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改革是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重要举措。采用65所高校2009~2017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评估“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效果。研究发现:(1)“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对高校专利转让数量和转让收入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试点政策对专利转让数量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对专利转让收入存在动态效应;(3)试点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主要促进了双一流高校、东部高校和理工类高校的专利技术转移;(4)专利申请对于试点政策促进专利技术转移具有中介作用,试点政策通过减少专利申请提高了专利技术转移绩效。  相似文献   

2.
张俊艳  雷玲  高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110-117
专利是高校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聚焦高校专利技术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以下简称"三权下放")改革政策效果评估,采用我国65所高校2009—2017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评估"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效果.研究发现:(1)"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对高校专利转让数量和转让收入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试点政策对专利转让数量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对专利转让收入存在动态效应;(3)试点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主要促进了"双一流"高校、东部高校和理工类高校的专利技术转移;(4)专利申请对于试点政策促进专利技术转移具有中介作用,试点政策通过减少专利申请提高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研究表明"三权下放"改革初步达成了政策设计的初衷,但需持续追踪"三权下放"改革的影响,以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效果和效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创新和创新生态体系理论研究了财政资金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知识产权资产特性、权利合理配置下放、知识产权准确评估等热点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不是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的主要问题,高校科研机构内部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能够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供需不对接问题和信息与风险不对称问题,以及专利权利碎片化问题,应建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管理和投资功能三类部门和人才团队,建立“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机制,建立种子投资基金。对于单位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转化实施,不涉及公益性,或者知识产权较少的科技成果,可以将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下放给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  相似文献   

4.
摘 要:职务科技成果因为其国有资产属性难以得到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成果转化主要场所,在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却呈现差异化的改革成效。研究构建IAD框架对两者试点效果差异化原因展开分析,获得以下结论:行动情景内部,差异化的内生变量导致试点效果不同。高校内部形成明确分工和转化流程,改革形成强大合力。科研院所改革以临时成立的试点领导小组为主,规范性和执行性有待提高。高校采取的事前激励显著提高转化积极性。科研院所中部分参与者囿于身份特殊性无法获得股权激励,激励效果有限。高校改革属于自下而上的“基层首创”并触动顶层设计。科研院所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推动,获取的信息有限。在收益与成本关系上,高校部分成果有较大商业价值,转化收益具有可预见性。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存量小,从事的是公益和基础性质研究,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根据不同单位属性和成果类型,分类推进“混改”工作。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形成科学的“确权”程序、流程和比例。建立专业化转化服务平台,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退出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高校专利管理改革的政策梳理及要点分析 2016年,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为鼓励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提出了转化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的举措.2018年,为确保落实科研人员自主权,突出成果导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意义]为了提升川渝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水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方法 /过程]运用Python、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工具、专利计量方法等对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十年专利技术转移数据进行分析,从校企专利技术转移度数演化、IPC技术领域、专利转化的企业所在地等维度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 ]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中,重庆大学专利技术转移到不同企业的数量上占据优势;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一定程度促进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专利技术转移高校IPC技术领域与高校一流学科关系密切。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专利成果主要服务西部川渝经济区域;其次服务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域。经济区域分布首先是受到地域的影响;其次,高校与企业、地方政府等签订了产学研协议或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成果转化平台影响了专利技术转移的区域分布;最后,校企合作研发也会影响专利技术转移的区域分布。本文从高校和企业视角提出专利技术转移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是影响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是科研院所利用其科技成果为各类主体提供服务、推动其科技成果流向有需要主体的重要方式,实践中存在科研院所因对"三技"与"科技成果转化"二者关系把握不准,而在适用相关政策时无所适从的问题.本文在回顾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历程、深入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科研机构工作经历和调研走访情况,基于技术转移体系视角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是目的,"三技"活动是手段,并不能想当然认为"三技"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观点;最后指出科研院所要充分用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发挥"三技"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应聚焦合理划定纳入科技成果转化范围的"三技"活动这一问题,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刘鑫  李婷婷  陈光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97-1206
2016年四川省率先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政策扩散,是典型的中国情境下的政策试点案例,但缺乏对其综合效果的评估。本文着眼于检验并评价政策试点的综合效果,以期对未来相关政策完善和政策试点效果的追踪评价形成有益启示。本文应用双重差分法构建量化模型,就高校职务发明的产权结构、转化数量、产出数量和专利质量提出研究假设并予以检验。研究表明,四川省的政策试点对省内高校既有的职务发明专利成果而非新申请专利的产权结构产生影响,对专利增量、质量和转化未有显著正向作用。由此提出对试点政策的反思,并从政策试点的目标、行动、配套、评估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长期困扰着科技与创新领域,新修订的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国版“拜杜法案”)下放收益处置权,以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对此如何响应关系到政策的激励效果。通过政策文献计量与访谈调研的质性方法,基于113份中国研究型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办法,分析了大学针对中国版“拜杜法案”的政策响应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在内部利益主体分配方案上呈现异质性特征,相比于以“985“、“211”工程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中国的地方性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回应更“积极”,科技成果转化意愿更高。进一步,基于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理论及大学自组织性理论,尝试提出了中国大学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表现的解释框架,一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及组织体系给予的“压力性”回应,二是基于大学的使命定位、自身特征产生的内生性动力,两者合力导致了大学的政策响应特征。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的内在自主性,并关注地方性大学在技术扩散与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涛  于若溪  张胜  张岭 《科学学研究》2023,(6):1057-1065
横向科研结余经费投资科技成果转化是改革试点的新方向,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和盘活存量资金有重要意义,但试点任务的实施仍面临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性障碍。本文基于产权理论,剖析了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权利配置问题,并提出横向科研结余经费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赋予教师经费的使用权源于隐性知识的存在;项目结题后,作为执行人的教师享有结余的剩余索取权,因此应赋予其部分经费的所有权;基于此,提出了“剩余索取权分配→资金池专业化管理→内部结转投资”的治理机制,将有助于引导教师利用横向科研结余经费投资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并加速产学研“三螺旋”关系的内循环。  相似文献   

