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的讲话,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纪念孙中山先生》是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写的文章,这篇纪念文章是在中国共产党成功引导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对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所作的一次新的全面、科学的历史评价。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文章结合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历史,浅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文章结合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历史,浅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是活生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民族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毛泽东哲学思想民族性的研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更好地发挥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往往为传统的历史结论所遮蔽.但历史事实证明,他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领袖,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斗士,更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历史新纪元。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奠基人。一、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谛在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谛在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所要求和决定的。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固有属性和特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毛泽东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其重大贡献从五个方面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8.
王刚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通过考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历程,论述毛泽东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历史必然性。该书视角新颖,方法独特,问题意识强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论述极具说服力,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一次会议。70年后重新审视六届六中全会,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表现为: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全会实质上推翻了王明路线,开创了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全会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全会集中论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和教育问题,是中共在制度化建设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全会发起的学习运动,不仅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重要准备,还是创建学习型政党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1927年12月瞿秋白《关于武装暴动问题》一文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经1927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文的发展,到1930年5月毛泽东写成《反对本本文义》一文,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初步实现,1945年"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为解决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世纪性难题而撰写的伟大著作,其重大贡献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确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方针和主要方法。但是,该文也存在理论阐述的不成熟和实践中贯彻理论出现决策失误等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为何写"、"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为思路,辑录了毛泽东在诗词创作方面的23则论述,对毛泽东诗论中的创作论,作了初步的梳理和简要评述。作者对23则诗话分别进行了梳理,解读了它们的基本意涵,而且联系毛泽东本人的诗词创作和当今中华诗词创作中的实际问题,对其学理价值进行了阐发。文中提出的16条"启示",对当代诗学理论建设和中华诗词创作或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最后将毛泽东的诗论同前人的相关表述作了简要对比,点出了毛泽东在诗词的继承弘扬和革新创造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进程大致经历了初始时期、发展时期、受挫时期和成熟时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都表现出各自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总的特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进程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相伴随;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与研究毛泽东思想有机互动;客观、公正、全面和深入是毛泽东思想研究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毛泽东自传》为国人所熟知并热销。其出版发行和畅销,源于世人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得益于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更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抗日政策。其出版发行在国内外纷纭的战火之际让世人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红军和毛泽东,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符合广大民众的抗日诉求,也吸引了大批爱国青年读者走上抗日之道,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中的“五四情结”是由个人在历史事件中的感受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五四时期色彩斑斓的社会大变动,对毛泽东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完善也需要对五四运动进行符合时代意义的理论解释。本文认为:五四时代呈现的变革创新精神、民族解放意识对毛泽东等人的影响是毛泽东思想中“五四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而中国革命的需要则是这种情结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是公认的诗人。这样的“四位一体”,使他的政治、军事理论著述充满了哲人的睿智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有不可驳辫的逻辑力量,同时也富有诗人的激情、诗的文采和感染力。同样,在他的一些诗词中,不仅有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大气磅礴,也具有含蓄蕴藉的哲学理趣。他的有些诗词看似“有感而发”、针对性很强“为时而写、为事而作”的“宣传诗”,但因其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就使之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有永久被人们喜爱、诵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从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爆发前 ,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形势 ,深刻论述了党的策略路线和扩大与巩固共产党的方针、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建设、党的思想理论问题等 ,该时期毛泽东所写的一系列著作 ,标志着毛泽东建党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以及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系统思想的基础奠定时期,延安的"文化革命"象征意义非同一般。总体说来,毛泽东延安时期文化领导权思想具备五点特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出发,建构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以战略发展的高度,建设文化领导权理论;以《讲话》为文化思想纲领,形成奠定国家秩序的文本;通过知识分子改造,实现知识分子的有机化;以积极争取和批评教育为手段,获得文化领导权的"同意"。  相似文献   

19.
作为毛泽东思想主要载体的《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留给中国人民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不仅是根据地出版界的一大成果,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播毛泽东思想的一大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选集》的出版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刘禹锡写过不少讽刺诗,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受过刘禹锡讽刺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圈阅、批注刘禹锡的讽刺诗;(二)引用刘禹锡的诗歌;(三)"桃花涛"的影响.毛泽东的忧国情怀和斗争精神与刘禹锡有相契合之处,凶而,容易与刘禹锡的作品产牛共鸣.这表明,刘禹锡讽刺诗对后世的影响除了因诗歌语言的经典性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讽刺精神对后世具有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