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案例 二年级数学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要让学生学会画角。下面是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画角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先画顶点。第一步,先画什么? 生:先画顶点。 师:第二步,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第二步,再画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要让学生学会画角。下面是两个教学片断。教学片断一: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画角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先画顶点。第一步,先画什么?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了量角的方法,很复杂,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边唱歌边量角呢?生:有。(众生一起回答,声音特别响亮。)师:用量角器量角时,第一步干什么?生1: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生2:可以说成:中心顶点先重合。生3:中心对准角顶。生4:中心对顶点。生5:心对点。生6:中心顶点先统一。生7:你拍一,我拍一,中心顶点先统一。生8:花对果,根对茎,角的顶点对中心。师:(教师演示:把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第二步该干什么呢?生1:再把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生2:零线重合角一边。生3:杯盛…  相似文献   

4.
朱瑛 《陕西教育》2004,(10):13-14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 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作  相似文献   

5.
……出示例1(部编教材六年制第九册P38应用题)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生读题后发言,认为“剩下的”三个字很重要.师:“剩下的”三个字暗示了思考的路子,应怎样求“剩下的”,怎样解决最后问题呢,下面我们先一起讨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让一位同学说,老师画.生: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要做的660套衣服.师边画边问:这条线段应分成几大部分,应先画什么?生:这条线段应分成两部分,先画出5天做的部分.师按生的话先把线段分成两部分,把左边一部分均分成5份,标出已知的每份75套.问:这部分画好了,可求出什么?生:可求出5天做了多少套?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段] 师:你能画一个平角吗? (生试画,师指名上台展示,交流画法) 生1:先画一条直线,然后在上面点上一个"点",就画出了一个平角. 师:这是你的画法,其他同学呢? 生2:这个图形我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平角,反倒像一条直线. 生3:在直线上点一个"点",它看上去还是一条直线,我觉得不是平角. 生4:这分明就是一条直线.直线就是直线,怎么会是平角呢? 生5:是呀,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个图形没有.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第41页的内容。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师:一个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生:一个顶点,两条边。(学生边讲老师边画出一个角)师:那么怎样判断角的大小呢?生:张口大就大,张口小就小。师:你们认识什么角?生:直角。师:谁来画一个直角给大家看看?生:在黑板画直角。师:他画对了吗?(指名回答)生:对了。师:请你给大家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判断他画的是直角,好吗?  相似文献   

8.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先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生:在第二句里,作者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正确,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一、二句,读后想想“水平如镜”这个词的特点,然后照样子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生:红叶似火、对答…  相似文献   

9.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 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  相似文献   

10.
案例师押看下面两句话熏能说说它所表达的意思吗?①为了锻炼身体熏同学们每天早上绕操场跑一周。②花坛的四周是用篱笆围起来的。生1: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天天早上同学们在操场上跑一圈。师:“一圈”是什么意思?生1:“一圈”就是从一个地方出发跑,最后又回到这个地方。生2:也就是从某一点出发,绕操场跑又回到这一点。生3:这样就是一圈。(边说边用手在空中比画了一下。)师:三位同学都很形象地说出了“一圈”的意思。那么第二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生1:第二句话的意思是篱笆把花坛围起来了。师:怎样才叫围起来?把你的桌面当做菜园,用手势表示一下。…  相似文献   

11.
王建生 《四川教育》2004,(11):39-39
[案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量角器画角,下面请大家动手画一个直角. (学生独立画角后汇报画直角的方法.) 生1:我是用量角器画的. 生2:直角是一个特殊的角,我觉得用量角器画比较麻烦,我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画的.  相似文献   

12.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 城》中写海滨的那一部分,请同学们 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第一步是熟读课文,第二步 是领会文章内容,第三步是想象画 面,最后一步是语言描述。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文中写“小 城”一段的特点,用另外一种方法来 学习。先请同学们自己弄清写小城这 部分共有几个自然段。(生看书找出) 师:请同学们思考每个自然段分 别介绍了小城的什么地方? 生:第四自然段讲小城的庭院, 第五自然段介绍小城的公园,第六自 然段讲小城的街道。 师:这三个自然段,具体讲了各 个地方的哪些具体内容呢?请同学们 注意:要读懂一段话,先要读懂一段 话里的每个句子。我们先看第四自然 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相似文献   

