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曾经在杂志上渡过这样一个案例:作者听过的一节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这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作者找了三个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相似文献   

2.
梁好 《班主任》2014,(8):57-57
正一位特级教师到偏远农村乡镇送课,全乡镇语文学科的老师齐聚一堂,准备一睹这位特级教师风采。然而,特级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却令老师仉大失所望。这节课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精彩纷呈,有的只是他们平日课堂的那般平淡与平凡。整节课,特级教师没有什么精巧的设计、精致的课件和精深的解读,只是指导学生读课文,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不厌其烦。这样的表  相似文献   

3.
一次,听一节观摩课《第一次抱母亲》,我们都能感觉到授课老师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亲和力极强,课上得行云流水一般自如,又有着一唱三叹的回环之美。快下课时,老师问学生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有的回答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有的回答自己情感上的升华。不料,一位学生突然答道“:今天我有点感觉了。”那一刻,老师愣住了,我们也愣住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公开课上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我们已经习惯了他们对老师的溢美之辞,习惯了他们用一些充满激情的演说般的语句来为一节课续上一个美丽的“豹尾”,习惯了他们的“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4.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5.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李旭山,学生私下里喜欢称他“山哥”,什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师大教育硕士导师”,远没有“山哥”听着亲切来劲。一次全国性的活动中,山哥上了一节“现象类材料作文审题思维训练”课,他没有准备教学内容,只是让在座学生针对热点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观摩课     
大凡观摩课前都是事先排练好的,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配合,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回答,怎么回答,由谁来回答,都是导演好了的,而且不止一次地排演过。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已经无可挑剔了,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下面的取经。陈林是教外语的,她的观摩课是一节“句型练习”课,讲的是“如此……以至于”的句型运用,这节课她已经上了不下十次了。一天,她偶然听到学生们在议论“观摩课”的乏味和虚假,有一个学生甚至用“如此……以至于”造了一个句子:如此的观摩课,以至于我们都成了机器。于是她给校长提出来,是否不用再用“导演…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区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2006年4月7日应邀在杭州“全国小语名师激情演绎,本色语文教学观摩课”上的二年级一节识字课。这节课十分突出字理识字的特色,让学生通过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方式识记汉字形义,了解汉语量词的使用特点,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体现了最本色的语文。】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培训,市里组织了几节观摩课,其中有一节是三年级的体育课。课的结构很清晰:课前热身操---教学主题---练习巩固---游戏---课堂总结……进行得有条不紊,组织安排可谓天衣无缝。学生也像一架架上了发条的小机器,在老师的指挥下不停地运动着自己的身体。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坐在操场边听课的几位老师小声议论:“这节课真好!我们那儿三年级的学生没有这么训练有素!”“这毕竟是节示范课嘛,课前花的工夫肯定不会少!”“课上得是很好,可惜有一处失败。你们注意到没有:课前的热身操,后面的那个集体舞,包括最后的游戏都不是很整齐。”“对,对,对!…  相似文献   

9.
在一堂小学的市级观摩课上,有一位教坛新秀上《鸬鹚》一课。当课结束时,老师表扬学生说:“鸬鹚和渔人的配合可以说是巧妙绝伦,而今天这堂课,大家和老师也配合得非常好,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10.
教学案例 近日,笔者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这位老师把“棒打教头”即比武的经过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的最后,老师问:“同学们,学完了本课,大家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11.
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专门听了一堂高中物理公开课,任课教师是一名有影响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灵活,重点突出,教学双方配合默契,气氛热烈,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题学生都完成得很好,时间安排很恰当。当老师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铃声正好响起来,听课的中国教师不禁鼓起了掌声,但奇怪的是几位美国教育学家却一点表情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口答出乎我们的意料:“这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节课还上它干什么?”原来,这些教育家们认为学生应该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也就…  相似文献   

