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竹炭/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液相合成法制备了竹炭/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研究了竹炭与羟基磷灰石的配比、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温度以及复合材料用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吸附Cu2+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炭与羟基磷灰石的质量比为3/5,在pH值为5~6条件下吸附120 min,竹炭/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对Cu2+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可达96.08%,同时复合材料对Cu2+吸附受温度影响不大.认为竹炭/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可作为除铜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2.
煤质活性炭用过二硫酸铵氧化处理后,采用N2吸附、酸碱滴定及零电荷点(pHPZC)对活性发表面性质及孔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磺基水杨酸和3,5-二硝基水杨酸在氧化前后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3,5-二硝基水杨酸在两种活性炭上的△Sθ与△Hθ均是正值,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属于熵驱动型吸附;而磺基水杨酸在氧化后的活性炭上的△Sθ与△Hθ均为负值,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属于焓驱动型.在-SO3H的催化作用下,磺基水杨酸的-OH/-COOH与吸附剂表面的-COOH/-OH可能发生酯化反应而引起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
化学改性活性炭对Cu(Ⅱ)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市售粉状活性炭用16%硝酸进行氧化,再用0.1mol.L-1的氢氧化钠进行处理,制得化学改性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较改性前对Cu2 离子的吸附能力提高60%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通过模拟实验舱和实际装修房子,研究了块状竹炭和粒状竹炭、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和活性炭对甲醛吸附性能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粒状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大于块状竹炭,归功于粒状竹炭比表面积大,与甲醛的接触面积大,更有利于对甲醛的吸附。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表面含有大量的MnO2,而MnO2对甲醛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因此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比未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对甲醛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改性活性炭吸附SO2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改性活性炭对SO2废气脱硫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分别经过KI、 Zn(NO3)2、HNO3改性的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在吸附温度25 ℃, SO2浓度2900ppm,空速0.26m/s,吸附剂用量为2g的条件下,经KI、 Zn(NO3)2、HNO3改性的活性炭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116%、25%和16.7%.  相似文献   

6.
利用造纸厂废水污泥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造纸废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查了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固液比等方面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锌溶液为40%、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15 min、固液比为1∶3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碘值达到320 mg·g-1,而加入10%的茶梗添加剂制备的活性炭碘值可达503 mg·g-1,因此引入添加剂可以改善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利用该污泥活性炭处理含苯酚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加强开发并推广污泥制备活性炭新技术,实现废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处理剩余污泥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合成巯基纤维素(SC)对含铜(Ⅱ)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皮纤维素、硫代乙醇酸为基本原料,制备巯基纤维素(SC)新型吸附剂,用其对含Cu2 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研究。本文探讨了Cu2 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反应温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6.5、Cu2 浓度为100mg/L和吸附剂为0.2g时,常温条件下吸附2h后Cu2 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98.03%和24.5068mg/g,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8.
竹炭-有机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体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及铜离子(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其改性体对Cu2+吸附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用量增加而增大;Cu2+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对Cu2+吸附平衡约2h;最佳吸附温度为20—40℃,pH为3—4。改性体2效果最佳,30—50目粒径时去除率达99%以上,当溶液浓度为1.26g/L时,其比吸附量最大,为95.8mg/g。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清流县的天然软锰矿经草酸法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改性锰矿对水中Zn2+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表明,改性条件为:革酸用量2.0 mmol·g-1(锰矿粉)、高锰酸钾用量1.5 mmol·g+1(锰矿粉)、硫酸浓度1 mol·L-1,室温反应45min后,改性的软锰矿在25℃,溶液pH=5.0,吸附时间40min,对Zn2+饱和吸附量迭63mg·g-1(锰矿粉).而天然软锰矿在相同条件下对Zn2+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只有12mg·g-1(锰矿粉).表明经本实验条件得到的改性锰矿对Zn2+离子的吸附能力比天然锰矿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钢渣及蒙脱石为原料,工业淀粉为添加剂,制备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并将其做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中Pb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影响吸附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在溶液pH为7和吸附反应时间120min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在此环境条件下,吸附剂用量为9.0g/L、对初始浓度为100mg/L的 Pb2+溶液的去除率可达到93%,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在以上条件下对Pb2+的吸附量为10.3mg/g;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时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对Pb2+的相关系数为0.9993;且符合Langmuir方程,其相关系数为0.9929;对Pb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2.61mg/g.  相似文献   