13.
眼片段1演1.师:比一比我们的口算本和数学书,你发现什么?生1:口算本窄,数学书宽。生2:口算本薄,数学书厚。生3:口算本边短,数学书边长。师:你是怎样比出长短、宽窄的?生(边比画边表述):把数学书的边和口算本的边对齐,数学书比口算本长、宽。师:沿数学书和口算本的一边分别画出它们的长边。生画线:口算本数学书师:我们发现沿口算本一边画出来是一段什么线?生:直的线。师:沿数学书画下来是一段什么线?生:也是一段直的线。师:数学书的边是从哪里画到哪里的?你认为可以再画长一点吗?生:是从左上角画到右上角,再画长就出头了。师:画得短一点可以…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通过观察图我们学习了《晨读》的第一、二自然节。先一起回忆一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生:一个秋天的早晨。 师:(板书:秋天、早晨)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农村的一个小院子里。 师:(板书:农村)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有三个小伙伴。他们坐在磨台上认真读书。 师:(板书:三个小伙伴、磨台上)谁能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师上班路线图)学校公园老师家国贸大厦321师:老师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你认为老师走哪条路近呢?生1:我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都是弯的,只有第二条路是直的。生2:我也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师:是啊,弯来弯去的线总是比直的线要长。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连接老师家、公园和学校三个地方,接近一个什么图形?连接老师家、国贸大厦和学校这三个地方,又接近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老师走一、三两条路就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16.
【案例】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以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入新课,之后我让学生试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生1:有3条边的图形就是三角形;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才是三角形;生3:把3条边连在一起的图形叫三角形……显然学生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因此我鼓励学生试着来画一个心目中的三角形(指一名学生板演),并思考你画三角形的过程其实是画了些什么?(3条线段)师:请大家来评价一下他画的三角形怎么样?生1:他画得很直:生2:他画的角很尖……师:老师发现刚才他画得小心翼翼的,你知道他在小心什么吗?生1:他怕挨着的两条线段连不住,留下缝  相似文献   

17.
《我若是小小鸟》是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的一首三部合唱歌曲。在教学此曲时,笔者在平行班先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效果大相径庭。[案例1]师:第二声部是在第一声部唱完哪句歌词后开始唱呢?生:在第一声部唱完“我若是小小鸟”后,第二声部开始唱。师:第三声部什么时候开始唱?生: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唱完“我若是小小鸟,展双翅入云霄”后,第三声部开始唱。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三部合唱。请每位同学看着老师的指挥。[案例2]师:第二声部的曲谱音高和第一声部有什么联系?生1:笫二声部的音高比第一声部的低一些。生2:“展双翅入云霄”的曲…  相似文献   

18.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谈辩证法 ,好像有几分荒唐 ,尤其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对一帮天真活泼的新学生谈辩证法 ,更显得有些幼稚可笑。然而笔者耳闻目睹的一幕却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说明了这一作法的可行性。下面是“九义”教材第 1册《看图读拼音识字·6》教学片断与评述 :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上、中、下”三个字。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 4 1页 ,先看图 ,再回答问题 :①图上画的是些什么人 ?②他们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生 :图上画的是三个小朋友。生 :他们在操场上滑滑梯。师 :这三个小朋友分别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呢 ?生 :一个小朋友在滑…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如何使“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出亮丽的风景呢?现笔者结合《长方体的认识》中面、棱、顶点的两个不同的教学片断来谈点想法。片段一描述:(师生共同切土豆,建立概念。)师:(示范切第一刀)请同桌合作垂直地切一刀,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1:切一刀后出现了一个平平的面。(板书:面)生2:摸一摸有粘呼呼的水。(生窃语:那是土豆的汁水)师示范切第二刀,生也模仿着切一刀。师:摸一摸,又发现了什么?生3:又出现了一个面。生4:我还发现了一个角。生5:嗨,我还发现了一条边。师:这…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教学片断]师:你们会使用圆规吗?生:会!生:只要将圆规的两脚张开,把针尖固定,笔尖旋转一周就能画一个圆。师:好啊!现在,每个同学在本子上任意画一个圆。学生操作画圆,老师巡回指导。师:现在,每个同学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下来,然后把圆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学生折叠圆片。师:几条折痕在圆中有什么特点?几条折痕的长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书第116页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2)一般用什么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生:……师:圆的特征很明显。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