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2.
宋本《玉篇》刊行后,在元明清有多种刻本行世。这些刻本有两个源头:一是元建安郑氏本,元明刻本多据此本翻刻。一是据宋版翻刻的张氏泽存堂本(又称"朱序本"),清刻本多据此。总体来看,朱序本优于郑氏本。宋本《玉篇》的刻本东渡扶桑,多被日本人翻刻。从释义、注音、增字及字际关系的标注、设置参考性辅文等方面,可见宋本《玉篇》在编纂上的积极创新,是简明实用型字典的一次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说“非”     
在上古汉语中,“非”字除经常当否定副词用外,还经常用作否定判断词。 关于“非”的本义,《说文解字》释为“违”,是由鸟的双翅相背而会意①。古文中无此用法。《说文解字注》也未分析它的引申义。《宋本玉篇》、《宋本广韵》等都认为“非”有“不是”的义项②。朱骏声分析了“不是”与“违”这两个义项间的关系,他认为:  相似文献   

4.
说“壑”     
《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张公夫人麴娘墓志铭》中的" "为"壑"的俗字。在"壑"到" "的俗变过程中,文字类化起了重要作用。类化分为字内类化和字际类化,是众多俗字产生的重要途径,《集注》中"(頁頁)"和" "也是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字内类化字。  相似文献   

5.
《类篇》是一部以"《说文》为本"的字书,它体现了对《说文》的继承和发展,《类篇》所收《说文》新附字与大徐本之间在释义内容上有同有异,异大于同,这种差异又有"小异"和"迥异"之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徐本《说文》和《类篇》的释义上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不仅是由于各自编纂体例的不同而造成的,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与当时的社会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温莉艳 《现代语文》2009,(10):56-56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诚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逍遥"二字是解读《庄子》的至要语素,也是解读《庄子》的一把钥匙。"逍遥"就是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而相应的,"  相似文献   

7.
今本《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句当在"化居"之前断开;《益稷》"在治忽"历来异文众多,当依《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咏";《益稷》"朋淫于家"本或作"风淫于家";《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汉石经作"天既付命",汉石经"付"为本字,今本作"孚"者为借字;今本《康诰》"殪戎殷",汉石经作"壹戎殷",当以后者为宜;《尚书.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大定"释为"一着戎衣而天下大定"为牵强附会之词,应理解为"一次用兵伐殷而天下安定"。  相似文献   

8.
颜师古《汉书注》共有493条“古今字”材料(包括颜师古本人指认及引用前人指认),可以归纳为211组。逐一分析“古字”与“今字”的字际关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字际关系类型:异构本字、异写本字、同源通用字、同义换读字、古本字/重造本字、源本字/分化本字、分化本字/源本字、本字/通假字、通假字/本字、假借字/后补本字、后补本字/假借字、通假字/通假字、假借字/假借字、异构假借字、异写假借字。  相似文献   

9.
裘锡圭认为《汉书·司马迁传》中"仆又茸以蚕室"之"茸"应读为为"耻"字。此字《文选·报任安书》引作"佴",如淳、苏林解为"佴,次也。"颜师古云:"茸,音人勇反,推也。"今就此三种说法加以考辨,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10.
《玉篇零卷》年代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零卷》清末由日本传回中国,学界从而知道《宋本玉篇》极大改变了顾野王《玉篇》的原貌。但《玉篇零卷》是否原本玉篇?是否如前人所说它们至少是唐代抄书?本文根据此书汉字形体特点和各残卷注文体例的对比及其他文献材料进行分析,发现《玉篇零卷》各残卷并非同一时期,而有时间先后。最早的有可能是南北朝顾野王原本《玉篇》,其余为唐写本。对《玉篇零卷》年代的准确解释,将有助于《玉篇》一系书的研究,进而了解这个时期汉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颜师古(581—64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名籀,字师古。(一作思古,以字行,一说字籀)祖父颜子推是北齐著名学者,精通文字、音韵文字。从现仅存《颜氏家训》可窥见其学术上的高深造诣,中有《书证篇》、《音辞篇》,或考证古音古义,或探求名源,或辩误刊谬,或点明古今字、假借字,大都为精彩的训诂、音韵  相似文献   

12.
帛本《系辞》与《易之义》《要》篇在论说天地概念时,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帛本《系辞》将天地概念分别归置于两大对立统一的范畴系统之内;《易之义》与《要》篇则提出了"三才之道"的范畴系统,将人与天地并称。今本《系辞》与帛本《系辞》也有很大的区别。今本《系辞》中与帛本《系辞》不相契合的文字,与《易之义》《要》所论的"三才之道"范畴系统更为贴近,体现了浓厚的儒家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空符号b lank-sign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初探》的姐妹篇,在前篇的基础上探析了"个际交往"中的空符号。个际交往是最普遍、最不可逃避的人际交往,它包括陌际交往、友际交往、恋际交往、亲际交往,其"间隔"、"离别"、"代沟"等空符号的价值更微妙、更需探究。机智启动"物理距离"、"心理距离"、"价值判定距离"等可操作性程序,有望提升人际交往的境界及效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以从《经济观察报》网站"经济"栏目摘取的近3万字的12篇文章,以及《华盛顿邮报》网站"经济"栏目摘取的近3万字的25篇文章为主要语料依据,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模糊限制语在中英经济类新闻语篇中的语用功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数据结果证明,模糊限制语不仅存在于经济类新闻语篇中,而且还在该特定体裁语篇中有着重要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诗·陈风·泽陂》:"涕泗滂沱。"关于"涕泗"二字,后世往往析言为训,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自毛传而后,鲜有异议,从训诂的角度来看旧注似无破绽,然出土文献为重新追溯"泗"之形义来源提供了可能。今立足《郭店楚简》相关文献材料的考释,认为泣、涕为"眔"一字之分化,泗则为"眔"之异体,义皆为眼泪",涕泗"当属同义连文。  相似文献   

16.
思想研究和文献研究长期以来在《淮南子》的研究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而这部煌煌散文巨著的文学性研究却始终不尽人意,今仅以《淮南子》开篇《原道训》为例进行探究。《淮南子.原道训》作为《淮南子》二十一篇中的代表,不仅在哲学领域深入论述了"道"的本质、"道"生成万物和万物发展的总规律,而且以其篇中多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的举用,铺张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方式的追求,成为《淮南子》诸篇中一颗文采斐然的明珠。  相似文献   

17.
《荀子校释》汇集荀学研究之大成,同时考订是非,解释疑滞,多有发明。但是该书内容繁密,难免偶有疏漏、误释。今摭拾五条,谨献其疑,以补其阙,分别为:"和齐"的"齐"不必改读,"率"字两处误释,"蠲疑"的"蠲"是"■"的借字,"埶在本朝"的"埶"当读为"设","隘慑"同《左传》之"垫隘"。  相似文献   

18.
《周礼注》中62条“读如”类术语最主要的功能是充当沟通字际关系术语,再是拟音兼释义、拟音及释义。在作为沟通字际关系术语的“读如”中又以沟通通假字和本字的居多。而“读若”和“谓若”的功能分别为沟通字际关系;拟音兼释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实例分析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于汉字字际关系的界定与表述。该套教材存在部分概念界定不明晰、表述不统一以及字际关系判断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将通假字界定为异体字、将古今字界定为通假字、将异体字界定为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中《景公疟》篇第四简"■"字的释法有多种看法,通过字形上的对比分析,以及跟传世文献比对总结,得出"■"可释为"肥"字,乃"薄"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