11.
以废纸为原料,经磷酸活化后与纳米TiO2混合,再经微波加热炭化制备出负载纳米TiO2的活性炭光催化剂,实验测定了该催化剂对麦草畏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饱和吸附量为101.2mg/g.该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可降解除草剂麦草畏,和未负载活性炭的纳米TiO2催化剂相比,所制备的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更高,有较好的沉降分离性和过滤分离性,有利于光催化剂从溶液中分离和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2.
腐殖酸对钴、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土壤中的腐殖酸,研究对Co2+、Cd2+的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最佳pH范围为6~7,吸附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用该种腐殖酸样品吸附Co2+服从Langmuir和Freudlich吸附等温模型,19℃、35℃、45℃的饱和吸附量为12.51、9.52、8.30mg/g;吸附Cd2+在19℃、35℃时服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饱和吸附量为33.90、33.43mg/g,但在45℃时主要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腐殖酸对Co2+、Cd2+的吸附是通过两级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的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利用啤酒酵母去除模拟废水中Zn2+、Mn2、Cu2+,通过对预处理试剂、吸附温度、吸附液pH值与浸泡时间等因素进行正交分析,确定了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是酸度和预处理试剂.研究pH值、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离子强度等条件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NaOH浸泡后2h,在pH=5~6时吸附效果最好.用吸附等温线Langmuir(exe)、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拟合,相关性都比较好.用不同的吸附动力学方程描述啤酒酵母吸附金属离子的最优模型为Elovich方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脐橙皮渣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脐橙皮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可达40.0 mg/g.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80 mins,pH10.00,初始浓度5.0 mg/L,炭粉投入量0.02 g.亚甲基蓝在脐橙皮渣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15.
以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ZnCl2活化笋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主要影响因素为活化温度,其次是ZnCl2浓度,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是:ZnCl2浓度为3 mol/L,活化温度控制在400 ℃,活化时间2 h。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均拟合较好,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  相似文献   

16.
小球藻生物吸附废水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球藻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微量Cu~(2+),研究结果表明小球藻对Cu~(2+)的生物吸附主要经历了快速的吸附和缓慢的吸收两个步骤:pH值是影响Cu~(2+)生物吸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最佳pH值在6~8之间;离子强度对Cu~(2+)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小球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表面活性剂特殊分子结构,以顺磁性材料为磁核,在其表面先后覆盖内层、外层两层表面活性剂的单分子膜。由于外层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因的吸附而使磁化剂与椰壳活性炭键合在一起,因此活性炭被赋予磁性。对磁化剂用量、pH、活化剂等因素对椰壳磁性活性炭磁化率影响也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椰壳磁性活性炭的最佳合成条件为 MR-20为最佳磁化剂、活化剂浓度为0.02M,pH为2~3,椰壳磁性活性炭的物理性质随磁化剂的用量以及具体的磁化条件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氨水浸渍法对果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讨论不同氨水浓度(5%、10%、15%、20%)对果壳活性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改性后的果壳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水浓度对果壳活性炭的结构及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氨水浓度为10%时,活性炭表面形态清晰,凹槽分布均匀,比表面积提高至775.1382m2/g,较改性前提高了6.5%;改性前后活性炭微孔孔径集中分布在3.5 nm;果壳活性炭的吸附率随氨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氨水浓度为10%和15%时,吸附率分别达到86.51%和86.54%,吸附率相比改性前有所提高。而当氨水浓度进一步增加时,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率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压吸附法研究了膨胀石墨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氮气体系中对二氧化碳的动态吸附性能,比较了其吸附量、穿透曲线和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了膨胀石墨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因素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体积越大的膨胀石墨,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越强,最高可达190 mg/g以上.其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在30℃时吸附量仍达到90 mg/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