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促使高等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为适应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需求,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也随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由于高等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发展迅猛。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高等职业招生人数由43万人猛增到2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教育从规模上看,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1998年到2004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生招生人数从54万人增长到237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596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1%和在校生数的44.7%.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却不太理想,据教育部门的统计,2004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仅有60~70%左右.因此,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的毕业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大量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与解决.笔者就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探索提出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荣华  姜敏 《教书育人》2012,(36):50-51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高校就业部门及高校毕业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问题,自1999年起的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连续扩招,使高校毕业的就业形势显得异常严峻。据数据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661万人,往届未就业210万人,2012年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往年未就业人数150万人。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逐渐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人数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其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显得尤为突出,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的差距也显得更为突出。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成因(一)大众化教育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量的毕业生,而社会的用人需求没有同步增长,造成了社会长期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而一些行业和地区在就业政策上对高职毕业生的限制,社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偏见,它们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在知识水平不及本科生,上升空间不大,技能水平不如技校生,属于夹心层,这就更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伴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呼声,高职教育发展态势迅猛。从1998年到2003年,短短五年时间高职招生数从43万人猛增到200万人,增长3.7倍,占普通高校招生数的比例从39.73%增长到52.3%。2004年,高职毕业生高达147万人,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2.5%。然而,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诸如办学难、育人难、就业难等。事实表明,校企合作、产学研究在解决以上难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校企紧密合作,解决办学难的问题校企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学校打破传统体制,积极推进与企业的各种合作。学校通过与企业合…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1月12日组建“新世纪高职教材编委会”,启动高职教材建设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高职教材建设从零起步,走过了整整12年的艰难历程。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高职教材年发行量突破500万册、码洋过亿元。
  “刚开始时,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是什么,高职教材与普通本科教材如何区分,我们都不是很清楚。”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金英伟说,“但我们看到,高职教育是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投身高职教材建设是一个前途无限的事业。另外,我们意识到高职教育发展需要优秀高职教材。”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对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高等教育、适应,未来社会、适应未来社会中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当将通识教育的理念贯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通识教育实现途径,这既是教育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更是个体长远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资培训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水平与发展。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能够培训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高校师资培训的关键是确定培训目标,即培养什么样教师的问题。因为高校教师是社会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各种人才的重任,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的变化相适应。因此,高校的师资培训也应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并应与之保持一致。面对社会的种种需求,高校师资培训应充分发挥作用,以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所需人才为目标。一、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比较普通高等教育(指本科教育,下同)和高等职业教育是多样化高等教育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高职院校在校生为861万,约占普通高校的50%;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校的50%。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校总数的61%以上,根据最新的数据,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量已达1285所。然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通过“三改一补”,甚至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普遍存在师资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我们必...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招生人数连年剧增,到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567万人,是1998年招生数108万的5倍多,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日益增加的需求。但是,高校扩招在促进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如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教育经费不足、投资效率不高、投资效益有限、教育质量下降等,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矛盾。因此,亟待调整和完善高校的扩招政策。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总数达1345所,占整个高等教育学校总数的69.3%,毕业生达118.9万人,占整个高等教育毕业人数的68.5%,在校生数达398.1万人,占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5.4%.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职教育将会进一步的发展,高职学生所占的社会比重也将越来越大,他们的成长过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职业》2005,(31):50-51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伴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呼声.高职教育发展态势迅猛。从1998年到2003年.短短五年时间高职招生数从43万人猛增到200万人.增长3.7倍.占普通高校招生数的比例从39.73%增长到52.3%。2004年.高职毕业生高达147万人.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2.5%。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为每个人提供发展创造的机会 ,为社会培养多种高等实用技能性人才为特点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独特功能 ,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中承担了重要职责。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打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单一的标准、规格培养单一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模式 ,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完善高职教育新体系 ,确立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定位 ,理顺高职教育与…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社会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作出怎样的贡献?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二十一世纪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未来15年将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都应符合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1.规模 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现状看: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社区学院约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一半;德国的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约三分之一;韩国接近30%。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到2000年,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本专科生应达到630万人,与1995年相比净增83万人。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高职院校师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从“十五”初期的17所增加到47所,高职院校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从2000年的2.6万人和3.8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8.8万人和2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1.04%,在校生数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数的33.78%。随着全省高等教育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  相似文献   

14.
据北京市教委的最新统计,2003年北京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90万人,北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这标志着北京高等教育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03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45.7万人,比2002年增长17%;研究生规模达到10.38万人,比2002年增加24%;留学生规模达到3万人。在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同时,首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断调整。从增长比例最高的研究生教育(24%)和高职专科教育(27%),首都高等教育的重点已经转移到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上。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所,博…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29所,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在校生2308.51万人,毕业生608.16万人。本专科学校数和招生数基本达到1∶1,如此庞大的教育规模,高等教育已不仅仅是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人
  力资源开发和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必须站在国家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国家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与投资体制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萎缩后,重新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从1980年的100万人增长到1994年的25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导致了高教经费需求的迅速增长。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高教投资体制和分配机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也随着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用正确理念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要求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00万人,高职生299万人。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呢?关键需要用一套正确的理念,来引导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基础。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显示,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是新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应依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着许多矛盾,尤其是学生数量增加与保证教育质量的矛盾,曾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新世纪我国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凌宏伟 《时代教育》2014,(10):44+4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教育、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能成为用人单位的中坚力量,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本文对近一年时间以来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关的热点话题和重要会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概括,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董泽芳 《职业教育研究》2006,(7):F0002-F0002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到2005年,高职院校已达800余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60%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既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又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彰显了其积极意义。同时也暴露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一方面。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智能型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却又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因而。近几年社会民众对高职教育多持批评态度,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呼声高涨。基于这种背景,周明星同志结合所从事的就学工作,撰写并出版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一书。该书从高职教育的内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视角,对其内涵界定、培养理念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表达了其创新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