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何建生 《中学理科》2005,(8):76-76,F0003
1.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1.1以《决定》精神为指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教育处于研讨、争鸣的变革时期,知识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全球性的教育改革.1995年在北京召开两次“我国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报告会”,标志着这项计划的全面启动实施;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深层次,多视角地阐述了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内涵,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对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确立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力 《山东教育》2005,(21):123-123
素质教育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酝酿。在世纪之交达到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理解 1.概念的提出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3次。第1次在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J.Rousseau)等人;第2次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ev)等人;第3次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遍及美、欧、亚洲等多国,主要倡导者为布鲁纳(J.Bruner)和施瓦布等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学家们认为:教学不是追求“结论”,而是“解释”材料,学习者“通过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是由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校长、教师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我国高校接受素质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主要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问题而提出来的。1995年原国家教委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不仅关系到如何评价教师的工作和业绩,还关系到以什么样的理念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既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方面,也是搞好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指挥棒。30年来,课堂教学评价大体上可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型评价的时期,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特点是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为目的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第二阶段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人们认识到,经济的竞争实质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问题就引起了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各国政府对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我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国20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研究是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有关研究者主要论及“基础教育价值”、“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两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些研究者认为,素质教育才是基础教育理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中国教育界展开了“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20年过去了,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民族共识,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在一些关键的环节上推进,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由于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然步履艰难。为了有效推行素质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中国教育学会于2006年11月下旬,在江苏苏州市召开了第19次全国学术年会暨素质教育评价论坛。与会者就与素质教育评价相关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接受”的内涵 西方学术界对“接受”问题的关注始于古希腊的“解释学”和由此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研究、接受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前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学派。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流派,它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文学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是以读者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的理论体系。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率先对教育接受活动、尤其是以大众传播方式进行的教育中的接受活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素质教育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提及,许多教育者也一直在努力为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探索性的教育实践,素质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质量的一个代名词。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近年来,素质教育在职业院校中更是经常被提及,然而对素质教育真正内涵的理解却众说纷纭,正所谓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1.
曹霞 《教书育人》2006,(10):27-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受教育者主体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素质的发展与培养日益得到重视。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主体教育的观念、思想,并在90年代初开始,北京、河南安阳、天津、湖北荆门、深圳、湖南长沙等地开展了中小学主体性教育改革研究。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实践研究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素质教育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试图结合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来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于18世纪初在英国被广泛运用,20世纪70年代末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我国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于21世纪初。国内外学术界,学者们对合作学习的界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美国学者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我国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与价值 素质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全国上下对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从观念上,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认同,并在实践操作中做了很多积极、努力和有益的探索,涌现出了诸如情境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关心教育等很有创见的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面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30年内,教师心理研究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为教师基本特征的构建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新世纪开始,探索教师成长机制,而进入新世纪后主要关注教师的自主性,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实质上在不断重新诠释着“好教师”的内涵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一、西方四国素质教育的特点与经验 (一)美国的素质教育 美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1.美国推行的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就是为帮助学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各类学校的课程大纲里,共有1000多个以STS为主题的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年代”表述一般采用“世纪 年代”(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方式表示。近年来有人建议改用“年份 年代”(比如“1990年代”)的形式表示,其主要理由是,“世纪 年代”表述法不便于称说每世纪的前两个年代。这一观点是不妥的。关于每世纪前两个年代的名称问题,我国最早地系统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金有景先生认为应该称为“零十年代”和“一十年代”。这一观点是符合汉语的规律的。  相似文献   

18.
三、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澄清的若干认识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界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以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上,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本质等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逐步明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战略决策.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素质教育与情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高等院校就发现了新生的“高分低能”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应当从传统的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向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发展的号召更是给了我国教育界以警醒。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素质教育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作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个性差异,使每位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