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于2013年底借鉴西方教学模式,建成了"穿越时空"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这方面进行课题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阐述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背景,对比中西方教育模式以及分析三所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教学课程、教育模式的调研结果,得出自主管理能在中外合资学校中广泛运用与实践,但仍存在部分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影响自主管理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将给出当代大学生自主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创新性不强、实践性不多等问题以及在参加各类竞赛过程中"为比赛而比赛"的被动参赛现象,提出依托学习创新型社团实施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对学习创新型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组织架构、管理理念、参加各类竞赛的组织过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组织过程及建立团支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开辟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个性发展的氛围下接受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实践证明,学习创新型社团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绝佳实验田"、"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教学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出了"研究型教学+创新性计划"教学模式,构建了专题研讨"结构概念设计与创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大纲,介绍了课程的构思与设计、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教学实践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专题研讨课程有机结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创新实验室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科技课外活动是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主管理开放实验室就是这一途径的实现平台,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可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方面。可是随着参与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课外科技活动也受到了场地、设备、经费及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现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配合西安科技大学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建立了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科技创实验室为平台,创新实验班为主体的电工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体系。针对10年的实践和总结,阐述了在开放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经费方面的具体经验,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开放创新实验室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不久,各省市便纷纷出台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政策、措施主要面向普通全日制大学生,没有面向开放教育大学生颁布相应的政策措施。事实上,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开放教育大学的就业创业难度更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也困难重重。开放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从政策、培训基地、团队建设等角度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227-230
鉴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提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讲堂为引领,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手段,以项目管理为抓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践表明,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狠抓过程管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是针对本科生开展的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活动。通过参与项目的申报、实施和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从指导教师角度总结、归纳了一些大学生创新项目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阐述了一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8.
邱黎苏 《教育评论》2015,(4):105-107
文章分析新列省重点建设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从加强创新文化顶层设计着手,提炼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核、要素以促进师生创新意识的觉醒,并从活动的全局性出发,构建"五位一体"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发展模式,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实战体系、构筑实训平台体系等三大体系作为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载体,确保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建立新列省重点建设高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人才的创新培养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尝试在地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中贯彻"过程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三结合"的原则,推行"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方法,实施"文献查询与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评价模式,通过授课再现数学发现的思维过程,优化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交互,模拟课堂,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院、市、省、国家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途径在地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采探寻地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为提高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人才培养质量及规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为目的,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制订"创新能力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施途径: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实施"五个一"创新活动、加强"三个一百"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以"启迪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为内涵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三步法",并不断循环,互相促进,阶梯式上升。实践结果表明,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切入点,对开放自主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从教学内涵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阐述了创新实践教育践行平台的构建。介绍了校企协同、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对其认识与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基于此,本文在阐释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概念、内容与内涵的基础上,探析了高校应用该制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中队雏鹰管委会是孩子们快乐的家,大家平时群策群力,实施自主管理;活动中出谋划策,各显神通。记得学校大队雏鹰管委会举办"创新杯"活动竞赛,作为辅导员老师,我把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带给队员们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大学生社会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自主管理,各高校管理者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大学生自主管理的途径。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基层管理者和"标杆",其综合素质水平决定班级整体素质水平。如何能为学生干部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以使其为班级自主管理提供更多的服务,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学生管理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滚动支持的指导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滚动支持的指导模式,以教师的教学科研课题组为支持平台,在活动中实施全过程指导和考核奖惩,带动大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科研工作循环,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科研工作能力,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陈阳 《黑龙江教育》2023,(11):52-54
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精神的培育和公益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风尚和志愿服务活动的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及公共服务精神的一种体现。文章通过用奋斗精神引领大学生自主自觉地认同、参与创新创业公益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意识,探索持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思创融合教育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研分析,对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与创新竞赛的动机、效果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对目前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与创新竞赛的动机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当前大学生创新实践与创新竞赛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与创新竞赛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是上海市教委为了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主要阐述我校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实施过程和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若干注意点,并对创新活动开展效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同济大学不断深化大学生创新教育各项工作,在构建了"学院(系)--学校--上海市--国家"四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体制和机制,保证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不断向前发展,创建大学生创新俱乐部就是其中有益的探索之一,通过大学生创新俱乐部,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不但实现了创新训练计...  相似文献   

20.
结合技术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现状和特点,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改善创新条件,健全创新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组建自主管理的大学生创新集训队,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的长效机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层次开展科创活动,形成学着干,自己干,领着干阶梯式科学训练方式和结构合理的大学生梯队结构,以及各集训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模式,促进了科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