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小川、贺敬之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代表性诗人。他们以政治抒情诗的创作奠定了诗坛地位,并为朗诵诗发展推波助澜;以楼梯式、新辞赋体、民歌体的探索,丰富了朗诵诗的创作方法;他们的作品以情感的流动和大众化追求,凸显了当代朗诵诗的基本特征。郭、贺的诗歌创作,将白话文新诗朗诵的倡导、抗战时期的朗诵诗运动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后来的朗诵诗创作划定了新的起点,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康诗人周长园多年来辛勤耕耘,成果丰硕,其新近出版的朗诵诗集《朗诵安康》,展示了诗人多样的才华。周长园的朗诵诗关注现实,表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介入、参与和担当精神,展示了安康诗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学价值。周长园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和实践,体现了当下诗歌力图修复历史与现实亲密关系的努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曾4次荣获普利策奖,也是首位受邀在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朗诵诗歌的诗人。弗罗斯特被广泛地认为是一位自然诗人,但事实上弗罗斯特不仅描绘自然,更关注人。仔细阅读他的诗歌,读者不难发现人际关系的困境是弗罗斯特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4.
一柯仲平是我国现代诗坛上有显著成绩的诗人。他倡导诗歌通俗化、大众化,并在探索诗歌民族化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柯仲平早期的诗歌,热情奔放、慷慨激昂,很符合“五四”时期那种狂飚突进、摆脱一切旧套的精神,很能鼓舞人心。但是,跟同时代其他诗人一样,柯仲平的诗歌也“只能展开  相似文献   

5.
孔子为什么没有成为诗人?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一、春秋时期,在社交场合朗诵诗歌蔚然成风;二、孔子非常重视诗歌的作用;三、孔子对《诗三百篇》(后来叫《诗经》)不但熟悉,而且很有研究;  相似文献   

6.
金本、孙华文(蓝帆)和薛卫民都是我国当代儿童诗的中坚诗人,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了不少优美动人的诗作。最近他们三人合著的《校园朗诵诗》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了,收到这本装祯精美的诗集,非常欣喜,因为这本诗集给新世纪的儿童诗坛带来了亮色与希望,也让人感受到了校园朗诵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那个晚上,那群远行的兄弟,你们走得是那么匆忙……"潇洒剑客的《那群远行的兄弟》是一首朗诵诗,因为它具有朗诵诗应有的抒情性与音乐性等特点。诗歌内容集中,主题明确,情感真挚;诗歌语言朴实,押韵自然,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适合朗诵。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兄弟"浓浓的敬仰之情,用情感抓住了读者的心;同时,诗歌在结构上注意反复呼应,使其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诗歌的前四节基本属于平行结构,但写作上略有变化,第五节将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9.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1775首诗歌,其中6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成为她所有诗歌的精华,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标新立异的创作特点。本文以心理研究为依据,立足19世纪美国时代背景,从诗人的生活环境、创作经历、宗教影响三方面入手,阐释诗人"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0.
萧三延安时期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学上的功利主义的色彩,“刺刀与子弹”和“号角与鼓声”式的诗歌特色,充分反映了无产阶级诗人的战斗风姿。豪迈道劲的诗歌品格和自觉挚的大众化通俗化诗歌艺术追求,充分展示了延安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质,极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诗歌自五四运动开宗明义以来,经由徐志摩等大师掀起了新的高潮,至而今,诗歌向通俗化的横向发展,作诗不再是文人的专利了。继而连街巷俚语亦可称诗歌,乡野村夫也敢叫诗人,不信请看:到此一游,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的诗歌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和以对外国诗歌,特别是英美诗歌的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的,这种继承和借鉴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的过程。英美诗歌和象征派诗歌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尤其对他早期创作影响更为明显。华兹华斯等诗人对徐志摩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铁依甫江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旗帜性诗人之一。他在44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1300多篇诗歌作品,21部长诗。他充满活力的诗歌作品展现了维吾尔诗歌诸多格律、样式,拓展了诗歌创作道路;他的创作经验、创作风格、写作技巧和方法、语言特色等等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诗人。他的作品代表着当代维吾尔诗歌的最高成就和水平,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使维吾尔诗歌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文章通过对诗人创作生涯的全面介绍,总结了他在维吾尔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贬谪中大量创作了以贬谪为题材的诗作,以诗纪行,真实展现了诗人的贬谪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贬谪前的创作相比,诗歌在表现对象、创作手法等各方面呈现出明显变异,表现出创作从局限于宫廷生活转向个人情志抒写的趋势,对迁谪题材诗歌的创作做出了有益开拓。  相似文献   

15.
宗藩诗人是明代河南诗坛的特殊创作群体,从大量明清文献中可以稽考出二十位明代河南宗藩诗人。在对他们生平著述进行考证的同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诗歌风貌迥异于普通诗人,而这种诗歌风貌形成于特殊的诗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王书怀诗歌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探讨,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了在特定历史年代,诗人创作的坚持和创新。从多角度对诗人的作品进行重新审视、论证,尤其对诗人的诗歌语言和诗歌取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图通过对王书怀诗歌的研究。挖掘其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文学和历史成就,进一步对其诗歌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究,使其诗歌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得以更清晰的展示在世人眼前。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诗歌的标题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感知诗人语言的推敲特点。然后通过对诗歌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诗人的独特视角,还原诗歌现场,从不同方位分析诗歌意象,揣摩诗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最后抓住诗歌的创作和修改日期,巧妙布置作业,让学生比较赏析,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深化。  相似文献   

18.
陈子昂诗歌在唐宋时期受到众多诗人、评家的关注。尤其卢藏用的陈子昂文集序一出,更是引起两代人对陈子昂诗歌的批评。除批评外,两代诗人对陈子昂诗歌的摹仿,也是其诗歌接受的重要方面。本文拟从阐释史和影响史的角度切入,探究不同阶段陈子昂诗歌地位受到不同阐释和其《感遇》受两代诗人摹仿创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贵州乡土诗人赵卫峰在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大潮下,与时俱进,以其对新时期乡土诗歌的独到理解,用诗歌的创作去实践着自我乡土诗歌理念,力求在新世纪乡土诗歌的创作上,在传统乡土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寻求一种和谐,推动中国乡土诗歌的创作乃至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工人诗人",河北诗人李学鳌在诗歌理想与诗歌创作中逐渐实现了"工人"与"诗人"双重身份的融合。20世纪50年代,"颂歌"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此类诗歌始终贯穿着三个延续不变的主题。在"新民歌"运动的影响下,李学鳌创作出大量兼具"古典"与"民歌"特点的民歌作品。李学鳌的诗歌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一方面填补了工人阶级创作诗歌的缺失,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诗歌"真实性"的追求上,但是也显现出明显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