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文章以一节"多媒体在《武术——‘形神拳’》教学中的交互运用"的公开课为例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教学必须挖掘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储备,应该从会处教,教其不会,精心设计递进的练习,才能唤醒学生的技术技能储备,激发学练的积极性,用自然、朴实的教学去追求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拜读2011年第7期《体育教学》中钟恒炳和杨仲坚两位老师的文章《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不和谐"音符"及对策》,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本人对文中前两个观点表示赞同,唯独对原文第三个观点"未能把握传授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魂’的教学理念(以下简称‘原文三’)"不敢苟同,在此提出几点个人看法,愿与两位老师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3.
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第7期司炎峰老师的"‘便捷法’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一文,对他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做法深表敬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多次采用司老师文章中的仰卧腿屈伸、下桥、倒立练习,收  相似文献   

4.
对“全面教育”思想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学校体育》 2000年第 1、 2期连载了邵华同志撰写的题为《几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的文章 (以下简称《邵文》 ),比较系统地介绍和评述了建国 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20年来在我国影响较大和比较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思想,使我们获益不浅。但,文章对“全面教育”思想的评述,我们有些不同的认识,在此提出来与邵华同志商榷。《邵文》认为:“这种多目标齐头并进的‘全面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确实使人感到无所适从。……这种追求在过去、现在的社会里,都具有浓重的‘理想’色彩,很难真正得以全面实现。” [1]笔者认为“全面教育”作…  相似文献   

5.
王桂江 《体育教学》2009,(11):24-25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公开课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交流形式受到体育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教研探讨活动需要公开课,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需要公开课,教师学习先进理念需要公开课……但在公开课如此盛行之时,我们的体育教师却对什么是真正的体育课,该如何去上体育课产生了困惑。而观摩课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示范型”的公开课,其课堂教学表现更为艺术性,更难让大部分体育教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最近接到湖北山区一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来信,疾呼:“请给农村体育教师留个‘豆腐块’!”我想说:《中国学校体育》有很多作者是农村体育教师,文章反映农村体育教学的现实,请留意,有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文章,《中国学校体育》安排在了各个栏目中,期期与您见面。多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一直坚持为读者办刊的宗旨,编辑录用稿件的原则亦是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服务。“一线话题”栏目组真诚欢迎大家用各种方式来稿参与。为此,我们特地选编了下面的文章,希望对想参与而不知如何参与的老师能有所启发。农村的教师们应该相信:《中国学校体育》与您无距离!“一线话题”愿做我们全国一线体育教师最忠实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7.
最近接到湖北山区一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来信,疾呼:“请给农村体育教师留个‘豆腐块’!”我想说:《中国学校体育》有很多作者是农村体育教师,文章反映农村体育教学的现实,请留意,有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文章,《中国学校体育》安排在了各个栏目中,期期与您见面。多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一直坚持为读者办刊的宗旨,编辑录用稿件的原则亦是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服务。“一线话题”栏目组真诚欢迎大家用各种方式来稿参与。为此,我们特地选编了下面的文章,希望对想参与而不知如何参与的老师能有所启发。农村的教师们应该相信:《中国学校体育》与您无距离!“一线话题”愿做我们全国一线体育教师最忠实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8.
读罢贵刊今年第1期发表的夏成前老师的文章《体育课到底应该干什么》,感触颇深。这里提出了目前困扰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确实存在着很多困惑: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如何把五个领域目标融会贯通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但是存在种种疑惑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体育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各个省也相继编著了一系列的教学参考书(类…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体而道德之寓者也。"实践证明,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也日益彰显。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体育教学》杂志陆续发表了一些议论体育优质课评比的文章,读了颇有感想。本人从事小学体育教育二十余年,近五年来参加过县、市、省体育优质课比赛,也多次参加县、市、省级规模的示范课、公开课活动,现将自己和几位同事这几年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整理成文,与同行们交流。一、体育优质课评比(含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等)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不能否认、不用置疑的凡此类活动开展得多的地区,那里的体育教学水平就高。这是因为,不管参加活动的教师出于何种目的,做课也好,表演也罢,他首先…  相似文献   

