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的人生起伏及最终的悲剧结局一向为学界重视。其原因在于这个作品无法轻易地被归纳入悲剧分类的某种形态.也突破了诸如“义人受难”等悲剧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是它仍能够激发读者和观众对主人公的叹惋之情。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自问世以来,"麦克白夫人"的争论就不绝于耳。她恶名远播,更有甚者,"麦克白夫人"已成为一专有名词,与"邪恶""野心""虚伪"等词同义。近年来,偶有为麦克白夫人申辩之声——她并非一个十足的魔鬼。笔者通过精读《麦克白》全剧,挖掘推敲文中隐实,解析"麦克白夫人"魔鬼化过程并非其天性所驱,即本性非恶,她只是蒙上了一块邪恶的面纱,而面纱之后,才是她的"本真"。本文从"决心行凶""事实行凶""罪后忧惧"来剖析其心理变化过程,一步一步揭下她的面纱,进而揭示她的"本真自我"并非魔鬼,而是如普通女子一样的脆弱,柔软。  相似文献   

3.
通过格雷玛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对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的分析,文章意在揭示剧作当中所交织的善恶力量和主人公内心的善恶两面,指出决定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加深对剧作悲剧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自问世以来吸引了众多论者的评说,焦点大多集中在悲剧的主人公麦克白的身上,对剧中的另一主要人物——麦克白夫人着意不多。而且存评析麦克白夫人时大部分论者都将其形象定性为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表现了人性的罪恶的一面,是导致麦克白悲剧的直接因素和罪魁祸首。但是通过对文本的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麦克白夫人也许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至少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麦克白夫人身上同样有着女性的善良、脆弱,她的残忍、无情也是有本而来,并非其天性。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描写了麦克白从人性上走向堕落的过程。长久以来,麦克白夫人都是作为诱导唆使其丈夫走向堕落的因素出现,被人视为文中的第四位女巫,而本文则从女性的心理角度来对麦克白夫人进行剖析,以揭示这个女性形象的深层情感及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麦克白》所以能将一个弑君篡权的杀人凶手做为悲剧主人公,是因为剧作家莎士比亚在这出剧作中,展示了麦克白由“巨人”蜕变到十恶不赦的大恶棍时的心路历程。通过对他心理道德、精神、信念沦丧过程的揭示,入木三分地将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毁灭了让人看,自然也就引发起了观众、读者深深地悲悯和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7.
罗焕 《文教资料》2006,(25):63-64
莎士比亚在著名悲剧《麦克白》中多次描写了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睡眠,这些睡眠都具有同一个深刻的象征意义,那就是死亡。本文从剧中人物邓肯、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的睡眠来分析其中的死亡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人物麦克白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个人力量的毁灭。那闪着金光的王冠确实让人着迷,它是个人力量的象征,麦克白就因它而酿成悲剧。他具有百倍的勇气和能力,权力的欲望使他不甘心在别人的影子下生活,但内在的欲望和外在道德的束缚让他痛苦挣扎。在他的整个抗争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他的毁灭是一个巨人的毁灭。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在作品《麦克白》中创造了麦克白这个典型悲剧人物。主人公麦克白急切地想发展和提升自己,但是他无法克服所在时代和自身的限制,最后经历不可避免的失败。该人物的悲剧根源在于其自身性格、欲望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麦克白这一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三”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被看成是一个神秘、有魔力的数字,经常被用在文学作品中.莎士比亚在其悲剧《麦克白》中多次使用数字“三”,尤其是三位女巫和三个预言,三名杀手和三次谋杀贯穿全剧始终,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悲剧气氛.数字“三”在这部戏剧中可以被看成是邪恶和黑暗的化身,强化了麦克白的悲剧下场,对本剧的情境发展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为莎士比亚笔下的僭主形象,在理查三世和麦克白身上有许多相同特征,但在人物形象,篡位动机,以及是否存在道德心等方面的描写却存在巨大差异。细究这些同异处,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窥探莎翁的政治理想与他眼中的合法君王风貌。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戏剧台词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本文对《麦克白》中的几种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莎士比亚巧妙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充满诗性,作品得以流传世代,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14.
荆婧 《海外英语》2012,(16):171-172,179
As one of the four great tragedies of Shakespeare, Macbeth is known for its complexity, not in plot, but in the reversals of the characters’fortune and mentality.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the blood signs, especially"bloody hands", signify the reversal of the character of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as well as appealing the readers’emotion of fear and pity, thus enhancing the tragic effects of the play.  相似文献   

15.
王微 《海外英语》2012,(10):206
Macbeth is,both by expectation and by means of the exposition,set up as a classical tragedy.The very title of the play,The Trag edy of Macbeth,encourages the assumption on the part of the audience that Macbeth is indeed a tragedy.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ross-cultural angle to the plot of the tragedy of tragedy Macbeth analysis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appreciate Shakespeare’ s drama open up alternative thinking mode.  相似文献   

16.
《麦克白》所讲述的并不仅是一个野心家最终覆亡的单纯故事,而是反映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反思。麦克白从思想和行为上一步步与人文主义相背离的轨迹从侧面体现出17世纪人文主义思想艰难的发展道路。麦克白最终灭亡的结局寄托着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即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对道德社会的渴望、对破坏人文主义的恶势力的诅咒——颠覆美好人性的人必然灭亡。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政治意识与政治良心是与他的创作冲动相伴相生的.与作者的其他历史剧和悲剧相比,<麦克白>对政治的审视更微观、具体,它透视了"政治动物"非常"政治"的心.历来的莎学者较少注意到<麦克白>作为政治悲剧的分量,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论者下意识地将政治与道德(善恶)斗争划上等号,忽视了文学中政治话题的独特认知价值.<麦克白>中深藏着非常有颠覆性的政治信息,它不动声色地展示了封建政治血腥与虚伪的本质.封建政权的支柱之一是它特有的话语系统.在由封建王权所主导的话语系统中,野心就是罪孽,麦克白因而被贴上了恶魔的标签.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大量地运用了超自然因素,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渲染全剧气氛、凸显人物心理变化、反映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麦克白是一个弑君篡位的罪人,但其内心激烈的善恶冲突及其勇于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格却给人以强烈的震憾力。他的堕落是人性泯灭的悲剧,他的毁灭留给人们的深思,足以普照人类灵魂的黑暗。塑造一个恶人形象作为悲剧主人公,并获得完全成功,这正是莎士比亚对传统悲剧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引人之处不在于其主人公麦克白的悲惨结局,而在于他从一个怀有野心的平叛英雄堕落为弑君篡位的暴君的转变过程及其心灵遭受的煎熬。作品充满恐怖的气氛:女巫、凶杀、幻觉、恶梦、鬼魂、反常现象、半夜的敲门声等,具有明显的情节恐怖刺激、气氛阴森恐怖、充满悬念等哥特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