站",开展"构建二个对接、三个保障、建设六大平台、提供五类服务"工作,为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高速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