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新安医籍考》未收序跋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医籍考>是我国第一本地区性医籍考,此书著录了新安医籍800余种,但少数被著录的医籍未收载序跋,因而笔者爬梳历史文献,依次为<新安医籍考>中未收载序跋的7种新安医籍各补出一篇序文或跋文(其中<本草衍义>一种尚补出一篇提要),以使利用该书者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明代户籍中的医籍是一个双元概念,分指医户与太医院籍两种性质迥异的户籍.医户主要由元代遗留医户、佥拨、赐籍三部分构成.入明后不久,医户丧失经济特权,与民户一体当差,不再有职业上的限定.医户也随之民籍化,成为民籍的二级户籍.医户的演变过程,说明配户当差制并不是明代一以贯之的户籍政策.太医院籍来源十分复杂,主要有访保与祖父世...  相似文献   

3.
电视节目瞬间即逝,如果把播出的电视节目文稿集结出版,将是对电视宣传的一种延续.滕州电视台<天南地北滕州人>节目自2001年开设以来,采访播出了100多位滕州籍人士的故事.应社会各界要求,电视台将节目文稿集结成册,出版发行,受到社会欢迎.  相似文献   

4.
清康熙年间辑刻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一百四十种一千八百六十卷,荟萃宋元经学要籍,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以"通志堂"名编,各卷末题"后学成德校订",故各书目多署纳兰成德编刻;但实际上该丛书的真正辑刻者为昆山徐乾学.徐乾学、纳兰成德与<通志堂经解>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籍族"文档名词是指共同含有单音词"籍"的文档名词,包括典籍、载籍、户籍、册籍、图籍、黄籍、籍帐、法籍、籍图等,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档名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籍族"文档名词中的名词数量相对较少,使用频次很低,并呈波浪式的发展规律.根据"籍族"文档名词所固有的涵义特征可将其分为通用性文档名词和专指性文档名词两大类,它们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清人王钦霖一生著作丰富,惜多散失,且其作品历来著录纷夥,仅有《待兰轩存稿》诗九十一首,以及零星散见于各载籍的少数篇章传世,其余存佚不明.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其散佚诗集四种,分别为《归游集》、《海鸥集》、《壮游集》、《有真意斋外集》,约有四百余首诗歌未见于世.今据新见文献资料,对其基本内容及艺术特色作梳理考论,揭示其学术价值,以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日本收藏有大量的中文古籍,而且十分重视中文古籍的整理和编目工作.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开展,日本图书馆也开始将古代中文典籍数字化.其中,有代表性的中文古籍书目数据有全国汉籍--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目录数据库、东洋学文献类目检索系统、东洋文库所藏汉籍目录等.而且日本各单位所藏的汉籍目录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朱彝尊<经义考>三百卷于历代经学文献考订最为详备,著录了自先秦迄至清初八千四百多种的经学著述,并且旁及著者生平里籍、著作流传等考证.<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五<经义考提要>评价该书:"上下二千年间,元元本本,使传经原委,一一可稽,亦可以云详赡矣.  相似文献   

9.
《万有文库》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前,国内中等以上的学校大多备有<万有文库>.又据民国政府教育部统计,1930年全国公私图书馆共有2935所,一度主持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认为,"籍万有文库之著多之千所,尤以民众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籍一部<万有文库>而创立者不少."1当时的<纽约时报>等美国报纸以大幅版面介绍<万有文库>.  相似文献   

10.
概述南海的文化历史,论述了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图书馆建设南海历史名人及南海籍院士数据库的意义及思路。同时,介绍了南海历史名人及南海籍院士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功能、特点及作用。数据库共收集9位南海籍院士及130多位南海历史名人的个人简历、论文、著作、图片等相关资料,力求能对南海历史名人及南海籍院士的资料作全面的整理及展示。  相似文献   

11.
<蜀王本纪>记录了古代四川的掌故,对于研究巴蜀上古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然而史上对于该书的作者、体例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文章试图澄清这些纷争,并对其文献价值作考论.  相似文献   

12.
张懿德 《档案学研究》2021,35(2):144-148
《海防纂要》是由明末名臣王在晋任职浙江提刑按察使期间所编纂的一部全面介绍明代海防的专题著述。《海防纂要》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该书在继承《筹海图编》《筹海重编》等旧有海防史籍相关记载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旁搜远绍,内容丰富,编排合理且详略得当,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是王在晋档案文献编纂意识的集中体现。王在晋的档案文献编纂实践及其编纂意识对当下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140-145
[目的/意义]《清代著述考》是顾颉刚编纂的一部有关清代学术的目录学著作。书中所体现顾颉刚的治学路径、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方法/过程]通过对《清代著述考》成书、体例及创新点的分析,结合顾颉刚早年有关目录学与清代学术的相关文献论著,探索其早年治学观念,揭示其构建清代学术统系的路径、内容和影响。[结果/结论]经过《清代著述考》的编撰,顾颉刚深化了对清人治学成果的吸收,对他形成"由经入史"的治学路径,在古史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相似文献   

15.
清人王之绩,一生著述颇多,但传世作品仅《评注才子古文》与《铁立文起》,其他文章零星见于其友人文集,李世熊所撰《寒支二集》序即为王之绩所作。该序不仅可补王之绩部分生平事迹,亦可窥其文论思想及心态,是研究王之绩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鲁迅的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及其校勘学力作《嵇康集校》为基点,考证鲁迅搜桌、整理、辑佚、校勘古代文献的成就,探讨鲁迅对文献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云五的图书分类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王云五的图书分类理论及其所编制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进行了论述与研究,肯定其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图书分类理论的基础上,在分类技术方面的各项创新及其学术价值,同时指出了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孙庆增是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和版本学家,所著《藏书纪要》是我国古代全面论述藏书技术的第一本专著。文章分析论述了他在图书采访验收、分类编目、校勘整理、储藏保存及流通利用方面的建树与成就,对其贡献和影响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李君明  杨权 《图书馆论坛》2007,27(4):146-150
罗马耶稣会士利玛窦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入了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从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进京的西方传教士;而广东籍的南都南京的礼部尚书王弘诲,则是利玛窦此次北上的策划者与引导人.此次北京之行虽未能使利玛窦实现其接触神宗皇帝的目的,但为他后来的成功居京打下了基础,意义堪称重大.精神的投契与旨趣的相合是王弘诲与利玛窦结交的基础,帮助朝廷修订历法是作为朝廷高官的王弘诲把利玛窦引进北京的浅层动机,帮助利玛窦传教则是作为准天主教徒的王弘诲把利玛窦引进北京的深层动机.他对自己策划和帮助利玛窦进京一事讳莫如深,既是想维持其高官地位,也是想在对外战争的背景下避免“里通外国”的嫌疑.  相似文献   

20.
马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他的藏书极有特色,以明清两代小说、戏曲抄本、刻本为主。马氏藏书来源主要包括:琉璃厂书肆购书、故乡访书与购自通州王氏等。马廉去世后,其藏书大部分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购买庋藏,此外首都图书馆也有部分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