11.
孙天阳  成丽红 《科学学研究》2019,37(8):1498-1505
企业不仅嵌入于物理意义的地理单元,更嵌入于社会意义的企业社群,社群成为企业的异质性资源,跨界协作成为企业研发的新常态。现有研究仅选取了特定行业合作研发的数据,无法展现我国协同创新的全局特征。基于此,通过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利用联合申请专利的大样本数据构建了1999-2007年中国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协同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网络地位及格局演化。研究发现:(1)中国专利申请和协同创新的数量整体上逐年增加,而且增速不断加快。(2)中国协同创新最密集的地区分别为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协同创新网络逐渐由“几支独秀”向“遍地开花”的格局转变。③协同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主要为大型集团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和分公司、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垄断资源行业企业。  相似文献   

12.
宋河发  穆荣平  曲婉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26-1834
 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外延,建立了知识产权的当量关系,提出了知识产权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并以我国某国立科研机构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能力增长较快,但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增长较慢。为提升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能力,需要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科技投入要面向知识产权产权运用,要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要引导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要支持科研机构设立内部技术转移办公室并管理知识产权,发展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和专利组合技术转移模式,强化科研机构发明披露,企业委托研究项目要掌握知识产权所有权,要允许职务发明人占有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权益。还要大力支持科研机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秦佩恒  洪志生  赵兰香 《科研管理》2020,41(10):258-267
本文以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科研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从跨界合作网络的视角出发,分析专利产出性别差异的社会网络机制。研究主要有3个发现:1.女性科研人员跨界合作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上均存在明显的欠缺;2.与企业界、其他学科领域合作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上的欠缺是影响专利产出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而且网络关系强度的影响作用要大于网络规模的影响;3.性别对于跨界合作网络与专利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即在拥有相同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的情况下,女性从与各类合作网络关系中获得专利产出回报的可能性与男性并无显著区别。与男性同事相比,女性的专利产出会更多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职业早期的企业工作经历、单位组织的知识产权培训等。最后,在结果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在学术成果商业化新趋势下减少科技领域性别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en China make efforts to achieve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pilot policy can induce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s paper uses China′s low-carbon pilot policy a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constructs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DD) model that "before-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if or not in the pilot city; if or not belongs to the high carbon emission industry". Since the third batch of low-carbon pilot cities was officially announced in 2017, the duration of the policy is not enough for us to evaluate its effect, so we take the pilot cities announced in 2010 and 2012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authorized green patents and micr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7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on enterprises′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xplore whether the Porter hypothesis based on China′s low-carbon pilot policy is vali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level of high-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in the pilot cities. The policy has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green patents of high-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in the pilot area by 0.929%, and the coefficient is significant at the 5% significance level. Furthermore,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both green invention patent and green utility model patent of high-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in the pilot area, but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een utility model patent. The conclusion of the DDD estimation confirms the validity of the Porter hypothesis based on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in China. (2)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ample selection bia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in initi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rea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 (PSM), and adopts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DDD (PSM-DDD)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on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high 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within pilot cit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atching process is proved through the matching balance test and drawing the propensity score value density function graph. The results of the PSM-DDD