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对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不同状况来描述社会历史的进程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论域。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与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状况的内在关联,恰恰构成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之本质区别和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价值理想在于实现社会的现实的个人对劳动时间的关注,并且通过占有自由劳动时间而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压迫,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阶段,并产生了不同于传统雇佣劳动关系的新的数字劳动关系。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劳动形式,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数字劳动通过劳资关系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的主体性丧失。为此,需要正确对待数字技术与数字劳动异化的关系,摆脱数字劳动异化、突破数字资本逻辑的统治,积极寻找缓解数字劳动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简论时间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节约劳动时间才能提高生产力,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同样多的使用价值所用劳动时间多寡不同,节约劳动时间就意味着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指节约劳动时间意味着增加了自由时间,个人的充分发展使个体生产力得以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因此节约劳动时间就是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时间就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划分标准的内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断地拓宽生产性劳动的领域,认为服务劳动也是生产性的劳动,并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区分了一般性的生产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教育劳动既具有全面性又具有针对性,还具有隐性化和无私性的特点。同时,教育劳动是集体共同合力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整个社会经济运动是社会劳动剩余运动的观点。系统地研究了劳动的本质和体能、智能、物质、知识信息四种劳动剩余及其社会表现形式。分析了社会劳动剩余生产的总过程及智能资本和知识信息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了所有制的客体和所有制形式发展的历史过程,提出所有制的客体是劳动剩余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资本所有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劳动最光荣     
时间是一切社会活动的载体,在川流不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就等同于效率,是和我们工作、生活在一起的忠实“老友”。藉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让我们一起细数劳动与时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创造人”这一论断中 ,由“劳动”和“创造”引发了两种语言歧义 ,“劳动”的歧义是由于混淆了“完全形成的人”的劳动和“形成中的人”的劳动所致 ,“创造”的歧义是由于混淆了从猿向人转化的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两个过程 ,把劳动看作是两个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所致。劳动应当是社会进化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8.
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规范合理、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与良性发展,来保护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猎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是依次更替的三种劳动形态。在采猎劳动阶段,产品是大自然生产的。在生产劳动阶段,产品是人通过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的结果。生产劳动既是劳动者作为主体的自觉创造过程,又是劳动者作为客体的体力耗费过程。作为自觉创造,生产劳动创造出一个日益丰富的使用价值体系,它激发了人们对产品的积累欲;作为体力耗费,生产劳动意味着超过一定限度的体力支出、意味着人体作为力学器官被禁锢在自然必然性中,这导致了人们对劳动耗费的逃避。追逐财富和逃避劳动这个矛盾的解决办法和相应的结果就是无偿支配别人劳动的关系,即阶级关系。随着生产劳动转化为自由劳动,体力耗费不再成为生产财富的基础,劳动时间不再成为财富的尺度;逃避劳动和转嫁劳动不再是个人获得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将克服分裂状态而实现自由人的联合。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注意几个方面: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建设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强化工会组织的作用,使之成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稳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资本也是劳动,异化的劳动,因此能够支配劳动.并推动劳动的发展。资本是劳动的异化.资本家是劳动者的异化。我们不仅要看到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而且要看到资本与劳动的统一。资本在劳动中产生,必将在劳动发展中灭亡。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且是资本与劳动矛盾的内在根据.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实质是劳动自身的矛盾。劳动自身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商品竞争的实质是劳动的竞争。资本既是劳动竞争的产物,资本也是劳动竞争的动力之一,否认劳动的矛盾和竞争也就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要真正认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利用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要通过加快劳动立法、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和健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劳动关系问题的规范、调控和管理,推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劳动教育的体系。首先通过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分析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概念;其次按照场域的不同将劳动划分为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并对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论述,构建了劳动教育家、校、社会的教学体系;最后对家庭、学校、社会实施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弓永华 《教育》2012,(35):52
列宁曾说:"没有年轻的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的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此话揭示了劳动和教育的本质,劳动与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的紧密联系,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其社会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我国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的精神,刻不容缓。劳动教育已逐渐提到学校的教育发展日程。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社会主义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基础性课题。“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经验告诉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人们在平等条件下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式的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互助合作的社会活动,是逐步向着人的高度“自主活动”发展的行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以三种状态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自觉地善待自己的基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者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教育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本运用这一原理对有些同志提出的“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类存在物,人是劳动的产物,也是劳动的主体.人之所以为人,人类社会之所以形成和发展,是因为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和人类自由,创造了人类财富,缔造了世界文明.劳动锻炼了人的意志,培养了人的高尚道德.  相似文献   

18.
高兹认为劳动解放与人类解放是同一的,而且是人的解放的根本。他从劳动解放的主体、时间的解放和自我管理、人的身心和谐三个方面对劳动解放与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劳动解放的主体已经由传统的无产阶级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无产阶级,时间的解放和自我管理已成为劳动解放和人解放的关键因素,只有消除经济理性和技术理性对社会的控制,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才能被消除,才能实现人的身心和谐。这三个方面是高兹劳动解放思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儿童面临着“特权化”和“景观化”双重危机:一方面,以筛选为主的制度化教育让儿童远离了劳动生活,劳动的精神训练价值被忽视了;另一方面,商业社会对童年景观的过度消费催生了儿童过度劳动的新形式.成人应认识到,儿童劳动的合理形式是成长性劳动,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儿童劳动.儿童劳动教育不是人性改造和错误惩罚的手段,而...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前进的,社会是发展的,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性劳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对生产性劳动的性质的认识不应该拘泥于物质生产领域,认为只要能够满足社会物质化的需要,能直接或问接提供某种使用价值(实物或非实物)并用于交换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我们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