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1,(5):42-42
成都市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问:以前,是学生害怕老师。现在,尽管学生仍然怕老师批评。怕老师家访。但是好像很多方面都让老师怕他们。老师们一怕要求严格。学生不来校上学。更怕他们离家出走;二怕严格要求后。学生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一辈)心痛他们。而向学校领导甚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告黑状”而被批评处罚……班主任老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调查指出:“刚入学的五六岁学童,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有自信,而当他们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为18%。五分之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重新面对学习时会有无力感。”据北京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学生眼中的老师形象又如何呢?调查显示,学生中有.8%承认“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37.4%“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52.5%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29.2%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18.2%觉得班主任“动不动就发火”;5%从没有单独和老师说过话。看到班主任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的学生仅占47.5%”。……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小干部都是以老师指定为主,同学选举为辅,小干部的任期也往往很长,一般只做小的调整,不做大的变更,居然也像成人社会中的职务官街一样。虽然,现在有许多学校实行小干部轮换制,但是,有的孩子会在整个学生时代都当干部,我了解到212名小学生的真实想法。你是学生干部吗?你愿意当干部吗?从上表我们看出,有许多同学愿意当干部,主要原因是:为同学服务,受到老师夸奖;帮助老师,锻炼管理能力;当选为干部也就看出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地位;有权威,比别人地位高,可以管别人;当班干部是一种荣誉;可以受到很多…  相似文献   

4.
想出这个题目并板书给学生只是最近的事。要说清楚这两句话的来历,还得从往事说起。在语文课上,同学们举手十分积极,但有时当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而有些同学却在说其它的;有时同学答错了,老师还没来得及正而的鼓励和引导,已经进来了其他同学并无嘲讽意味的笑声,弄得发言的同学不好意思。不敢再发言。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一次,我抓住一个时机,说:“同学们。在老师的黑板上应该有两个字,你们猜猜是什么?”他们思考了一会儿。有的同学说,老师,你的黑板上什么字也没有;有的同学说是“严肃”;  相似文献   

5.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生:(齐声)好。师:游戏的名字叫“秘密传话”。(板书)(学生们个个神彩飞扬,跃跃欲试)师:活动规则(要求)是传话要听清楚,传得明白(不得偷听),用悄悄话一个接一个传下去,直至传到最后一个同学。每一个同学传过之后,赶快上座位写出你传给别人的话,交给老师。传错者表演一个节目。游戏开始了。老师请7位同学上讲台,悄悄地对着第一位同学的耳朵说:“哥哥说,3月5日,他们要去游泳。”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传话,一张张小脸上显得既神秘兮兮,又小心翼翼,害怕把话传错。游戏结束。老…  相似文献   

6.
“换位”就是调换位置,但是,这里讲的不是换座位,而是讲班干部变学生,学生变干部。在我担任初一班务工作其间,第一届班干部都是学习成绩好,品德好,能力强的好学生。他们确实是班务工作中老师的好助手,赢得了老师、学生的好评。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个别同学有了“滑坡”现象。老师、干部做工作,都无济于事,个别班干部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周庆林老师刚刚送5名高一年级的学生去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家实验室参与“考试前后的免疫能力”课题研究。据周老师介绍,在北大附中,像这五位同学这样进入国家实验室的学生是小部分,大部分同学是通过被称作“中学生微型科研”的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北大附中领导认为,进行研究性学习应该分层次,对学有余力并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应该为他们创造接触高层次课题研究的机会,而大多数同学则应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研动手能力。这种“分层次”的观念还体现在课程安排上,“科学探索”课是北大附中的校本课…  相似文献   

8.
看了《我是一‘非好学生’》,不由让我想起我的同学讲的一件事情。我的同学有个孩子正在念小学二年级,教他们的某老师有个“绝招”——每当提问时,如果学生答对了,就让全班同学一起齐声对答对题的学生喊:“棒!棒!你真棒!”于是答对题的学生自豪地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坐下;如果学生答错了。就让全班同学一起齐声对答错题的学生喊:“笨!笨!你真笨!”于是答错题的学生在同学们的谴责声中面红耳赤地坐下。久而久之,成绩好的同学常常得到了同学的赞扬,越发自信地举手回答问题;而成绩差的同学,由于害怕答错,越发自卑。完全失去了举手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不少同学怕上作文课,面对文题无所适从,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同学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就害怕,看着老师出的作文题不是口咬笔杆,就是挠头搔耳,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根据此种状况,我又调查了十几位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感觉还是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由少及多,小练笔,大收获,指导学生写片段,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人人都有学习的天赋”,“学生在威胁较少的情景中才能产生学习”,“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中不敢说英语.是因为害怕讲英语时出错或者说得不好被老师、同学笑话。学习英语口语成为学生的一种担心,而不是一种乐趣,导致英语口语课上部分学生始终“金口难开”,最终成为“哑巴英语”。  相似文献   

