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和发展,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近代中外文化冲突交融的最重要的精神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致思实用、知行关系、一分为二、内圣外王、民本主义等思想和精神,经过毛泽东的批判、改造和继承,成为毛泽东哲学的精华,使毛泽东哲学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性格和中国哲学精神.它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形式,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和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前途,而且使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智慧,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不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率先垂范,而且着眼于革命事业的总体目标,系统阐发了文化建设问题,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事实上,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致思理路中的文化旨归,为我们超越传统文化的羁绊,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前置性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旨归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延展。显而易见,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并且有助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整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化观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9年至1935年,是有选择地批判传统文化阶段。第二阶段,从1936年至1940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传统文化观。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清算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辩证法因素,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三阶段,从1941年至1949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阶段。在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指导下,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但它也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哲学的文化土壤,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是消极的认同,而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其扬弃后的理论创新,古为今用,从而使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知行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题 ,但毛泽东知行思想又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毛泽东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并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机结合 ,形成了其独特的知行思想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的世界观经历了由唯心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嬗变。这既是青年毛泽东主观情感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影响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文化认同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最终选择。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机制给当代大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双重文化性格,即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既有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性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双重文化性格,在当代对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中国哲学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国内学术界以往对毛泽东哲学属性的研究,侧重于分析毛泽东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强调它的马克思主义性质较多,认为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无疑是正确的,对于坚持毛泽东哲学的根本属性,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对毛泽东哲学的歪曲和纂改,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毛泽东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重视不够,因而对有关毛泽哲学性质的种种疑问,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在八十年代兴起至今仍历久不衰的文化反思大潮中,人们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毛泽东哲学的理论来源只是马克思主义,还是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所谓“一源说”还是“二源说”的争论;有的人认为毛泽东是反传统主义者,毛泽东哲学的产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是纯粹的西洋“舶来品”,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是所谓“文化断裂论”:有的人认为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儒学诠释,是一种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外衣的中国历代政治哲学的现代翻版,这就是所谓“引儒入马论”,如此等等.要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不全面地研究毛泽东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求学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青年毛泽东有了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五四前后对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改良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比较,青年毛泽东初步理出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可以救中国的道理.五四前后同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交往与联系,青年毛泽东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