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中学生的文学修养主要表现在文学知识、文学鉴赏和文学表达(用文学手法去表达和用文学体裁去表达),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不断积累主要是指文学知识方面的积累。要想提高文学修养,就必须扎实掌握必需的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王文兵 《中学物理》2012,(12):70-71
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两类方法,两类方法都需要对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进行抽象简化、模仿建模,在此基础上应用物理方法或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物理方法的抽象必须保留原事物的物理本质与意义,研究具体的物理问题.数学方法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物理方法,高度的数学抽象仅仅保留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3.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常常在运用所学物理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去解决众多研究对象和多个物理过程的一类试题中,学生解题结果不尽人意.分析原因:1、概念不清;2、物理过程分析不对;3、受力分析能力差;4、综合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差.  相似文献   

4.
钟穗珠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B07):171-173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问题.是物理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无论是在直接测量还是在数据处理中,都离不开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笔者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有效数字的概念、它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及近似计算等同题谈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中学生产生和保持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是教学中一个现实的难题.如果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能运用艺术手法处理知识,注意情感效应,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而颇具文学色采的语言组织教学,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简称“激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众多同行对物理教学语言千锤百炼,推出大量的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极具文学色彩的好范例.笔者收集汇总了部分资料,就其“激趣”作用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势是学生在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学生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思考问题所表现出的思维倾向,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思维定势能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方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用于学习和理解新的物理知识,解决新的物理问题.消极的思维定势则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思考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物理学和文学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合理贯穿文学教育来展示物理规律,将产生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相似文献   

8.
第4回 实验数据精确为上 电路设计情境最佳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探究和发现物理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实验数据是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9.
脱离情境的文学知识是“固化”的、抽象的知识,脱离主体情境的文学知识是没有”人气”的知识,脱离沟通与综合的文学知识是孤立的、缺乏活力的知识。文学教学要真正有价值,要真正人性化地展开,特别是要真正使学习者自由地、创造性地获得文学成果的滋养,就必须使文学知识形成三重关联:一是将文学知识“置于其发生和应用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之中,回复知识与其所指、发生和应用情境之间的本然联系”;二是将文学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构成的主体情境结合起来,使知识成为学习者动态复杂的智能结构中强有力的部分”;三是将文学知识与其他相邻学习领域知识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10.
刘璇 《考试周刊》2009,(35):189-190
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强调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从英美文学的教学素材、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相关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要使文学学习变得丰富多彩、鲜活充实,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和动力,文学知识的呈现要形成三重关联:一是建立文学知识与其应用情境之间的关联;二是建立文学知识与主体情境之间的关联;三是建立文学知识与相邻学科或领域知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陈琳 《考试周刊》2011,(48):98-99
英关文学教学在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累英关文学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文学素养。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生活的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相似文献   

13.
物理公式是物理概念、定律及原理的数学表达式,是物理学的精华.对物理公式,既要弄清其物理意义,又要知道其适用范围.在学习中,我们如果能对一些物理公式灵活变形,那么,对于物理问题的解答、物理意义的理解及一些物理方法的掌握均会有所帮助.下面简述物理公式变形的两点用途.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世界的发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组织物理教学呢?这个课题是广大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学模式的推出更是层出不穷,不过新课程背景下不管哪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将问题隐藏在情境中,通过预设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几个环节实现物理概念的建立、应用和内化.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实现物理知识的具象化、简单化和条理化,引领学生去探究、去获得.那么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才能抓住物理知识所揭示的物理本质,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高保平 《考试周刊》2008,(21):161-162
知识迁移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普遍性.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指导对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知识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物理课程是随着清末的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的出现而开始的,从目前所有的资料来看初期所开始的还是既有一定的实用性,又与物理关系密切的学科.我国学校中物理学科的正式设定是在20世纪之初、这时,学科意义上的物理教育始于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独立设科后,“物理”科有了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有了较为明确的物理科教学目标、范围、任务和课时分配.从此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纵观清末至建国前的物理课程标准,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科学教育思想和理念,同时对它进行梳理,这对当前我国物理课程改革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学知识,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化的语文知识,它是蕴涵着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一种文化。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时时接触文学知识,如名家名作的简况、地位,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作用,文学发展的脉络、史实……这些知识对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有益的。它可以开拓视野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可以成为学  相似文献   

19.
物理习题中,往往有许多条件不明确地显现,而是隐含在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模型、运动轨迹、函数图象、示意图中.学生往往局限于文字表面的意思,误认为“条件不足”而无从下手.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仔细推敲文字叙述的条件,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等深挖隐含条件.揭示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这不仅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贵和 《文教资料》2007,(14):112-114
工具理性和实用支配下的我国大学英美文学课程必然以文学知识传授为中心。这种知性化扭曲了文学,造成具体人的缺场。出路在于以后现代知识观为引导,实现生存论转向,实现向文学的回归,恢复人的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