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21-125
封建社会中,女子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女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清末民初之时,中外思想交融、新旧观念碰撞,使得女子教育事业有所进展,体现在教会女学为新式女子教育拓荒、留学教育推动女子教育向前发展、女子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等方面。由此,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不断涌现。本论题以梁启超先生笔下的康女士为研究案例,探究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发轫于清末民初,随着教会教育的渗透、西学的涌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撼动了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桎梏。广大女性有机会走出家门,走向社会,逐渐获得独立。我国目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中国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进行研究,将会对我国现阶段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静 《华章》2011,(36)
本文试探析从清末到民初十年间,国人自办女学的历史进程.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安庆的社会变革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相同步。影响安庆社会变革和城市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传统素质、西方影响和政治领导。安庆女子教育产生于清末,既是近代安庆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又是推动安庆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安庆女子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教会女校与自办女学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安庆女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 ,它是中国新式教育兴起的一种征候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谨就清末民初新式女子教育兴起的概况、原因和特点作一简要论述 ,以显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一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际兴起的。其表现就是女子教育开始走出家庭教育的圈子 ,出现社会化、普及化的趋势。最早的女子学校是 1 84 4年由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所派的阿尔德赛女士在浙江宁波创立的。 1 898年 6月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在上海产生。女子学校在 1 90 7年以前增长很慢 ,以后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民国 ,女子学校…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近代女子师范教育孕育而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清末民初女师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同时,它打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等级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对现代女子教育及女子师范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末的中国女子教育,是以基督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附属品,但我们不应忽视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教会女学的产生,改变了清末中国妇女教育的现状,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女子学校。这种影响,显然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  相似文献   

8.
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强调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教会女子大学进入中国的重要社会历史背景。传教士在中国率先创办女子大学的初衷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女性神职人员,以利于更广泛地传播基督福音,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教会大学在发展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方面的开创之功。中国的教会女子大学经历了从"传教机构"到"教育机构"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9.
女子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寒暑表。清朝末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在争议中萌芽;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从两性双轨制到混合双轨制的演变;"五四运动"前,中国政府一直无视女子高等教育;"五四运动"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才真正起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教会女子大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近代浙江女子教育是以基督教传教士所办女子学校为发端。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在客观上传教士创办女学的实践,直接改变了清末浙江妇女的教育现状,并对近代浙江女子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天津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与这一时期女子教育的兴办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女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思想的教育,相对于其他阶层女性,她们的自我意识最先觉醒,故能自觉投身妇女解放运动之中。清末民初天津女子教育的开办,对促进妇女解放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教会女子大学是促进民国时期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华教会女子大学为保守落后的中国高等教育输入了新的教育模式,带来了男女平等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式知识的专业人才。虽然这一时期教会大学对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存有诸多消极影响,但它对妇女解放运动,乃至对中国历史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除传统的家庭教育之外,还有教会女子学校教育、太平天国女子社会教育、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民国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女子教育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从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妇女干部,提高和改善广大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使之为争取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妇女解放做贡献,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督教教会女子大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无论是在以宗教教育为中心,还是在以去神学化教育为目的的发展阶段中,教会女子大学都始终具有改造中国国民精神、促进男女平等、培养女性高尚人格、促进女性全面发展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一巨大的变革中女子教育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中国社会动荡、变迁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其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观点,这对当时社会女子角色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势差出发,论述了中日教育交流对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女子教育实践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论文指出,清末民初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全方位展开对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确立、学制体系的建立、女子教育模式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中国翻译了多部女子教育理论著作。我们选取晚清最后十年里三部译自日本的《女子教育(论)》加以分析,从侧面展示了教育界对国外理论的选择与吸收,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女子教育体系的过程。在三位翻译者中,单士厘的女性身份,则具有鲜明的先锋色彩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贵州的女子教育兴起,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呈现时间早、规模齐、影响广等特点。女子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唤起了贵州女性的独立意识,为女性的精神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女子教科书随着清末民初女子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这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受到了猛烈冲击,但与当时男子使用的教科书比较,无论从教科书编辑宗旨、编辑人员结构及其价值观念和编辑的内容来看,都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