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罗海燕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2):88-90,F003
太极拳是一项传统的保健养生手段.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理生化实验手段被广泛地用于证明太极拳的保健作用中.文章主要通过太极拳对神经内分泌、心血管、骨骼肌肉和免疫指标的正面影响,来反映了太极拳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对太极拳锻炼提高中年人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社会上中年人普遍存在“上盛下虚”的时代病,本文采用实验对比法,研究太极拳锻炼对中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太极拳锻炼对提高中年人平衡能力呈显著性的良性影响,中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作为终身的体育锻炼项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学生对教师评教基础上,通过走访有关专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教学经验,对常规太极拳教学法进行了改革。经过对比实验,新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太极拳技能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太极拳和慢跑运动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的治疗效果,本对46名高血压患进行了1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和慢跑对防治老年人高血压症有良好的疗效,且太极拳优于慢跑运动。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3种高度架势的确定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调查、测量、实验和统计等方法,对演练太极拳3种高度的架势进行了确定及运用研究,提出了用系数乘身高来确定演练太极拳的3种高度架势;用此方法确定演练太极拳3种架势合理有效;此方法所确定的3种太极拳架势能指导人们的健身。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运用“整体分解法”与“常规顺式教学法”教授太极拳的效果作了对比实验研究,分析了在太极拳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整体分解法”教学优于运用“常规顺式教学法”教学的原因,提出了在高校普及推广运用“整体分解法”教授太极拳的建议,这不仅对提高高校太极拳的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对教授其它年龄段的人群学习太极拳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它武术套路及其它体育套路项目的教学改革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从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几个方面作了研究探讨,大量实践和研究证明通过长期系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本文通过可靠的实验依据和文献参考,把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血液循环、血压、心缩间期几个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科学论述。使人们对太极拳锻炼促进人体机能的影响有一个更深更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对大学体育太极拳的教学改革进行实验研究,旨在为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经过优化设计方案实验教学后,基本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形成人人学会太极拳的教学特色,并就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化太极拳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学生对教师评教的基础上,通过走访有关专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教学经验,对常规太极拳教学法进行了改革。经过对比实验,新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太极拳技能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生理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研究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太极拳运动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太极拳套路与推手练习,并在实验前后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太极拳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影响显著(P≤0.05);太极拳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太极拳传播的最佳土壤,这里聚集了国家建设的未来精英,他们将担负着国家的建设重任,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根据高校的太极拳教学现状,本研究认为,高校太极拳在教学中存在如下的误区:太极拳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缺少正确方向的引导;太极拳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不明确,混淆了太极拳的价值;太极拳教学只讲动作,不讲呼吸,遗失了养生的根本;太极拳教学只讲动作表面含义,不讲动作功力,缺少太极拳内涵的体悟.因此,建议高校太极拳的教学应紧紧围绕太极拳的养生价值内涵进行;呼吸和内劲的掌握和体会才是太极拳传播中的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河南省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在全运会这种全国最高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未来河南省竞技太极拳运动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往年的比赛调查状况,对其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调查访问法、临场统计法和研究筛选法,对往届全运会比赛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河南省参加全运会的队员与其他省全运会前3名运动员的综合实力进行分析比较,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为河南省太极拳队备战十二届全运会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结论:对前两届全运会比赛情况的分析,要求河南省要锁定下一届全运会的目标,全力以赴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郭建营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4):14-15,29
陈式太极拳虽是现今流传的各派太极拳的始源,但是由于初期传播和发展的封闭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落后于杨式太极拳.改革开放以来,陈式太极拳在政府的帮助指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对外传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就陈式太极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陈式太极拳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健康观念越来越强烈,锻炼意识不断增强,太极拳运动这一文化国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河南是武术大省,又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太极拳课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发挥这一优势,既弘扬太极文化,又满足人们对太极拳运动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爱民  张辉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119-1123
拳击新规则对中国拳击运动员在专项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对拳击专项素质的认识水平,是有效提高运动员专项素质水平的前提。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和模拟仿真法对中国男子拳击运动员专项素质进行网络建模、结构运算、仿真等网络科学方面的探索。结果显示:中国男子拳击运动员专项素质是一个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专项素质网络具有较短的路径长度和较大的聚类系统,符合小世界网络的特性;专项力量类指标是整个网络中的核心素质,能够影响到整个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网络具有明显的社团结构划分,各种拳法击打的最大力量指标构成了网络中最大的社团。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参与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参与,对大学生价值现的影响。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②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对大学生的影响;③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④奥林匹克运动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影响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观众效应研究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众效应是社会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者对观众效应的含义、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做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评述,针对目前观众效应的研究多偏于运动竞赛中,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比较薄弱的事实,作者指出应该扩大观众效应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1994年-2003年中国篮球科研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涛  郝斌 《体育科研》2004,25(4):37-39
对1994-2003年国内10种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10年来发表的篮球论文数量上呈曲线上升趋势,研究内容多样化,主要集中在技术、战术,教学和训练理论方面,运动心理学、生理生化方面研究逐年增加,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超前性,但选材和生物力学方面研究较少;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显单调;作者年龄集中在中青年群体;作者单位大分散小集中,基金项目少,副高级职称的和中级职称是我国篮球科研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运动方式不同对膝关节损伤软骨愈合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运动方式对关节软骨损伤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兔的膝关节股骨髁深/浅层关节软骨损伤模型,施加不同的术后运动方式,扫描电镜观察软骨再生情况。结果:被动运动最能使浅层部分损伤软骨内的软骨细胞增生及基质分泌,使受损软骨表面的新生填充物接近于正常的软骨结构。各种运动方式对深层软骨损伤的促进作用均不明显,至后期,软骨深面缓慢发生出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但其形态、结构、厚度均远未达到适于恢复关节运动的程度。结论:被动运动促进软骨表面损伤修复的作用最大,再生组织的结构更接近于正常软骨;而对于深层软骨损伤.各种运动方式对软骨增生的促进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全息思维在竞技体操技术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文章采用了理论与录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息思维与竞技体操各项目的技术创新的多元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息思维方式,合理运用项目之间的整体(相关)性、发散性、交合性,可取得良好的创新设计效果,为竞技体操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可操作性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