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调查发现,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异常人数比例高达52.3%,特别是焦虑、强迫、敌对、偏执等问题突出。职业压力、职称晋升、“生源荒”、生存环境等是影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应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优化教师生存环境,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拓宽职称晋升通道;敞开高职教育大门,化解高职招生难题;关心教师心理健康,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等,提升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称评审标准是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的核心要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采用Nvivo12.0软件编码统计分析了32所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通过类属分析方法对相关文本资料分析后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的评价要素可聚类为十一个维度,能够概括为“资历资格基本要求与思想政治及师德师风的要求”“育人及教学工作表现”“科研及专业工作表现”“教学管理及科研管理工作表现”等。通过对相关文本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标准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多样化发展路径;获取标志性成果是教师职称晋升的“硬通货”;教学工作是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要素;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呈现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格局;管理资历对教师职称晋升具有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着许多弊端,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市场定位和教学模式等都存在着背离之处.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应从评审体制、评审标准和条件、职称名称、评审机构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使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能够适应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教师是依法治教的坚实力量和保障,开展依法治教有助于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通过对依法治教内涵的阐述,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建议。建立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和民主监管制度,为高职院校教师在经济收入增长机制、职称级别晋升等方面提供公正的平台,促进其专业发展,同时提高社会公民法律意识和教育执法队伍素质。在依法治教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是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确立教师培养培训目标及专业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探讨职称制度在高职教师培养中的功能定位,剖析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制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加强职称政策顶层设计,按照教师任职资格要求制定高职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引导教师自主发展,促进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双因素理论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建设存在薪酬标准不够规范、工作条件不够完善、晋升路径相对受限、价值塑造功能弱化等问题。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应以双因素理论为指导,健全薪酬激励体系,优化分配机制;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公平晋升路径,深化考核机制;注重思想价值引导,落实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内涵界定模糊、人事配套制度改革滞后、职称评审制度缺失、建设经费短缺等问题.据此,应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力度,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省级高职系统层面职称评定政策对院校个体的教师职称制度具有直接影响力。文章选取全国各高职系统最新政策文本,围绕高职个性特色、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等指标及评价模式与权力关系,分析高职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的特点与问题。研究表明:评价标准中高职职业性特色突显,但部分指标与本科趋同;任职条件差异较大,缺乏相对统一的职务标准;院校个体的职称评审自主权正不断扩大,但这也会造成教师队伍的分化。建议制订国家高职教师职务标准,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和教师培训交流机制,优化配置教师职称评审权力。  相似文献   

9.
2017年评审权下放后,高职院校开启新一轮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设。该轮制度建设的主要成绩表现在基本建成“四层级、六部门”的评审组织机构,构成“自下而上”的评审闯关模式,职称评审的条件、内容与方法呈现诸多亮点,评聘结合成为评审制度的重要原则等,但同时也存在学术导向的职称评审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职称评审指标的量化赋分方法不够公平合理、职称评审流程不够周全严谨等问题。省思发现,其主要根源是传统教育管理思想长期疏忽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盲目套用研究型大学的理念误导教师的职称评审观,绩效评估模式助长职称评审制度设计的学术导向,教育行政化掣肘职称评审制度的民主性与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5,(6):87-90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教师的心理焦虑情绪日益严重,并以因子分解机的方法对产生焦虑情绪的因素进行计算,得出五个方面原因对焦虑情绪的影响程度数据,分别是收入和待遇、晋升压力、科研压力、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等五方面因素。针对高职教师的心理焦虑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拓宽职称晋升通道,正确的职业定位,创造良好的组织承诺环境和提升教师心理调适能力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相比重视不够,评价体系不尽合理,教师职称晋升难,思政课部和思政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滞后等,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对标要求、科学规划、强化落实,要关心、支持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汪长明 《职教通讯》2016,(11):56-58
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分析入手,寻求科学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应该包括:建立分类管理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建立教学业绩与成效考核首位的评聘标准,增加课程教学改革及绩效的评聘指标;建立新的教师科研和学术成果评价指标;建立常规性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制度;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体系,加强聘用期的管理和建立新的人事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目前学校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针对高职院校目前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我们通过对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辅导员角色的理性思考,充分认识到要加强和稳定辅导员队伍,进行科学管理,使他们在校园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从编制、设岗上予以肯定;从政策、制度上确保他们在进修提高、提干、职称晋升、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专业课教师一视同仁。院校在用人方面应严格选拔,精心培育,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14.
“三年期”示范院校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其发展仍存在教师“进口”来源单一、教师职称评价体系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招生制度不合理等政策性瓶颈。政策性瓶颈不仅是示范院校建设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高职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政策性瓶颈需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进口”来源、建立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价制度、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职业认同感低、岗位职责不明晰、考核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不明晰等问题,提出应改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待遇和工作环境,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完善辅导员考评机制,建立专门的辅导员职称晋升序列,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数量紧缺、缺乏实践能力培训平台、职称评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只有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渠道,为专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持,同时应努力完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等,才能有效促进我市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从专职辅导员的职责不明确、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职称晋升困难以及选聘制度不科学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影响专职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原因,并提出高职院校应当明确专职辅导员的职责,在加强专职辅导员培训教育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专职辅导员激励机制和选聘制度,从而保证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实训教师技术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问题引发了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实际,从发展改革稳定的角度出发,研究论证增设实训教师职称系列、专业系列,并在基本条件、初定条件、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系列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要求中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对接。解决中高职院校培养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课程一体化和学生专业发展,都要求中高职院校师资共享。目前学校实践中存在师资配套制度滞后、师资管理缺乏统筹、教师缺乏积极性等三方面问题,建议推进教师资格、薪酬、职称制度改革,协调中高职院校师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快适应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就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竞争力和技术研发力。教师科研队伍作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还存在学历层次偏低,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科研水平较低等问题。高职院校应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制度保障、强化科研引领作用,通过加强教师科研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