11.
“第十二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山西路小学又有一位‘老将’——体育老师周家才同志获得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啦!”这一消息在校内外迅速传开了。凡是认识周老师的人无不为之欢欣,大家由衷地说:“周老师不愧特级教师的光荣称号,他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学科带头人。”周老师一心扑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上,汗水尽洒百米操场和十丈泳池。在周老师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保持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他上的体育课,不论是室外课、室内课,也不论是公开课、示范课,还是研究课、平时课,都是优质规范,始终如一,长期以来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文史》1988年第一期,刊登了翁士勋同志一篇探讨和争鸣的文章《汉代足球考释二题》,文中提出了古代足球史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汉代的足球是没有球门的。“‘鞠域’‘鞠城’‘鞠宝’浑言之,都是指球场,析言之,‘鞠室’是指室内球场,‘鞠域’‘鞠城’是指露天球场,‘鞠城’有方墙,‘鞠战’无方墙。在古代典籍中没有关于唐以前?鞠球门的记载,这说明唐以前的?鞠是没有球门的。”翁士勋同志的文章,对于古文字训诂考得很细,资料也引证得很博,提出的问题又很重要,值得讨论一番。我个人认为他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宁颂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416-417,419
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然而,就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而言,许多高校依然停留在“增强体质、培养‘三基’”的基础上。观念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是我们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正>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就到了退休年龄。去年我在北京大学培训期间,去了一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与好朋友也是杂志编辑李兵、郝俊聊起"我的35年体育教研故事"。李兵编辑说:"饶老师,我们杂志社是1981年创刊,你是1980年担任体育教研员,你是全国地市级唯一一个坚守在体育教研35年的老兵。而且你还在我刊2011年第8期发表了一篇‘关于你和我刊情缘’的文章,你肯定有不少经历"。这次会晤对我触动很大,总想给年轻教研员或全国老师们留点什么……在这半年里,我开始寻思过往,筛选资料,回顾我的35年体育教研。  相似文献   

15.
昌沧 《武当》2013,(8):35-36
应该说,我这个人是很重亲情和友情的。曾作为一个武术期刊的老编辑,三十年来,在武术界,我从相识到相知,结识了许多好朋友。有长辈,有同辈,也有忘年交。田克延先生就是我的忘年交之一。我们还是世交。我与他父亲田迥老师是好朋友,(一)且同庚,属鼠的。今年应八十有八了。可惜他十八年前就离开我们远行了。我曾有幸为田迥老师撰写过《墓志铭》,是这样评价他的:"当代武术家,田氏阴阳八卦掌第九代传人。""自幼聪慧好学,谨遵严父钰山公之教诲,‘朝习文、夜练武’,‘攻祖国医学系统’,完整继承祖传之  相似文献   

16.
石和平老师1977年毕业于武汉体院体育系,用他的话说:‘有从体院毕业,我就在操场上‘磨’了二十一年。”石老师的这个“磨”绝不是那种对命运无奈的调侃,而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教学的不断琢磨。1996年11月,在北海举行的广西中小学体育优质课比赛暨体育卫生论文答辩评比会上,石老师宣读了《体育活动课自组织教学模式实践初探》和《真气矫正近视功理功法》两篇论文,前一篇是他们体育教研组的教政论文,后一篇是石老师的研究成果,经过答辩,两篇论文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此外,他们体育组的青年教师江宏吉获优质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课课练"回归的势头挺劲,从《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近两年刊出的文章就可以读出此信息。比如吴键老师的《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毛振明老师的《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李京诚老师的《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党林秀的《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等,从标题就可以清晰体现。专家学者的引导,一线老师也开始进行“课课练”的一些实践研究。本文拟在“课课练”强势回归时,谈几点“可能”,以期与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幸拜读了2010年第9期《体育教学》中“改编‘长江-黄河’游戏”一文,非常钦佩王老师的创新思想。在仔细品读文章之后,笔者认为原文有的地方需要商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利用体育课进行了教学验证。另外,笔者又对这则传统游戏进行了进~步的思考。下面,成以拙文,愿与广大同仁商讨。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诸如此类的“观摩课”,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也渐渐流行起“包装”。体育教学“观摩课”,无论是注重结果的表演也罢,还是作为过程的渲染也罢,抑或是老师的自我展示也罢,其作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一种,本应是求真求实的,然而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人们往往陷入“包装”的误区,其危害性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拒绝“包装”。  相似文献   

20.
一、用童话语言引入情境中在三年级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跳跃教材单、双脚跳教学时,要求学生分散模仿兔跳、青蛙跳,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同学们看见过青蛙跳和兔子跳吗?”学生都说看见过。“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青蛙和兔子是怎么跳的,相互之间交流一下。”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边说边情不自禁地做起来。“接下来请‘小青蛙们’和‘小兔儿们’到草地上去,干什么呢?小青蛙可以去捉害虫,因为捉害虫的本领要从小练起;小兔儿可以去吃草,因为兔妈妈上班去了,小兔儿肚子饿了,要学会自己找食物吃。请注意,小青蛙和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