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军 《天津教育》2013,(13):22-24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内容。“教什么”指的是教学目标和内容,它是教学过程所追求的结果,“怎么教”说的是教学方式与方法,“为什么教”指的是教育的本质,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但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重视教学方法和方式而轻视教学内容和教育本质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有过于依赖媒体、过于追求形式的趋势,为数不少的教师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怎么教”上。课  相似文献   

2.
谈论教学,离不开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如果把“教什么”视为教学大纲之事,那么“怎么教”就是教学方法之能了.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教学工作的核心.如果把问题展开来讨论,或者从教学的本来意义上考虑问题,则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实际上存在着四个而不是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是:“教什么”和“学什么”以及“怎么教”和“怎么学”.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校本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 “我该怎么办?”“教师到底教什么?为什么我怎么都教不会他们?”“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教学效果还是不好?”“当教师这么累,我的快乐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教一篇课文,大家都说要“依纲据本”,但具体到某一课、某一篇课文或某一部分教学时,却不知如何“依纲据本”。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些问题常常解决不好。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第二段的教学,同样要处理好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08,(26):21-2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在《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教师究竟用什么方法处置教材,究竞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在“教教材”的场合,教师显然违背了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以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把教科书提供的现成知识,通过教师自己的“咀嚼”之后喂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师、学生和大学师生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是多年来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主题之一。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对于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学生为本,理解和认识教师和学生各自肩负的历史责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学过程,是实现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育报刊,我们能看到“‘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分析,也能看到“‘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阐述。哪种说法正确?一时难辨。其实,这是非左即右、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元化的对立思维方式。“教什么”,  相似文献   

8.
使用新教材,怎样才算得上一堂好课?这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从数学教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出发,寻找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具体地说,就是从“为什么而教?”“怎样教?”“怎样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等方面去评价一堂课。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得出如下的评课维度: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一直是一个进行时,教与被教者都希望能让教育与时俱进,教与被救者都希望能让教育更加以人为本,教与被教者也都希望能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语文教育到底耍担负什么职责,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职高的语文教育又应该以什么为目标,怎么达到目标呢?太多的教师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常常琢磨。  相似文献   

10.
[设计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教什么?——教文章出处、教“不如”句式、教“而”“夫”用法、教“地”“非不”“也”的含义、教“中心论点”与“文章主旨”的区别.为什么要教这些?——这五个内容是连贯的、递进的,它依次回答了:文章的出处是什么?“中心论点”句是什么?第一分论点是什么?第二分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这是符合一般议论文的教学思路的.这也是“从大处着眼”确立的文章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教学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教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教”的问题也可转化为一个“教什么”的问题来理解,“怎么教的问题”说到底也是由“教什么”决定的。而恰好是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被人们意识到,很多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这一期,我们组织了三篇文章,大家围绕“口语交际教学教什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但不约而同都强调了“教什么”的重要性。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第10期的话题是: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师培训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的课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语交际教学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教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教”的问题也可转化为一个“教什么”的问题来理解,“怎么教的问题”说到底也是由“教什么”决定的。而恰好是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被人们意识到,很多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这一期,我们组织了三篇文章,大家围绕“口语交际教学教什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但不约而同都强调了“教什么”的重要性。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第10期的话题是: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师培训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口语交际课程要教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语交际教学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教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教”的问题也可转化为一个“教什么”的问题来理解,“怎么教的问题”说到底也是由“教什么”决定的。而恰好是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被人们意识到,很多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这一期,我们组织了三篇文章,大家围绕“口语交际教学教什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但不约而同都强调了“教什么”的重要性。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第10期的话题是: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师培训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初的一天.我走进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大班活动室,见到教师和孩子们正在热烈讨论“神七飞天”的情景。孩子们还提出了诸如“火箭是怎么发射的”“宇航员在飞船里吃什么?怎么吃?怎么喝水?怎么睡”“为什么要出舱”“火箭为什么要分离”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语文教学中,确有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困惑不解。面对新的课改理念,他们茫然无措,无所适从,教学方法非“左”即“右”,只有形式而少有实效的课堂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不甚理解,二是对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尚不清楚,于是教学中机械照搬模式,邯郸学步,结果迷失了自我。语文课该怎么教?语文课堂教什么?这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而相比之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故本文就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略谈浅见。语文课堂教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有两门知识:一门是教师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另一门是教育工作本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育工作是这两门科学的有机结合。这两门科学对教师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也许有人以为,只要有文化知识就可以担任教育工作,不必要学习什么教育理论,诸如心理学、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这是对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也不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等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所以才产生这个错误看法的。结果相应地出现了“满堂灌”、  相似文献   

17.
<正>一、释疑:如何理解英语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致性要理解英语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致性,就要弄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评”四个核心问题,才能分析并建立教、学、评相互间的关联,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教什么?根据新课标要求,研判教材里有什么,学生还缺什么以及需要拓展什么,精准裁定教学内容,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构建以工作知识为起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教论坛》2007,(3S):37-37
和震在《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学应该对“教/学什么”“怎么教/学”“谁来教/学”以及“为什么教/学”等最基本问题做出理性反映和概括。对这些基本问题独特而系统的回答.可以构成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基本体系。作者认为.如果说教育内容的性质决定教育方式和方法.那么工作知识的性质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即“怎么教/学”)的特性。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即“谁来教/学”)的特性,也是影响职业教育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9.
也说说课     
开展说课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说课融教材、教法、学法和教程为一体,较好地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备课是说课的基础,从教案可以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性的主要方面。教师备课写教案,先要写出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再写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最后写出教学过程。说课则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要特别强调说出“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