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秋红 《文教资料》2006,(21):157-158
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我说你听,你说我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目的就是交流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  相似文献   

2.
汪亭 《湖北教育》2004,(23):12-13
模式名称:小学语文低段“对白式”口语交际课模式使用范围:一二年级“对白式”言语方式的口语交际课所选课例:《打电话》《我们的画》  相似文献   

3.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是指担任特定话语角色的人以口语为主要媒介进行言语交流的能力。在我国语文教学中,习惯于把“听”、“说”分开,采用“听、说、读、写”四条线并行的提法。在2000年修订版大纲中,虽然出现了“口语交际”的提法,但在具体表述时仍是将听说分开。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口语交际的理念得到了加强,明确指出:“口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头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其难度远远大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落实“口语交际”的目标 ,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策略。一、模拟情境 ,激发欲望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 ,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 ,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作为一门课编进了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这样阐释:“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作为一门课编进了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要想顺利乃至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听、说”教学目标为“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交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敞开言语、解放嘴巴,有针对性地进行说、问、答、议、评,美在入境,妙在动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忘却课堂,忘却老师,无拘无束地自由交际,自由表达。在苏教版小语第三册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作了几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我教了二十几年的语文啦,还没听过‘口语交际’的公开课!”这是我最近亲耳听到的一位老教师说的话。其实,“口语交际”向来被广大语文老师所忽略。“新课标”很重视“口语交际”这一板块,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积极探索一些口语交际方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就显得重要了。一、模拟情境,激发欲望口语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很难进行。因此,创设“特定的情…  相似文献   

9.
<正>口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口语交际行为需要通过言语活动和言语实践完成,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杜威在《我们是怎样思维的》一文中明确指出:"学习语言,需要活动,需要训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口语交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一、口语交际活动的情境与调控在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设计中,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俄语大众化/демократизация/既是发展着的进程,也是存在着的现实。其主要特点是:现代俄语中沙龙规范语和官场文牍语逐渐消亡,而书面语和口语相互渗透,不断接近。口语中方言、俗语成分明显减少,并且语体功能发生转化,首先是现代俄语日益扩大的核心层——口语体,它已经不单是口头言语规范,而是大量进入书面语,成为语言规范,是“现代俄语标准语的一种言语变体”。一九七○年出版的苏联科学院《现代俄语标准语语法》(以下简称《Γрам.—70》对口语的句子结构作了较多的反映。因此,我们不能再把俄语口语看作是“一种不受拘束、无所顾忌、越出标准语规范的言语”。我们在国内条件下学习俄语,大都是以语法为线索从学习书面文字开始的。一部学校语法所概括的语言现象,虽然带有通用的性质,但总的来说,是以书面言语  相似文献   

11.
《朱子语类》的处置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子语类》的处置式李思明《朱子语类》①是一部比较接近口语的巨著,洋洋二百万言,为我们研究宋代口语提供了丰富的言语资料。本文介绍该书处置式的使用情况,并揭示近代汉语早期处置式的一些特点。《朱》的处置式,偶尔出现在文言语句中,使用介词“以”;而大量见之...  相似文献   

12.
一、“英语超市”的定义 所谓“英语超市”就是在特定的场所,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摆放一些适合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商品”,让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地“选购”,和“营业员”用英语轻松地交谈、游戏着“付款”。  相似文献   

13.
<正>部编版小学《语文》依照口语交际的特点和逻辑体系,创编了自成体系的口语交际栏目,有力推进了口语交际目标的落实。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中口语交际的编排体系,呈现出鲜明的交际性、活动性和层级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洞察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一、构建情境,凸显交际特质(一)教材特点:呈现出清晰鲜明的交际特质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口语的形式,紧扣内容信息、观点认知、情感感受进行交互和分享。其核心本质在于“交际”。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不难发现,编者在话题选择、情境设置上都十分关注“交际”效能的释放,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任何学术研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某种范式 ,我国的法律语言的研究范式自最初的“语修逻分析”后 ,先后出现了“风格分析”、“语体分析”、“话语分析”等等范式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模式 :法律语言的“言语行为分析”。基于言语行为的法律语言研究意味着 :任何“言语行为”在根本上都是人类“行为”的一种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任何行为都有其运用的规则 ,任何“行为”的规则都是由这一行为的本质所内在地规定的 ,要分析一种“言语行为” ,首先就要从分析这一“行为”的规定性开始。由此 ,需要首先对“法律”这一行为充分加以定义 ,才能获得“法律言语行为”的充分定义 ;得到“法律言语行为”的充分定义 ,才能逻辑性地区分“法律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 ;并由此定义推导出法律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法典准则、程序准则、话语权准则、一致性准则、证据准则、时间准则、易读准则等  相似文献   

15.
新编中学语教材比过去选入了更多的学作品,如果我们认可…语’指的是汉言语,语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言语教育”(余应源:《语“姓”什么?》,《中学语教学}2001年第3期)的话,那么,学语言在当今语教育中的地位无疑是显得更为突出了。余应源先生在《语“姓”什么?》一中对此表达了他的异议。余先生将我们所使用的言语划分为三种语体:日常交际中使用的交际言语、学所用的以形象化为特征的艺术言语和论所用的概念化、抽象化的科学言语。余先生的一个结论是:“语教学是立足于言语形式,以现代交际言语为主体逐步向科学言语、艺术言语及古代言语(言)扩展的汉母语的言语教育”。在这一结论里,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有两个带“见”的句子:①君既若见录;②府吏见丁宁。《答司马谏议书》中也有两个带“见”的句子。③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④冀君实或见恕也。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文言句法的一些特点》一文对这个“见”字作了如下的说明:“见”用在别人(君实)的行为(恕)前面,只起表示客气的作用。其实,这四个“见”字都是第一人称代词,都是“我”的意思。“见录”就是“记着我”,“见丁宁”就是“丁宁我”,“见教”就是“指  相似文献   

17.
<正> 《朱子语类》是1270年(南宋度宗咸淳六年)由黎靖德编辑出版的,它综合了九十七家所记载的朱熹语录。全书凡一百四十卷,共二百三十万字。通书夹文夹白,其中白话部份为我们研究宋代口语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言语资料。《朱子语类》中,表示能可的“得”,大量单独作谓语(下文均将此类“得”简称为“独用‘得’,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口语交际教学思想及实施原则,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其著作和后学的论著里。其中,是《论语》和《孔子家语》鲜明地体现出了孔子的言语交际观,而后学对其中的口语交际论及甚少。孔门四科中的“言语”,即如今的“说话”,或曰“口语交际”。通过对孔子言语思想的整理,总结出合礼、倾听、慎言、因地而发(环境)、因人而发(对象)、因时而发(时机)等语用原则。先秦时期,学校教育也刚刚启蒙,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更没有正规的口语交际教学。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期,各家著书立说,广纳学徒,积极传播自己的抱负理想,在此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传播了言语思想,其中也涵盖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思想和原则。文章主要论述和整理孔子交际教学思想及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环境就无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口语交际产生于特定的环境,离开“特定的环境”,口语交际无法进行。因此,精心创设交际情景,是口语交际的“灵魂”。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是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所以“,交际”成为口语交际的“核心”。人的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习得的。故此,在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关键”。教学目标(1)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意外事故。学会自救或者求救,是一种生存本能的必须与召唤。(2)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能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