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X得慌"是现代北方方言中常见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它主要用来表现一种主观心理感受。随着"慌"的语义虚化,"得慌"轻读,类似一个词缀,"X得慌"变为一个高度凝固的词汇单位,而不再是一个述补结构。这种格式在元代出现,定型于清代,经历了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同时,"X得慌"也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2.
轻声论析     
轻声并不都是音变现象.在普通话的轻声系统中,有语法轻声、别义轻声和音变轻声.语法轻声是指以轻读的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调位.别义轻声是指以轻读的语音形式来区别语义的调位.  相似文献   

3.
"X得很"是现代汉语程度补语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格式,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本文基于北大语料库,运用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X得很"格式进行了句法和语用两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河北沧州方言中"X得要死"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发现在河北沧州方言中"X得要死"有两种解释:一是表示生命要结束了;二是表示一种极限程度达到人们无法忍受的状态。表示第二种意义的固定格式始于明朝,其语法化过程在清朝完成。  相似文献   

5.
浅谈"A就A"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玲 《文教资料》2008,(28):272-273
本文以"A就A"格式为研究对象,从格式构造、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及语用四个方面并结合"主观性"来细致描写这个格式,以求对这一格式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一格式是汉语中比较常用的格式,表示的是一种"没关系"、"不要紧"和"无所谓"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里"玫瑰"一词中的"瑰"字的声调读法有分歧,有人读平调,有人读降调,有没有一个标准?这牵扯到普通话轻声的读法问题。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普通话里读轻声的字有两类,一类是语法的轻声调,规律性较强,一类是词汇的轻声调,规律不明显。高等学校的《现代汉语》教材里对此都有比较详细介绍。但轻声字怎样读,却谈的不甚明确,这就导致了分歧的产生。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普通话里的轻声字有两种读法,一种读的轻而短,一种读的重而长。重而长的读法出现在阳平字后,轻而短的出现在非阳平字后。教材里只说读的轻而短,对重而长的大都没有谈。轻声是普通话的一个特色,在大学的现代汉语课的教学中也是个难点问题,需要给予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试论"VV着"格式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宋及其以前,通过重叠V构成重读式重叠VV,主要表示量增,有强调V表示的动作行为的作用.明中叶以后,VV主要属于轻读式重叠,表示量减,为了表示量增,并强调"V着"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人们便按照句法相似原则,仿拟出"W着"格式.之后,又相继类推出"AA着"、"XX着"、"AABB着"、"ABAB着"等格式.  相似文献   

8.
"越……越……"是一种广泛运用的,由两个副词"越"起连接作用的语法格式,本文对"越……越……"格式中的语法成分的分布进行了穷尽式地描述,而且对"越……越……"格式或部分格式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结构形式出发将类固定短语"A1来A2去"分为两大类,并对其内部构成、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总结这一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临沭方言可以用动词和动态助词结合在一起表示完成体、持续体、经验体,它们的语音往往会发生变化:动态助词读轻声使前面的动词发生轻声变调,如果进一步发展,动态助词会失去音节身份和所有音段,同时会使前面的动词发生屈折变调,我们把上述音变现象称为语法化音变。  相似文献   

11.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名物化是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名物化在英语语篇,尤其是书面语篇中大量存在,并具有多种功能.许多语言学家用不同方法对名物化现象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用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对名物化结构在小句层面的功能分析可以提高对名物化结构的意识程度,从而了解和掌握名物化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仫佬语方位词存在自身特有的语法特点。围绕仫佬语方位词特点,针对仫佬语中方位词的特有的语法特征进行阐述,可了解其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遵义方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包括:一、语法特点,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语言学家把比喻归入修辞研究的范围,通常局限于词汇隐喻,较少考虑到语法隐喻,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法隐喻作为重要的概念。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之问关系的转化,在实用语篇中大量存在。着重分析了在商务英语合同中出现的语法隐喻,指出语法隐喻是商务英语合同的主要文体特点之一,在商务英语合同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依据“等效原则”讨论了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古代突厥语动词ti-是古代突厥语中最常用的基本动词之一。它在古代突厥语中表达的语法意义较为复杂,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语法功能,本文试从ti-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等方面对该动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量词为名量的“A1一量A2一量”格式中,A与“一+名量”结构之间是一种语序超常的主谓关系,这种语序的变换移位为的是突出形容词,强调事物的不同性状。整个格式的语法意义是概括描述某事物或某类事物在性状上具有的不同情况。格式具有多种不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语法隐喻在广告中有广泛的应用并起重要作用。本文以功能语言学对语法隐喻的论述为理论基础,以经典广告范例为语料,探讨了概念隐喻、语气隐喻以及情态隐喻在不同类型广告中的应用及其对实现广告的语篇目的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历时视角考察汉语附加问句的三大基本话语功能,在该句式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情境语义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凸显度和具体内涵。具体表现为:附加问句产生缘起即"概念功能"导向→附加问句主观肯定性增强即"语篇功能"导向→附加问句深度主观化即"人际功能"导向。可见,汉语附加问句不仅语法结构是动态的、浮现的,而且其所具有的话语功能也是动态的、发展的,也会因语言的不断运用而不断变化、发展与丰富。同时,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考察语法结构的话语功能,有助于更深入地阐释语法结构主观化和语法化进程的功能需求动因。  相似文献   

19.
汉语没有明显的形态特征,“结合形式”是一种最重要的语法形式,而增补形式是一种“可能有的结合形式”,因此,利用增补形式分析法辩析某些相似的语法结构尤其能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本文从辩析词性,辩析句子成分、确定句型,辩析分句关系,规范用词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增补形式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分析中所显示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蒙语是形态类型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汉语和蒙语的人称代词在意义、类型、句法功能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格”作为一种语法范畴。典型地反映了汉蒙两种语言不同的民族特点。蒙古语作为粘着语,用“格变”作为名词和人称代词词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套完整的变格体系。蒙古语通过主格、属格、宾格、向位格、从比格、和同格等格变表示语法意义。作为孤立语的汉语没有“格”范畴,汉语主要通过词序或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