11.
“老师,我想当干部!”“哦,能谈谈你的想法吗?”老师不动神色地问那个男孩,心里却感到非常惊讶!他自信又略带不安地说:“我们班的干部老是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当,我对他们不服,不光我,还有好多同学也不服。我觉得我比他们更能管理好班级,能让我尝试一下吗?”这是发生在辽宁省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室的一幕。这个各方面表现并不出色,甚至还有一点“捣蛋”的学生凭着这份勇气,给老师们带来了极度的兴奋。于是,我们的“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新方案——“小干部认领”尝试着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2.
刘海燕 《新疆教育》2013,(4):115-115
目前学校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是“耳目型”,他们是班主任的“耳目”,只会将同学中的不良表现报告老师。这些干部同学在班上一般“人缘”较差,难以根据班主任的意见开展班级工作。有的是“领导型”,他们有“官架子”,优越感、领袖欲很强。他们说话居高临下,做事指手画脚,俨然以一个领导者的姿态出现,忘了自己的学生角色,在同学中也成了孤家寡人,不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任务。还有的是“算盘珠型”,班主任拨一下动一下,工作没有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学生干部角色意识的培养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里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往往“动”胜于“静”。而课堂教学又往往只“静”而不是动。我曾深入几所中学听课、调查,发现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教师讲的多、学生统的少,教师在讲台上走来走去,侃侃而谈,学生却坐在下面打瞌睡;课堂节奏慢,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厌学,差生面大等问题。课后,我试图与一些字生用英语交谈,他们中有的羞于开口,有的哼儿哈儿半天,最后干脆说“Sorry”,有的所答非所问,还有的……只有少数同学还能说几句。这一切当然是有诸多原因的,但老师没有突出外语课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课堂.上缺乏科…  相似文献   

14.
当同学犯错误或者违反纪律时,要不要把同学的行为告诉老师,这是许多中小学生都面临过的痛苦抉择。有时,老师会为了维持班级的纪律或仅仅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要求学生“揭发”那些“坏学生”或背地里向老师“打小报告”。利用学生间谍提供的“情报”,常常成为某些老师控制班级的重要手段。对这些做法,大家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想它意味着什么,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我从事“青春热线”心理辅导的这些年里,碰到这样一些个案:他们有的是因为“揭发”了同学做的错事,而被同学疏远、排挤和孤立,倍感痛苦与孤单;也有的是…  相似文献   

15.
当中小学生产生不能实现的幻想时,他们最愿意倾诉的对象是母亲,最不愿意告诉的是老师。调查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母亲不打击、不否定、不嘲讽和愿意为孩子保守秘密;相反,部分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方法不当,导致学生生厌。调查者同时给出了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老师5种诉说对象,供上海、北京等地的1888名中小学生排列顺序,统计时,排序越靠前的对象,得分就越高。结果表明,“妈妈”一项以3.37分名列第一;其次为“爸爸”(3.08);“同学”3.05;“兄弟、姐妹”(2.79);而被中小学生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老师(…  相似文献   

16.
周海斌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11):10+14-10,14
如果说学习如同登山,那么,老师应该给学生一副“脚手架”,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攀上知识的顶峰,而不是把他们抱上山。正如布鲁纳所说:“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而所谓的“脚手架”可能是一种策略、工具或者方法。  相似文献   

17.
班干部在班级中担任着教师小助手的角色,大多数班干部都是学习优异、自律性强、组织能力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深受老师喜爱并被寄予厚望。但是,有时他们的处境尴尬,被同学认为是“假惺惺”“打小报告”“讨好老师”等,甚至受到同学排挤。而他们又在自尊心的作用下,碍于向老师求助,自己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8.
所谓“后进生”,是指在品德、学习、纪律某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与一般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自卑感强,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歧视;逆反心理强,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很强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他们也想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  相似文献   

19.
我刚分配到一所边远的小学校时,就听说这个学校的毕业班上有一个令老师头疼、让学生害怕的团伙——“八大金刚”。这个团队专以捉弄老师、欺负同学为乐,逃学旷课是家常便饭。所以,熟悉他们的老师都不愿到这个班来执教。于是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初来乍到的我的  相似文献   

20.
陈光 《教育艺术》2004,(3):47-48
学生干部似乎历来就是让老师又高兴又发愁的好孩子。高兴,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协助,很多学生工作都能顺利进行,让老师省心不少;发愁,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干部在学习成绩上总是不能让老师满意。究竟该如何看待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呢?怎样才算是既对他们的发展负责,又让他们的出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