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为期4天的全国电教实验学校工作专家研讨会于6月25日在津召开。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办公室有关领导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和全国部分名校校长、省(直辖市)电教馆馆长20余人参加了会议。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教育局局长李闻玺到会,教育局副局长赵陆一介绍了天津市普教发展的形势和教改概况。市电化教育馆领导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重视中小学校电教软件建设宋丽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电化教育既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各省市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大力发展电化教育。有些学校装备了摄像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电化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地区和学校的电化教育初具规模,电教设施、电教教材资料大量增加,电化教育普遍展开,电教已进入探索如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阶段。经过几扯为的电教探索实践,我认为要进一步发展电化教育,提高电教效益,必须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加强对电化教育的管理、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化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开展,我国内地各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普遍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育活动。全国电化教育的普及,也推动了民族聚居区的电化教育的开展,在这些地区的民族中小学中电教设备也逐步多了起来。但是民族地区的电化教育与内地的电化教育是大不相同的。两种电化教育从形式上看是一样的,但从内容上看却有着极大的区别。照搬内地汉族学校发展电化教育的模式来发展民族地区民族学校中的电化教育显然是不行的。那么,  相似文献   

5.
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电教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广东省教育厅于1993年11月下旬在罗定市召开了广东省普教电化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本世纪末电化教育的发展目标,总结和推广罗定市电化教育工作经验,确定近期内广东电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广东是我国的南大门,是我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最多的省份。全省开放地区相当广阔,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有广州和湛江两个开放城市,有以佛山、江门等中等城市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四个市十二个县),还有海南开发区,统称“三区二市一洲一岛”,开放面很大。目前全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等学校,设在上述地区,研讨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问题,对发展广东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情况和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发展战略:电教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白元宏在我国电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始终落后于电化教育的实践。对为“理论”而理论研究的偏爱和对电化教育发展战略和应用理论研究的轻视,长期成为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桎梏。15年来,我国的电化教育历经坎坷和曲...  相似文献   

8.
电化教育(简称电教)在我国自诞生之日起即首先应用于社会领域。随着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社会电化教育(简称社会电教)领域逐渐形成并具有诸多中国特色。南国农的社会电教思想是中国社会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典型代表。该思想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社会电教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电教的应用领域;三是社会电教中的“大电教”观;四是社会电教的服务对象;五是新教育理念中的社会电教。南国农于1987年首次提出“社会电教”的概念,标志着社会电教研究领域的正式确立与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电教领域得以不断拓展,主要包括农村电教、党员电教、企业电教、特殊教育电教和社区电教等。社会电教的施教对象、理论基础、研究对象、范围、特性等方面都突破了学校教育的狭窄局限,体现出“大电教”的理念。南国农的社会电化教育思想为开展我国社会电化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探讨我国社会电化教育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高校电化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发展到今天 ,无论高校还是各级电教机构都面临着一场革命 ,尤其在高校电教机构中需要改革、发展 .本文从民族地区高校电教现状出发分析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电教改革的问题与方案 .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化自然教学改革,探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江苏省电化教育馆于1995年10月在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召开了“江苏省自然电化教育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150余人,安徽省淮北地区、山东省枣庄地区、河南省夏邑地区也派出教师列席了会议。会上观摩了各市选拔的16节优秀自然课,就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为题进行了专题研  相似文献   

11.
广东确定“九五”普教电教目标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的要在全省普及计算机教育,普及电化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指示精神,广东省教委制订了《广东省普教电化教育发展纲要》。广东规划在“九五”期间,全省约有25000所...  相似文献   

12.
电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电教资料的建设与管理在电教事业的发展中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电化教育面临的形势和学科特点入手,分析了电教资料的专业化、标准化、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对电化教育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国家教委电教办主任宋成栋各位代表、各位同志: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了,我代表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同志和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表示热烈的祝贺。本次会议是我国电教界的一次盛会,电教战线上各方...  相似文献   

14.
2000年8月1日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电教界的一大盛会——“南国农教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在美丽的西部城市兰州召开。全国高教系统和普教系统1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教育部电教办主任、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宋成栋同志出席会议。大会围绕南国农教授对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学术贡献以及当前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自1978年恢复以来,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人才培养方面,省级以上的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几乎都相继设置了电教系或电教专业,为中小学培养了大量的电化教育人才,成绩是可喜的。但是,电化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需要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北京教育学院的郭友同志对十几所师范院校电教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查(教育学院的电教专业教学计划也与之类似)。他发现各校的课程设置尽管有些细小的不同,但总的说来都可以归纳为六个部分,即:1.电化教育原理及教育理论课。2…  相似文献   

16.
电化教育工作在民族地区发展缓慢,其问题何在?如何摆脱困境并图出一条民族地区县、乡、校发展电教的新路子,这是不少电教工作者正在努力探求的课题。本论文通过对一个县电教调查情况的剖析,有针对性地归纳列举了当前县、乡、校电教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十个主要问题,并对每个问题的具体表现都作了较详尽的陈述和说明,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走出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校电化教育是以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先导,而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电化教育的整体发展,故学校电化教育必须深化改革,才能提高效益,以求我国电化教育的全方位发展。1 存在问题当前学校电化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1)全体教师的电教意识淡薄,电教能力更谈不上,这严重阻碍了电教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认为电教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南国农先生在我国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出版的一部著作(教材)——《电化教育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三个版本)对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的引领作用。即:界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概念,明确了学科研究对象,规范了我国电教事业发展方向;明确了电化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揭示出电化教育本质;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并不断充实完善;及时总结、归纳新技术、新媒体、新理论的教育应用;突出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教育应用的特点;注重电教研究与实验、管理;与时俱进,不断拓宽电教事业发展领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体现了我国电教人宽阔的学术视野与包容四方的治学态度;凝练专业研究领域,凸显学科特色,指引学科发展方向;对电教事业的执著探究与奉献精神,为电教后来人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19.
特区环境与电教发展的关系研究彭树根1980年,珠海建市并成为经济特区。弹指一挥间,珠海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由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城。特区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腾飞,促进了电化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珠海市有95%的中小学班班配...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电教界的朋友们 :今天 ,由中央电教馆和中国电化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南国农先生教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开幕了 ,值此喜庆时刻 ,我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南国农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南国农先生是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半个多世纪以来 ,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积极探索 ,潜心研究 ,大胆实践 ,在电教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实验课题等领域形成了诸多创造性的成果和建树 ,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 ,发展我国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