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作为教育主体及知识载体的教师,面对自身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要求,应该并且必须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在Web2.0时代应运而生的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虚拟学习社区与知识管理在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者间的协作与交流及知识共享等方面都具有共通性,而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个人知识转化的4个模式中均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商用以来,经过短短十几年的迅速拓展,其已经从Web1.0时代过渡到了Web2.0时代。这种发展与转变为网络环境下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工作者,担任着传递知识的重要角色,如何充分利用web2.0带来的许多新理念、新平台、新应用,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Web2.0及其典型代表性软件RSS、维基、博客等为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零成本、零技术的环境和技术条件。Web2.0代表性软件在功能特点、技术优势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侧重,综合运用它们的优势,构建基于Web2.0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实施过程模型,可帮助学生有效管理个人知识,为网络环境下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直观、具体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能不断更新和完善个人知识体系,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Web2.0作为新一代互联网的统称,以其技术优越性而获得广泛应用。在浅析个人知识管理和Web2.0技术基础上,探讨Web2.0技术为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5.
卫玉  薛文飞 《考试周刊》2008,(19):140-141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Web2.0已逐步普及,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互联网体验方式,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来管理个人知识.本文介绍了目前正在大量使用的各种Web2.0技术.并给出了运用Web2.0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分析厘清知识管理、Web2.0和个人学习环境三者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建构主义、情境认知、教学交互理论,给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Web2.0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并据此运用Web2.0技术设计开发了在线个人学习环境系统平台,以促进学习者个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个人知识管理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部分,以Web2.0为基础的Dii go平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知识获取,存储、共创、共享、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是个人知识管理的良好平台。本文尝试将Diigo平台应用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并提出大学生利用Diigo平台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Web2.0提倡以人为本,其人性化的信息服务降低了技术和资金的门槛,使得普通人可以便利地获取、整合和共享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信息的操作是个人知识管理(以下简称PKM)的关键,因此研究Web2.0在PKM中的应用很有意义。介绍了Web2.0和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内涵,从4个方面对PKM进行了阐述,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将Web2.0与PKM进行了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Web2.0技术背景下,以社会建构主义、群体动力理论、六度分割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网上学习环境分析及主要功能分析,结合Web2.0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SNS的校园非正式学习社区,着重突出了社区用户强交互性、个人知识管理、学习群组方面的功能,为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非正式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Web 2.0的学习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Web 2.0的模式和特征,探讨了Web 2.0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习者产生的新的教学、学习方式,考察了Web 2.0对于学习资源进行的知识管理,提出了在Web 2.0学习中对学习者生存能力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的方法对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意识、方法、策略、能力和效果不容乐观。针对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习惯,普及Web2.0知识,强化Web2.0在非正式学习的应用,提升自我监控、协作交流及知识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优化学习文化、氛围、资源等外部条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平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巍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120-123
文章以分析教师隐性知识特点及对其维度细化入手,进而探讨了Web2.0技术环境下社会性软件群的知识管理功能,及其对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支持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知识共享的需求,设计和搭建了一个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3.
以Moodle和Blog为知识管理平台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上的知识日渐丰富,对其有效地选择和应用成为必要.教师有效地实现个人知识管理是网络时代教师自身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强劲动力.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应以教育软件Moodle和教师Blog作为教师知识管理的平台,进而完成个人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知识进行获取、分析、转化、共享,以达到补充个人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并最终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目的。文章探讨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网站,运用Web2.0技术和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等途径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以提升个人知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Web2.0时代一项最受追捧的特性就是Blogging的兴起。Blog作为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和交流平台,为研究生的个人知识管理带来极大便利。通过对Blog、个人知识管理及研究生一般特征的分析,指出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给出Blog在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地表达知识。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网络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及混搭社会性软件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关系,最后引入混搭的理念,旨在混搭社会性软件的基础上构建适于网络学习者的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将社会性软件混搭可以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一种新的理念,同时让网络学习者感受Web2.0时代带来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7.
杨传亿  叶长青 《考试周刊》2008,(16):157-158
Diigo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款新型知识管理软件,能够针对网页上的文字和图片等信息进行标注,并能有效帮助其社区的成员实现标签信息的共享.本文在简单介绍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的同时,详细分析了Diigo的功能和特点,并进一步指出了它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Web2.0下的E-Learning变革:从单向传递到协同共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从Web1.0发展到Web2.0,E-learning也相应地从E-learning1.0进化到E-learning2.0。E-learning1.0下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为单向传递,E-learning2.0下的教学方式则发展和超越了E-learning1.0,更多体现为协同共享。两种教学方式在师生角色、知识管理和传播方式、职责分配、学习目标定义和成绩考核等方面都有质的不同。文章提出E-learning2.0将是单向传递与协同共享教学方式的融合,这个融合的过程不仅需要硬件上的升级,更需要人们思维模式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2.0的教师远程研修平台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技术在网络世界的迅速普及,促进了全球网络互联理念和应用模式的变革.在这样的网络时代背景下,远程教育的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本文在分析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远程教育平台现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Web2.0的特征,并从基本理念和技术角度分析了Web2.0对教师远程研修平台的有效支持.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基于Web2.0的教师远程研修平台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并对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20.
Web 2.0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个性化、社会性、开放性"的鲜明特性,为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知识共享的视角审视,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实质是学习者借助各种Web 2.0工具,经由寻求知识、供给知识、互通知识、享有知识等活动建立起的关联与交互。为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迫切需求与高等教育信息化"知识开放共享环境建设"的发展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支持知识共享的Web 2.0个人学习环境,尝试依托课程学习深度剖析Web 2.0个人学习环境中知识共享方式与策略,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验证。研究发现,为实现对知识共享的支持,Web 2.0个人学习环境需要从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学习工具、知识库等基本要素出发进行整体构建;交互是支持知识共享的核心机制。由此,促进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知识共享的方式与策略主要有三种:连通性交互、传递性交互和认知性交互。个案研究表明,这三种方式与策略对学习者的知识共享文化与态度、知识获取与整理能力、知识表达与传递能力、知识内化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