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意象",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就已有了明确定义。认真研读铁凝小说我们可以发现,早在创作之初她就已经在运用意象,小说中的那些空间场景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已经不再单纯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概念,而是能够充分表达人们内心世界和揭示人类情感关系的空间意象。作家铁凝通过有力地刻画城市空间,向人们展示了城市空间对于人们心灵的严重禁锢,从而阐明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是一位很重视叙述方式的作家,她的小说叙述方式体现了她创作小说时的叙述姿态。她在作品中,捕捉蕴含丰富的主题意象,用以营造象征化的、隐喻性的叙述空间,使结构承载起她对文化、历史、生命的终极思考与关怀。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的意象世界别致新颖 ,异彩纷呈 ,不落窠臼 ,她以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把对象陌生化 ,借意象包括视觉意象、触觉意象、听觉意象、联觉意象以及种种隐喻和象征等把读者带进审美理想的化境 ,使她的小说文本透出难以抵御的意象魅力。张爱玲的别具一格与其独特的创作文本对后世具有永远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4.
区别于现实主义"细节描写"的意象化叙述是张爱玲小说的最大特点,也是她能够创造出前现代/现代中国参差形态的主要途径.当代作家毕飞宇从时间意象化、空间意象化、人物命运意象化等诸方面承续和发展了张爱玲小说叙事的想象力和形式感.和张爱玲"物化苍凉"的生命悲剧性体认不同的是,毕飞宇在"物化伤害"的过程中更多出了几分"现代"的焦虑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呈现出很强的二元特点。”艾米莉善于用很多比较和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事物的矛盾性、两面性,反差对比是她天然的表达方式。她将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象征等手法大量运用到小说中,运用多种意象去描绘人物的精神和内心世界,来揭示作品的深刻主题。小说中名字的意象可谓意蕴丰富,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6.
真实的距离——谈张爱玲散文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张爱玲小说与散文的比较 ,揭示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从比较小说和散文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空间意象的不同入手 ,分析她的小说和散文思想内容的异同 ,指出散文中的“我”与真实的张爱玲之间的距离 ,理解她在尽情享受物质文明的背后所潜藏着的深深的悲凉与绝望。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用意象表情达意的高手,在《金锁记》中,她用众多的意象或揭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特征,或隐喻众多女性的悲惨命运。张爱玲对长安这个在特定时代、特定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女性,用感伤、凄美的意境构筑了她的悲剧人生。本文用小说中代表长安人生走向的四个意象来探讨长安怎样一步步走向悲剧以及她悲剧产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在《到灯塔去》中,作者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她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象征意象作为一种叙述方式,积极地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形式中的象征意象、人物及结构的象征意象,揭示伍尔夫在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9.
铁凝是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有很多承载着她情感的意象出现,这些意象不是一成不变地,而是有着一定的变化轨迹,这变化的轨迹与铁凝小说的创作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从铁凝小说的创作过程入手,探析其小说中的意象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铁凝及其作品,以期从意象的角度来研究铁凝的作品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长于以丰富的意象直观地表达生命感受,总体而言,这些意象大致可归类为时间、空间和声音意象。小说通过这些意象间的有机组合,以压缩时间和扭曲空间,并用声音意象强化个人与时空游离感的美学实践建构出内心世界的基本幻象,即象征虚无的总体意象——旷野,并藉此激发悲怆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的基本意象是抬头看“月亮”和低头照“镜子”,她充分运用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把“月亮”、“镜子”等常用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她小说意象的繁复和丰富这一基本特征,从月亮和镜子这两个意象来看,二珠联壁合几乎在她所有作品中反复运用,交替出现。张爱玲常常有意把人物放在月光的映照下或镜子面前,间接但更为深入的照出人物的原形和精魂来。  相似文献   

12.
读张爱玲的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意象了。她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一个个意象让人目不暇接。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在她丰富的意象间游刃有余,加强了作品的寓意。用意象暗示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张爱玲以人物心理为依托创造出了独属于她的艺术风格。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创造出了独属于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其笔下的意象附着上明艳的色彩,她人生的底色永远是苍凉。撷取张爱玲小说中红、白、蓝、黄四彩意象进行诠释,探寻她构筑文字的技巧,解读意象背后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陈蔚 《现代语文》2007,(2):35-36
作为一位私淑张爱玲的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小说在构思、语言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她善于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深刻的启示,其小说中有一些令人回味的意象。本文从小说中的“黄色”意象入手来分析其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上海“弧岛”时期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讲究语言和技巧,从她的字中,你可以触摸到颜色、气味、声音,乃至人的肮脏与夫奈。“意象”是她惯用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意象世界使她的小说具有了多义性,也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金振胜 《天中学刊》2005,20(3):95-96
意象艺术是张爱玲小说有别于传统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突出标志.她通过象征性意象、变形意象、逆向的都市意象以及月亮、镜子等意象的运用,不但营造了具有生动性和画面感的感性世界,而且加强了作品的寓意,传达了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空间性解读,认为福克纳主要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空间分割、并置和透过各种意象凝固时间等方法对小说进行了空间化的处理,将自己的时间哲学融入到了小说的空间结构中。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长恨歌》以王琦瑶为叙述中心,以古典油画般的笔触描画了一系列场景,作者的生命体验、童年记忆与读书阅历丰富了她所描绘的场景,形成了一系列空间意象。然而作家所构建的空间意象多带有她的个人意志,在这些空间意象上附加能够使人物命运成为必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87出版的《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发表的第五部小说,也被公认为她最出色的一部作品。莫里森在《宠儿》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其中,贯穿于整部作品中的食物意象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食物意象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了该作品的可读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心理解剖、意象、结尾方式等三方面手法的运用,阐明了其犀利的心理解剖赋予作品强烈的震撼力,丰富的意象赋予作品苍凉的艺术风格,开放式的结尾赋予作品未完的想象空间。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张爱玲对西方文化的体悟,伴随了她的一生,对文学现代性的追求,促使张爱玲广泛而不带偏见地汲取中西文化和雅俗文化的有益营养,融会贯通,交互生发。最终她选择了古典的壳,现代的魂,作为自己文学实践的创作手法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