are basically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by the DDD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roves the validity of the conclusions through parallel trend hypothesis test and a series of robustness tests. (3)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s geographic heterogeneity shows that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high 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within the pilot citie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but for those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even has a negative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ir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fter grouping the data by patent types, we can see that, for green invention patents,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green invention patents of high-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in the pilot citie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but it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enterpris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for green utility model patents,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onl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utility model patents of high-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in the pilot cities in the eastern region, but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een utility model patents of enterpris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 (4)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wnership heterogeneity shows that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non-state-owned high-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in the pilot cities, but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pilot cities. Among them,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promoting both green invention patents and utility model patents of non-state-owned high-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in the pilot cities. As for the state-owned high-carbon emission enterprises in the pilot cities,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onl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ir green utility model patents, but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green invention pat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further expand the study on the Porter hypothesi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low-carbon pilot policy.  相似文献   

15.
马荣康  金鹤 《科研管理》2020,41(5):278-288
技术转移作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形式,对高校科研活动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106所“211”及省部共建高校为样本,研究了高校技术转移对其论文产出和专利产出的影响效应,并对不同来源的科研资助(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在高校技术转移与科研产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高校技术转移对论文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高校技术转移对其获取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在高校技术转移与专利产出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3)政府资助对高校技术转移与论文产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企业资助对高校技术转移与专利产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专利和论文是研究机构的重要科研产出。基于1995-2012年中国研究机构的非均衡面板数据,采用NB和ZINB计数模型以控制专利和论文存在“过度散布”和“过量零值”可能产生偏误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深入分析了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投入结构、改制对专利和论文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生学历科技人员对我国研究所的专利和论文产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非研究生科技人员,科研业务费和科研设备费对科技产出的影响非常有限;(2)改制对研究所的科技产出有重要影响。与未改制的研究所相比,科技型企业申请更多的专利,论文产出相应减少,而NPR专注于基础研究,论文产出显著增加。本文结合研究结论对研究所的科技资源优化及分类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往域外在华专利的研究往往限于专利申请层面,并没有揭示后续的转让行为。研究域外在华专利转让网络及相关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在华专利申请的后续活动、客观评价域外在华专利申请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利用美国"数字通信"领域在华专利转让数据,构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专利转让网络;深度分析了网络演进特征与趋势、网络中的关键主体、主体国别、主体集聚度和转让时间等特征;并预测了美国在华专利未来的转让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美国对其拥有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专利技术的严格掌控、将数字通信领域的专利与垄断联系起来,用以限制竞争、占领市场,轻易不会将专利转让给中国企业。美国最近10年在华获得的授权专利的显著增长必定带来下一步越来越多的在华专利转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是中国通信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3年为间隔构建2002—2017年中国通信技术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对专利合作总体状况、网络节点中心势、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网络演化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专利总数不断增长,但与境外单位的专利合作数量呈不断减少态势;高校已经成为通信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及专利合作的“领头羊”;专利合作网络趋于复杂,网络中“小团体”数量逐渐增多,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壁垒逐渐加剧,小世界网络特性逐渐削弱。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个方面提出产学研专利合作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