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究团体社交干预对4名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和情绪加工的干预效果以及共同注意与情绪加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3名被试在共同注意以及情绪加工上取得了中等以上的干预效果,另1名被试的干预效果较小,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与情绪加工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父母接受培训后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共同注意干预训练的效果.研究采用多基线设计,通过培训家长对三名平均年龄为46.6月的被试进行为期八周、四个阶段的干预,发现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行为及社会互动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被试的主动性和响应性共同注意、工具性和交流性共同注意、高强度和低强度刺激下的共同注意三方面,干预效果呈现不同特征且具有个体间差异.通过对结果的讨论,研究分析了促进干预取得成效的因素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音乐治疗是康复与音乐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治疗+”主要体现在音乐治疗与科技手段、教育康复、医疗手段和心理治疗的联合干预上,能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共同注意、社交和情绪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未来应继续加强对“音乐治疗+”联合干预的实践与研究,注重本土化发展,进一步拓展其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领域。  相似文献   

4.
共同注意和游戏能力是社交沟通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能力。而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在这些方面几乎普遍延迟,难以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整干预作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对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共同注意和游戏能力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分析美国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整干预模式的实施过程,以及干预特点与成效等,提出要建立以家长为导向的干预模式,重视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核心能力发展,充分发挥儿童主体地位,设置自然情境化环境,与其他干预方法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严重影响患病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其检出率不断增长,成为目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2013年以来我国的孤独症研究情况,结果表明,孤独症相关研究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儿童”“影响因素”“康复”“融合教育”“干预”“睡眠障碍”“共同注意”是研究的热点;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建议今后进一步规范“Autism”中文译名的统一使用,加强孤独症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以推动孤独症儿童干预康复实践发展,持续促进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6.
听障伴孤独症特质儿童存在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且相对单一障碍类型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发现,在评估方面,当前主要参照孤独症及儿童发育评估的一些工具,将直接和间接评估相结合,对听障伴孤独症特质儿童的非语言线索、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在干预方面,目前主要使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沟通系统等直接干预策略,以及对儿童进行行为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相关培训等间接策略提高该类儿童的社会沟通与交往能力。基于以上研究,可通过动态调整教育安置、灵活运用优势感觉通道、综合干预、多学科干预等方式对该类儿童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关键反应训练是一种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具有循证实践支持的孤独症儿童干预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2001年至2021年发表在国外核心期刊上有关关键反应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干预效果的14项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检验关键反应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沟通技能、社会互动技能、日常生活技能、问题行为及运动技能等五大领域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关键反应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沟通技能和增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互动能力;(2)与对照组相比,关键反应训练在提升孤独症儿童日常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及减轻问题行为方面并无显著优势;(3)机器人辅助的关键反应训练显示了巨大的干预优势。结合研究结果,文章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功能性干预研究进行梳理,探讨丰富多样的功能性干预方法在干预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以及情绪认知障碍中的有效性,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心理是当前孤独症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研究成果对儿童孤儿症的预防与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根据当前儿童孤儿症认知理论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心理的特点,以及认知心理干预法,提出孤独症儿童认知心理理论应用中应注意和强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语文学习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一例在普通小学三年级就读的孤独症儿童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家长等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干预9个月,用日常观察法、访谈法、对比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多方面评定.结果:在研究中运用多种干预方法,提高了孤独症儿童的语文学习状况.结论:运用多种干预方法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文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1.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共同注意作为自闭症儿童的核心技能缺陷,与社会认知技能障碍如语言、游戏、积极情感等存在紧密的联系.目前很多研究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实施干预,已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文章在阐述国内外相关共同注意干预研究和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对当前取得的成果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评价和总结,并就自闭症干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孤独症儿童对社会刺激的注意行为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对眼睛注视的定向注意和联合注意受损。回溯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对社会刺激如面孔、名字等的注意损伤。然而采用空间注意线索化范式,发现既有证据表明他们能对眼睛注视线索发出注意定向行为,也有相反的证据。孤独症儿童联合注意的缺损主要表现在,不能对他人的社会指向做出反应,也不能主动发出注意分享行为。文章回顾了孤独症儿童对眼睛注视线索引起的注意定向的研究,分析了结果存在矛盾的可能原因,列举了他们在联合注意缺损上的主要表现,并总结了与其社会性注意相关神经基础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专业助手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支持人员,对其学业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交往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梳理了近二十年国外培训专业助手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实施干预的实证研究,从专业助手的特征,ASD儿童的特征,专业助手对ASD儿童实施干预的目标行为,实验设计,培训内容与程序,培训及干预效果等维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日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专业助手培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解析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自闭症是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后会严重影响一生。这已引起各国医学界、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在众多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法和技术中,音乐疗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系统检索了Ovid—Medline/PubMed和FMIF数据库,主要分析了2000年以来的12篇采用音乐疗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研究报告,分别从研究方法、可行性、干预目标、音乐疗法的类型等方面探讨了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实践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闭症儿童一般具有很少出现共同注意行为、共同注意更多指向要求行为而非指示或分享行为、共同注意具有个体差异性等共同注意缺陷特征,应该针对这些特征运用父母干预、同伴干预、训练师干预及整合干预策略来整合家长资源、注重同伴指导、注重社会性强化、实施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7.
The use of Social StoriesTM appears to be popular amo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EPs) and other children’s services professionals as an intervention for enhancing the social functioning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s).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evaluates the research evidence upon which this apparent popularity is based. Several areas of significant weakness in the body of literature are identified which, it is suggested, need to be addressed through further research before EPs can recommend Social StoriesTM as a stand alone intervention strategy in the confidence that it represents evidence-base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has explored the parents’ regulation strategies that were more likely to support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in learning situations with computers. These strategies have been analysed by means of new grids involving seven categories of behaviour: cognitive strategies relating to identification of objective, exploration of means, attention and evaluation;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and socio-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such as joint attention and request. 62 7-year-old children from Quebec families were examined with their mothers and fathers. The children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wo learning tasks that involved using LOGO software to draw a pictu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rents’ regulation varied depending on their gender; a higher directivity was observed in mothers, more specifically through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repeated measure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session,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objective, the initiation of joint attention and of behaviour regulation in parents; and an improvement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bjective, planning and self-evaluation in children. Correlations between parental regulation and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strategies indicated positive links concerning strategies relating to joint attention and to motivation; and negative links concerning strategies relating to the exploration of means and evaluation. A good adjustment of the parents’ regulation and the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correlated positivel with success in the task.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are proposed for research and psycho-educative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9.
共同注意的缺陷是自闭症儿童最重要的症状之一,其区分度高于游戏、模仿技能等早期指标,能够筛查出80%-90%的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的训练能够促进和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是自闭症儿童干预的关键技能。本研究主要运用提示和辅导的方法,注重道具的使用和家长的作用,对1名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行为进行训练,以探讨提高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