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吉争 《学周刊C版》2023,(36):127-129
怀古诗词凝结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怀古诗词教学在注重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储备的同时,更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文章以核心素养为研究背景,分析了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现状,在指出目前存在的教学不足的同时提出几点教学改进建议,旨在通过教学观念的革新、诗词细节的挖掘、教学模式的创新来组织鉴赏活动,拓展教学内容,优化随堂练习,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质量,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带来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情感常常被诗人和词人通过不同意象表达。而在诸多意象中,大雁突破怀乡思亲的原型意象约束,用语言的陌生化形式表现坚贞爱情和边塞爱国之情。同时诗人和词人也力图用大雁意象实现诗词的个性化。文章的目的就在于对中国古诗词中大雁的意象作一个梳理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宋代金陵怀古诗词以自我命运和家国命途为关注点,与着重历史规律的前人诗作迥异,具体体现在主题的私人化、个体悲哀与家国忧思的交织、难以承受的恐惧和虚无等。这些因素使宋代金陵怀古诗词一再出现对金陵忧郁历史的回避,承载沉痛悲己意识和家国忧思的"金陵怀古"主题已趋向平淡。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将古诗词渗透到讲授内容中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文理辉映,情景交融的效果。利用古诗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实施渗透古诗词,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复习小结时,运用古诗词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利用古诗词蕴藏的生态意境与当今的生态环境作比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古诗词中体会人物的精神,这是每个教师都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作一简单的剖析,看看如何根据古诗词,带领学生感悟人物精神,体会诗词当中蕴藏的深厚意蕴。一、理清作者信息,掌握诗词基调《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生活在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才华横溢的苏轼,创作出了无数或豪放或婉约的诗词,成为当时文坛的领军人物。在苏轼的笔下,感情是豪放充沛的,表现出他的坦率,开朗的胸怀,苏轼给北宋词坛注入了一股雄风。苏轼遭受了"乌台诗案"之后,被捕入狱而后险遭  相似文献   

6.
鸿雁群居水边,飞时一般排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它每年秋季南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代书信。鸿雁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意蕴丰富。诗词作者常常借它抒情言志,折射出美好的人性光辉。在此仅就苏轼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昌荣 《现代语文》2006,(11):49-50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她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她犹如玉液琼浆,滋养了—褂浮—代华夏子孙。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学教学古诗词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正因为如此,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即“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对优秀诗文作背诵要求,即“七到九年级背诵80篇(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苏教版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篇目,除诗词单元外,还在每一单元后附有“诵读欣赏”。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成为我们教师思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类别。古诗词如果要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所在,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还具有语言优美精炼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常常会安排适量的古诗词供学生诵读鉴赏,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效的古诗词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章首先对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提出了重视古诗词背景资料、加强对古诗词的诵读与体会、强化对诗句的品味与赏析、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等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白最先大量创作金陵怀古的诗歌,引发了金陵怀古之风气。从原型批评看,金陵已超越了它自身,由单纯的地理文化的名称,变成象征意味强烈的意象;而李白的金陵怀古,也由一般意义上怀古篇什,变成了一种具有特殊美学意义和价值指向的意象。由李白开启的金陵怀古,加深加厚了金陵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因而,今昔巨大落差的金陵,以及金陵怀古历代不绝如缕的咏叹,不仅仅积淀为诗人心理结构中的深层记忆,也生成了类似经验性的审美刺激和特有的审美指向。因而,李白首先创造的文学金陵意象,便也具有了特殊地位与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飘》的主题至少包含兼美理想、“零余者”现象、怀旧情结、人与人的疏离等多层次、多角度的主题意蕴。只有将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两种读法相结合 ,才能解读出《飘》的俗中有雅的悲剧性品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始于海外,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的研究也有了重要的进展。在此大背景下,进入21世纪后,特定时空下的伪满洲国文学状况的研究,也有了重要改观。一些研究者正视并发掘这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冷落的主题。例如,近期重要成果之一的《异态时空中的精神世界—伪满洲国文学研究》^[1]一书出版,可视为伪满洲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标志性节点。但是,文学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文学史格局在发生突破时,经常会产生新的理论悖论或是困惑。论文借这本专著出版的契机,就近年来伪满洲国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此项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1897年后,各地维新人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形成了“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其主要特点是数量大,我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地区广,由沿海城市延伸到内地大陆;品种多,出现多种专门报刊等。其主旋律是提出了变法图强和“体制革新”的观点,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其对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成长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报人,取代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主导地位,开创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创造了报章新文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华是西晋重臣,他虽然非常清醒地看到官场的险恶,但又以“儒者气象”身临其境,企求以进谏的方式救济时病,其艰辛步履不为时人后世所体解。对之众说纷纭,褒贬有别,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探求其内心世界,历史地理解其人其事,对西晋时代及其人物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女诗人们在诗歌中多抒写对爱情婚姻及个人命运的关注,诗歌题材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和封闭性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女诗人们当时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另外,汉魏六朝女性诗歌在题材上与其前世及后世女性诗歌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促使了贵州的散文大发展。这个时期贵州的散文作者比过去大为增加,他们用散文宣传抗战、反映贵州的抗战现实,成为这个时期贵州散文的主旋律。散文的品种如社会时评、杂感、抒情、随笔、小品等都比过去丰富,艺术表现也有明显进展,突出了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主调。  相似文献   

18.
地跨欧亚两大陆的土耳其是历史上"最自我撕裂的国家",东方与西方(或称传统与现代)是土耳其知识分子一再重复表现的重要主题。作家帕慕克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了土耳其从全盘西化到目前伊斯兰复兴的整个过程,认为未来土耳其的道路既不是全面西化,也不是回归过去,而是在尊重传统文化、吸收西方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一种使东方与西方可以结合在一起新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的皴法 ,是历代山水画家外师造化、摹写真山实水提炼出来的语言形式 ,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皴法的程式化 ,即是艺术发展的规律性总结 ,亦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同时也是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文学较之过去历次的新文学运动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主题的社会人本倾向.作家在选择和处理题材上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艺术形式的全面发展,多元形态的人文审美批评格局的形成等,构成了其主要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