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半以上的信息是由非语言手段传递的。可见非语言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由于传统的外语教学只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与理解,忽略了对于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这对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埋下了隐患.如果我们能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语言教学与非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势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是对交际的预测过程,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流涉及参与交流者的文化背景问题.因此,交际行为的意义取决于交际环境因素及其相互问的作用.交际双方要共享交际环境,才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外语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比较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时才能真正把外语当成工具,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茜 《零陵学院学报》2004,2(4):114-116
外语语言交际能力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必需的。它包括外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本文重点论述了互联网创造的语言环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可利用性,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语用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诸多学者、教师及有关人士的重视,它不仅是语言综合运用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论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解读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种种涉及文化和语用方面的失误,提出了解决教学中过分注重语言知识问题的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何谨然 《培训与研究》2007,24(7):105-107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成功地跨文化沟通是跨文化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面牺的巨大挑战之一。文章从跨文化商务沟通和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入手,指出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影响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四种非语言交际方式:目光接触、手势、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  相似文献   

6.
语用模糊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的策略,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服务中遇到了许多涉及跨文化交际问题。模糊语言的特点、地方区域文化特征以及跨文化交际方式三大因素决定了大学生志愿者运用语用模糊策略的必要性,加强多元文化教育、重视模糊语言和把握好适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语用模糊策略。合理恰当地运用语用模糊策略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功地实施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交际的成功取决于语言得体与否。尽管说话者的语言没有语法错误,但由于语言不够得体,违反语言交际原则,常常造成交际失误或休克。因此重视对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是今后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1]萨莫瓦尔说:"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时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2]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人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运用,而忽略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实际上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它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根据毕继万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将非语言交际粗略地分成四大类:1)体态语;2)副语言;3)客体语;4)环境语,本文试从手势语、眼神交流、体触行为等方面研究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减少由此导致的文化差异的干扰,以促进人们之间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外语语言交际能力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必需的。它包括外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本文重点论述了互联网创造的语言环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可利用性,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大系统。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行为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毕业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低下。本文就此问题,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差异的适应性,提高学生接触英美文化的接受能力和预测能力,从而使我们的毕业生得以成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往往重视语言的学习,却忽视了非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由于文化的差异,非语言交际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形式,并对其意义的差异化进行了举例分析。人们要想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就必须重视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克服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3.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人类行为艺术的载体.民族不同,文化各异,因而在语言行为艺术上就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了解英汉语言行为艺术在人际关系、社交礼仪和审美取向三方面的差异,对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因不同语言文化因素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可以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忽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和文化差异,会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实际交往中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语境,不可避免地使交际受到挫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交际取决于得体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语境判断能力,用真实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结合语言教学导入语用知识,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非语言交际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补充、否定、重复、替代、调节、强调等作用。非言语言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因此,我们要重视非语言交际的作用,积极开展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和努力探索这一研究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避免由文化障碍研究而导致的误解,成功的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概念和性质,指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有很强的文化特征,外语教学必须在重视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并探讨了通过课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提高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是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在教学中由于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导致交际受阻。因此我们在词汇和交际用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才能达到语言的灵活运用和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它是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的缩影,也是人类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谓上差别很大。在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就会产生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同语言反映着不同文化的发展变化。不同语言文化决定了人们交际行为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交际礼仪文化的差异。英汉民族是两个语言不同的民族,英汉语言各有其历史渊源和价值趋向,这就决定了英汉交际文化的诸多不同。其在问候、称谓、赞誉、恭维、答谢、道别等交际礼仪方面各有其讲究。了解这些差异,可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更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