12.
兰带娣 《成才之路》2011,(14):56-56
情境一: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课间时,我早早进了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几位学生见到我,高兴地围上来问:“老师,这节课我们画什么呀?”我说:“这节课我们接着画人物。”随后,有位学生说:“哎!又是画人。”一脸的无奈。看来前两节课的人物临摹已经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有了厌倦感。  相似文献   

13.
梁凤娥 《教师》2012,(25):30-30
评课作为一项教研活动.是听课的继续和提高。俗话说:教学相长。其实“教”与“听”“教”与“评”何尝不是如此!“听”是“评”的基础,“评”是“听”的反映。“听”——听什么?“评”——怎样评?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一、评课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参加了一次市教育局举办的教学开放周活动。课的类型是示范课.授课教师有两位。一位是特级教师.另一位是一般教师,两节课各有“千秋”。特级教师上的是高二年级女生的选修课——体操类.另一位老师上的是高~年级的足球课.评课人本应该就这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可从头到尾听到的只是对特级教师的赞赏和恭维.有关课堂教学方面的评价只是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对那位没有名气的老师却只字未提。而实际上课的过程是:体操课上教师在运动负荷的把握上就有点欠缺,整节课学生间歇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0分钟;足球课上的是脚弓内侧传接球,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加入游戏——传球接力比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2.零距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上学期,我的一节思品课《正确面对理想和现实》获得了区优课评比一等奖,这一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教材最后一单元的第一课,着重让学生知道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理想的途径,上得不好容易变成一节乏味的说教课。我的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有位老师情不自禁地说:“真美。”  相似文献   

15.
工作接近二十年之际,居然有幸成为了特级教师张齐华“三门问题”数学课堂中的一名学生。在这次教师和学生角色置换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诸多感受,这使我对理解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所有学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这些学生产生的途径非常奇妙。活动当天签到时,每位教师都领了一张号码牌,我猜想:互动环节时多半是要抽号回答问题了。当第一节课结束后,张老师在做第二节课的教学准备,却迟迟未见学生来,正在纳闷时,张老师说话了:“今天这节课的学生有点特别,请大家取出号码牌,号码牌上打有星号的老师请起立。”  相似文献   

16.
每年开学,我们都有一个疑问:第一节课上什么?怎么上?许多老师都是习惯性地讲讲对学生的要求等规章制度,或者拿着学生花名册点名。这样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学生此时并没有反感你这位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要想好好地学好你这科。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跟我讲:朱老师,从你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非常学这门课,你上课很幽默、很有意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可后来一琢磨:是不是我第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了呢?第一堂课怎样上才算成功呢?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堂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听了特级教师丁杭缨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上没有见到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甚至时下颇为流行的小组讨论在课中也极为罕见,一节表面上看上去平淡无奇的课,却环环相扣,始终真正关注着学生,紧紧抓住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听完课后,借用一句话就是:回味有点甜。请看下面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老河口八小听了一节相当精彩的美术课。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专家委员会成会员、美术特级教师王竹老师也给予了好评,但是王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执教者有明知故问行为,提出了很多没有价值的问题,还在参与展示的学生并没有什么精彩的地方号召学生鼓掌。因此,王老师以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恳诚地向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一定要治理“两滥”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我有幸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几节观摩课,窦老师的教学,是用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窦老师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启示。无穷的语言魅力,点燃求知的火种窦老师的课非常“活”,学生的思维、语言、情绪甚至动作异常活跃。课堂上发出的阵阵笑声、掌声甚至哭声,处处洋溢着真情。她的语言朴实、亲切和自然,时时传达着真情,激励着学生的学习热情。窦老师执教《喜鹊》一课,没有和学生见过面。学生对窦老师是陌生的,加之他们到了一百多名教师听课的陌生场所,感…  相似文献   

20.
直呼音节的真谛所在江苏特级教师高万同一、直呼音节的本质意义是什么一提直呼音节,就有人很自然地把它与“拼读者节”对立起来,以为直呼音节就是不用拼,一口呼出音节来。在直呼音节观摩课上,当任教老师教学生拼音方法时,我就时常会听到有人嘀咕:“不是直呼吗?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