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奠定赞赏"奇松"基调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5课。【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2.能说出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感受德国风景的奇丽与德国民族的奇特。3.感受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  相似文献   

3.
【案例】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课《诚实的孩子》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第③自然段姑妈和孩子的对话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生字,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把握故事内容,能讲述故事主要情节。(3)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初步学习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吟唱感知,体会幽美凄凉的整体氛围。2.推敲斟酌,感受平易精准的遣词功力。3.形象诠释,理解含蓄真诚的古典情怀。【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诗词主体的形象化诠释,体会中国古代文人表情达意的传统。【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多同学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个豪放旷达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事物的。2.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家乡在大海边,有美丽的沙滩,美味的海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海有关,  相似文献   

7.
龚晶  杨佩君 《快乐阅读》2013,(18):92-93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重点学习课文第12、13自然段,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想象"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丽景观,初步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事物的。2.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家乡在大海边,有美丽的沙滩,美味的海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海有关,它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  相似文献   

9.
陈卫兵  范里 《中国教师》2012,(12):68-71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课文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领悟课文中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创造更多美好境界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2.体会课文中描绘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片段】 师:自由地读读第2~4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小组交流,并读一读;全班交流、朗读品味) 生1: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打比方(比喻)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2课。【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2.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翠鸟的外形,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一、颜色导入,感受鲜艳,渗透语言训练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姓什么吗?出示"朱",学生进行扩词,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为祖先而骄傲》第四课时。【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了解古老的汉字历经几千年后仍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原因,感知汉字不仅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幅作品、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一条情感纽带。情感领域: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情达意文字的高度智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 【教学目标】 1.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象,体会作者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2.学习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4.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10,(10):91-92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忍辱负重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 2.分辨什么是联想,什么是实在的事物。 3.初步了解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执教《月球之谜》一课时,有学生问:“文中第六段之后,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是否也可作为一个自然段呢?”关于这个省略号,《教师教学用书》解释:“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他表示文中的列举并没有穷尽……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如果照书上原文直接叙述,学生理解起来势必产生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并未正面作答,而是故意将问题交给学生,让其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将得出的结论予以归纳整理之后再来讲解。通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绝大多数同学认同这个省略号代表了一个自然段,理由有二:一是省略号所省…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2.通过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实践,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树立“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的志向。  相似文献   

18.
【自读导言】  1.查工具书,掌握“预习提示”中所列词语的意思。  2.反复阅读,读懂读通,体会作者强烈感情。  3.画出文中描绘作者感受的优美词句,深入品味揣摩。  4.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5.培养细心体察、辨析事物的能力,锻炼细致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本领。  (解说:作者对声音的体察细致入微,遣词用语十分周到且表现力强。对涉猎音乐不多的学生来讲,此文能够读懂,读得深入透彻、融汇贯通是一个很大的门槛。因此,必须强调 1、 2、 3项内容的训练和点拨。而关于文章结构的条分缕析似不必…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草船借箭》第7自然段。【教学目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能找出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句子吗?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体会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抓住翠鸟外形、动作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初读感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认识哪些鸟类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种鸟儿与同学们认识。(板书:翠鸟)你能叫叫它的名字吗?(齐读课题,正音,提示"翠"为平舌音,"鸟"为鼻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